從「老」的議題反思中年,我看失控的照護

從「老」的議題反思中年,我看失控的照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臉書上滑到報導者的這篇貼文,好奇心使然,找了文中的這部影片「失控的照護」來觀賞。劇情算是推進得挺快的,開場沒有多久就進入主題,男主角是一名照護員,卻同時也是國家法律底下的殺人犯。在近期某一場死亡案件發生後,由檢方調查過程,以及男主角與檢查官的對話裡,故事以倒敘手法逐步帶出男主角和家有長者的照護者生活,尤其是那些沒有辦法被社會接住的家庭。同時,做為檢查官是落在安全網那一端的照顧者,更帶出強烈的對比。


雖然,自己對於『老』的相關議題仍很陌生,然而,透過這部片,也勾起自身在不同長者機構教學時所看見的畫面。


對於那些有經濟能力負擔者,能夠住進養老院的長者,確實在各方面的條件和狀況都會優於大部分的人,除了生活起居能有人照料,還有舒適的環境、不同的休閒活動提供。而社區型的照顧,則是另一種樣貌,有時候,即便年紀相對輕的長者,其生理機能及各方面狀態,都不如安住在養老院中,年紀更大的長輩。


很現實的一面啊!一如劇中男主角因為再也無力照顧父親而產生的痛苦,對照著檢查官的母親,雖然同樣有失智症狀,卻仍然可以有相對妥善的照顧及生活。至於那些社會底層,但又不到可以向政府申請各類補助和救濟的家庭,則又是另一個世界了呀。雖然這其中也少不了社會結構層面的議題,然而,因為一切都還模糊,的確是現在的自己還沒有辦法好好說出到底是什麼,就⋯⋯暫且先擱置一旁吧。


話說回來,記得前一陣子才剛由網路看到台灣2025年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名銀髮長者。2016年時,聽到超高齡社會,還感覺遙遠,現在,卻是轉眼間的事,到了那時候的台灣社會,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或許法定退休年紀延緩外,再也不可能單靠政府單位和社會的力量支撐,也不能全都由年輕的下一輩承擔,這些總總,也常使我想著,現在的我,可以為了日後的自己做哪些準備?


另一個相關的記憶,則是約莫三年多前,永和社大斜槓樂齡計畫剛開始時,那些即將步入退休或已經退休長者曾說過的,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希望有健康的身體、安養自身的經濟能力之外,也希望有伴或友伴,以及休閒嗜好。當然,有的長者會投入志工服務,有的則是出遊、上喜歡的課⋯⋯等等。


他們說的這些,真的很美好,然而,如若等到即將退休才準備,其實很多是來不及的(但勝過都不作為)。也因此,步入中年的自己,其實也開始著手準備中,同時面對著自身的職涯持續發展外,也還有老與小的需要照顧,以及為了未來的自己提前準備,實在不是一個輕鬆的年紀,但,或許也因為心智上更趨成熟,竟也覺得是很有意思的時候,或許,這其中也不乏因為是在一個相對良好的位置與環境上,倘若出生即是結構最底層,生命又是另一番風景吧。


寫下這篇文字,與其說是針對觀影後的議題做探討,更多的聚焦在記錄下因為這部影片所帶來的零散的念頭,待日後若對於「老」的議題有更多層面的認識後,或許可以幫助自己做未來與過去相關參照。不過,這部影片確很棒,即便如我,也都深深覺得,男主角把法律之下認為的「殺」解釋成「救」,在某些層面來說,何嚐不是如此?


因為,很多時候的正義,確實處於灰色地帶而難以分辦的呀,如同這個經典題:

如果你必需在這兩種情況中作選擇:
(1)殺害一人而挽救其他五人的生命
(2)什麼也不做,即使你知道這樣這五個人就會在你的眼前死去

你會怎麼做?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6會員
143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每年開始時,我們都充滿希望地計畫一年的掃除活動,但實際執行時總是無法照計畫走。有時我們也會感到挫折,但在整理的同時,我們也會不斷地思考過去一年中經驗了什麼,留下了什麼物品帶回了家。整理時的小驚喜和有感而發的感觸都將成為新一年中的動力。祝福大家新春快樂,新的一年平安喜樂!
之前看到一篇報導說,植物遇到壓力狀況會尖叫,只是人類聽不到,看到這篇報導,想起自己小院子多數時候被放養的植物們,之前連著幾天忘了(有時是發懶)澆水時,葉片乾枯、薄荷更是死一片。 這篇報導讓我跑去跟這些經常得自立自強、靠天養的植物們說抱歉,還幫忙把枯枝殘葉做了整理,更加派小幫手幫忙澆水的日子。
我的真在文字的小天地消失好久,好久了。 翻開方格子,最後一次書寫是2022年04月時候的事,然後?然後就無聲無息的停筆了,什麼也沒交待。 去了哪裡?也許,我還沒有廣大或忠實粉絲,所以並不需要對他人交待,但是,我仍必須為自己,好好的交待一番,到底怎麼了?從2022年04月到了今天, 整整8個月的時間。
當初選這本書的目的,單純就是好奇何以在網路的共學中,有一半左右的人這會訂閱這位作者的電子報,因此,並沒有帶其他為解決生活中問題的目的性而讀。反而是因為讀著,關連了生活中的某些經營面向,然後有一種:「咦?!可以參考實作看看耶!」的念頭。因此,這篇文想要分享與整理的,也會是那些我想實驗的部分。
在第一學期的共學實驗後,我們決定了第二學期繼續再實驗。上學期,孩子以youtube做為專題(也是他的興趣)。 後來因為需要圖片,所以也開始延伸自學了繪圖⋯⋯
對我來說,要去剪片是一件挺煩人的事,但在孩子眼裡竟然如此有趣!那天晚上,他竟然跟我說,剪片比電動還好玩!還以為他沒想清楚或口誤或者我耳朵沒聽清,又再問了一次:「真的嗎?你說簡片比電動好玩?為什麼?」,孩子說⋯⋯
每年開始時,我們都充滿希望地計畫一年的掃除活動,但實際執行時總是無法照計畫走。有時我們也會感到挫折,但在整理的同時,我們也會不斷地思考過去一年中經驗了什麼,留下了什麼物品帶回了家。整理時的小驚喜和有感而發的感觸都將成為新一年中的動力。祝福大家新春快樂,新的一年平安喜樂!
之前看到一篇報導說,植物遇到壓力狀況會尖叫,只是人類聽不到,看到這篇報導,想起自己小院子多數時候被放養的植物們,之前連著幾天忘了(有時是發懶)澆水時,葉片乾枯、薄荷更是死一片。 這篇報導讓我跑去跟這些經常得自立自強、靠天養的植物們說抱歉,還幫忙把枯枝殘葉做了整理,更加派小幫手幫忙澆水的日子。
我的真在文字的小天地消失好久,好久了。 翻開方格子,最後一次書寫是2022年04月時候的事,然後?然後就無聲無息的停筆了,什麼也沒交待。 去了哪裡?也許,我還沒有廣大或忠實粉絲,所以並不需要對他人交待,但是,我仍必須為自己,好好的交待一番,到底怎麼了?從2022年04月到了今天, 整整8個月的時間。
當初選這本書的目的,單純就是好奇何以在網路的共學中,有一半左右的人這會訂閱這位作者的電子報,因此,並沒有帶其他為解決生活中問題的目的性而讀。反而是因為讀著,關連了生活中的某些經營面向,然後有一種:「咦?!可以參考實作看看耶!」的念頭。因此,這篇文想要分享與整理的,也會是那些我想實驗的部分。
在第一學期的共學實驗後,我們決定了第二學期繼續再實驗。上學期,孩子以youtube做為專題(也是他的興趣)。 後來因為需要圖片,所以也開始延伸自學了繪圖⋯⋯
對我來說,要去剪片是一件挺煩人的事,但在孩子眼裡竟然如此有趣!那天晚上,他竟然跟我說,剪片比電動還好玩!還以為他沒想清楚或口誤或者我耳朵沒聽清,又再問了一次:「真的嗎?你說簡片比電動好玩?為什麼?」,孩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