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你發生過什麼事?|2022|心理|了解大腦對創傷的運作,並學習自我調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來源:知悅文化 書籍《你發生過什麼事》

來源:知悅文化 書籍《你發生過什麼事》

基本資料

原名:What Happened to You?: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上架:2022年
類型:人生、心理、自我療癒
原作:歐普拉.溫芙蕾 / 布魯斯.D.培理
出版:悅知文化


簡介

透過歐普拉與兒童心理醫師的訪談,探討大腦對創傷的運作方式,理解過去發生的事對現在的影響,以及要如何去應對改善。從質疑「有什麼問題?」改成詢問「發生什麼事?」,更換思考脈絡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觀後感

主要是討論「創傷對我們的影響」。書中歐普拉常用自身小時候的經驗與原生家庭的影響向心理醫師提問,但話題不只是在談論兒時創傷問題,其他的創傷也可透過相同的方式去探討,就像書中的那位老兵的戰後創傷症候群一樣,不僅限於兒童。


創傷不是只會發生在小孩身上,不論事件大小,只要是自己覺得心受傷了,就是創傷,像是失戀、被劈腿、父母離婚、家人逝去等都是。而有些創傷是當時不覺得自己受傷了,長大了一切都過去後,午夜夢迴中想起才突然明白,原來當時之所以哭泣、難過是因為那時候受到傷害了;或是長大後對於某些事情有偏見、有過度執著,等別人點醒才會想到,過去發生的某些事正在影響到現在得自己。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順遂,總會遇到些讓人難過、受傷、沮喪的事。不管是過去已經發生,還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面對傷痛都要學會理解,允許自己有脆弱的一面,並開導、安撫與內心和解,畢竟改變不了別人,所以要學會照顧好自己、學會自我覺察,而這也是一生中不斷練習的一門課題。若創傷沒設法去平撫,會影響到後續人生的反應、行為、信念、價值觀等。

書中有提供幾個透過自我調適走出來的方法,但如果已經陷入困境、沒辦法自己來改善,還是會建議去找心理諮商,讓專業人士給予幫忙與協助。


現在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推出15~30歲1年內免費心理諮商3次。雖然真正有效的心理療程可能要不下數十次,但總是有個開端讓民眾去接觸、提高意願。另外,諮商除了一般去實體門診外,也蠻多諮商業者開發app,讓諮商師直接線上跟你交談,省去交通舟車勞頓的麻煩。記得懂得適時求助,拉自己一把。



題外話

推薦看Youtube「雪力的心理學筆記」,頻道內探討很多心理學的主題,其中跟「兒時創傷」相關的有這兩部影片,有興趣的也可以聽聽看。
壓力如何使你生病?童年陰影原來影響這麼大
擁抱你內在的小孩:兒時創傷與自我批判


也推薦以下幾集的「公視主題之夜SHOW」:
缺乏關愛的童年,怎麼與傷痛和解?孩子講話,你有在聽嗎?
你選擇結束生命後,我重新學習活著| 鄧惠文 X 張翠華X9位自殺遺族朋友
別再叫憂鬱症患者看開一點!
自殺,到底想殺死什麼?



筆記

大腦面對事件的處理程序是由下往上傳導的,經由「腦幹-掌管體溫、呼吸、心跳」,到「間腦-掌管興奮、睡眠、食慾、動作」,再到「邊緣系統-掌管獎賞、回憶、情感、情緒」,最後到「皮質-掌管創造、思考、語言、價值觀、希望」。所以有時遇到狀況會先產生生理反應,像是心跳加速、緊張等情緒,沒辦法做思考是因為訊息還沒傳導到最後的皮質層。


<給父母的話>

  1. 小孩在肚子裡就開始吸收關於這世界的訊息,學習如何應對

孩子在母親的子宮裡就開始吸收訊息,像是母親的壓力、飲食習慣等,孩童時期會透過觀察周圍的人來理解這世界,解讀每個人的行為、語氣、情緒、氣場。記憶起來後,之後遇到類似的人或事件就會採取相同的應對反應。像是某人跟你好友很像就會覺得對方好相處,又或是像書中案例一名被父親家暴的小孩,聞到跟父親噴一樣香水的老師就會感到驚恐。

  1. 建議大人給予相同一致的行為反應

有些小孩會時常有焦慮、緊張、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預期的反應等,可能是因為從小沒有獲得一致的回應,相同的事情發生,但每次收到大人的反饋都不一樣,導致大腦無法掌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因而讓壓力系統過度反應,不自覺產生焦慮等情緒或行為。大人不能理解下應對情緒更差,小孩就更不知所措,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忽視,時有時無的照顧方式。

  1. 恐懼或創傷經驗是會傳承的

孩子的思考方式、信念、行為、情緒與經驗會受到父母影響,不斷地代代相傳下去。除非有人長大之後跳出框架,作改善或修正。

  1. 從小就協助小朋友培養正向的人際關係

早期的人際關係會影響壓力反應系統,有良好的互動在未來才會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改善創傷的最佳方式>

  1. 學會自我調節,透過找回平靜的節奏來調適內心情緒,像是外出走走、運動、聽音樂、畫畫等,每個人適合的做法都不一樣,所以找出能讓自己平靜的方法很重要。
  2. 重新建構內在世界,回頭去看「事件怎麼發生?為什麼會有這樣反應?學到什麼經驗?造成什麼影響?」,理解背後原因與歸屬後,賦予新的詮釋、新的想法等,獲得創傷後的智慧。
  3. 創造正向的人際關係,跟社會產生連結增加恢復力。
  4. 理解他人的不同,透過實際面對面交流,增加聆聽、調節、反省的能力,便能培養創傷修復力



<創傷後的注意事項>

  1. 受到創傷的人,剛開始因為有周遭人的關心,所以情緒不會馬上掉到谷底,但通常經過半年後,互動關心的人減少就會很容易一直處在低潮狀態。
  2. 就算對方很快復原,不代表事件對他沒有影響,因為傷害還是發生了,他的人生還是產生改變。
  3. 不要強迫對方馬上振作,每個人恢復步調不一樣,讓對方照著他的節奏走。
  4. 周圍的人只需要提供陪伴與傾聽就好。



金句

壓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某個需求或困難導致我們失去平衡——偏離調節的「設定值」

要有健康的身體與心靈,自我調適的節奏不可或缺。有人是散步、有人是刺繡或騎腳踏車。

歸屬感與被愛是人類經驗的核心。我們是社會性的動物,天生要在群體中生活—–與其他人產生情緒、社會、身體的互相連結。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你對待孩子的方式,就能決定他們會成功還是會痛苦。

改變一個人要花很長的時間,改變一個體制要花更長的時間。

除非治好過去的傷,否則就會一直流血,淌出的血會滲透並汙染你的人生,可能是酗酒、吸毒、濫交、過勞。你必須鼓起勇氣揭開傷口,開始治療自己。

原諒,就是不要再希望過去能有任何不同。但是,倘若我們繼續緊抓過去的痛苦,那就無法往前走。我們這些曾經受到傷害、背負創傷疤痕的人,全都有機會將那些經驗變成創傷後智慧



類似主題推薦

【書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2022|心理|你真得瞭解自己心理狀態嗎?



文末

感謝閱讀。如果喜歡這類心得文,歡迎追蹤,周三晚上9點更新。

avatar-img
17會員
105內容數
在書籍、影劇、動畫之間體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光放映室 的其他內容
Phyllis透過整理母親的遺物到整理自己的物品,一步步地改變人生。慢慢地去蕪存菁、青豆化,透過整理物品審視自己的內心,從大坪數換到小坪數的心路歷程。提供很多整理的想法與囤積症的探究。
要改善生活,必須先思考自己的人生終點時,「你的遺願是什麼?你希望別人是怎麼想你的?你想要跟他人維持怎樣的關係?你希望達到怎樣的成就?。」透過這樣的提問,回推到現在的自己,就可以知道中間的落差,而這就是你該修正的方向。透過撰寫人生存摺來編排自己的人生劇本。
這本書最大的幫助就是「曼陀羅九宮格表」這個概念。只要理解怎麼寫、運用,並開始寫下自己的九宮格表,才是真正地學到了。若僅僅只是讀完這本書,那沒有試著寫,就意義不大了。
Phyllis透過整理母親的遺物到整理自己的物品,一步步地改變人生。慢慢地去蕪存菁、青豆化,透過整理物品審視自己的內心,從大坪數換到小坪數的心路歷程。提供很多整理的想法與囤積症的探究。
要改善生活,必須先思考自己的人生終點時,「你的遺願是什麼?你希望別人是怎麼想你的?你想要跟他人維持怎樣的關係?你希望達到怎樣的成就?。」透過這樣的提問,回推到現在的自己,就可以知道中間的落差,而這就是你該修正的方向。透過撰寫人生存摺來編排自己的人生劇本。
這本書最大的幫助就是「曼陀羅九宮格表」這個概念。只要理解怎麼寫、運用,並開始寫下自己的九宮格表,才是真正地學到了。若僅僅只是讀完這本書,那沒有試著寫,就意義不大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發生過什麼事: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What Happened to You?: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作者:歐普拉.溫弗蕾 , 布魯斯•D•培理 譯者: 康學慧 語言:繁體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發生過什麼事: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What Happened to You?: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作者:歐普拉.溫弗蕾 , 布魯斯•D•培理 譯者: 康學慧 語言:繁體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