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2022|心理|你真得瞭解自己心理狀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來源:三采 書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來源:三采 書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基本資料

原名: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上架:2022年
類型:心理、自我覺察、溝通分析療法
原作:Robert de Board
出版:三采


簡介

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

角色取材於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陷入低潮的蛤蟆先生在朋友的建議下,去蒼鷺心理師那做心理諮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諮詢、交流提問,蛤蟆先生開始瞭解到真正的自己,也開始重視自己的情緒,真正地開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觀後感

心理學相關的書總是會讓人望之卻步,害怕讀起來一大堆專有名詞,內容枯燥、艱澀難懂。但這本書藉由擬人動物間的角色互動,奇幻風格下帶領讀者走一趟自我探索的旅程。童話故事氛圍中,跟著蛤蟆先生從憂鬱、悲傷、憤怒中,由淺入深,揭開真正的自己,理解過去的經驗如何影響到現在的行為、學會情緒覺察等,學習許多心理學的觀點與分析。雖然是在講心理學的東西,但讀起來一點也不複雜、枯燥,很好懂也很好讀,難怪會這麼熱銷。


本書主要聚焦在「自我探索上」,探討三方面:

1) 情緒覺察:

學會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觀察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反應,為什麼覺得憤怒?為什麼覺得悲傷?為什麼開心?透過對情緒的探索,會發現更多的自己,知道自己討厭什麼、喜歡什麼、自己的底線在哪、去發掘自己潛意識裡的價值觀等,每個情緒的背後都藏著一絲自我探索的細節。

而書中還提到「感覺是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要生氣或悲傷。對方可能會影響或說服你,但歸根究底還是你自己決定要有什麼感覺」。

這就很像「空船理論」裡面說的,有個人要搭船渡河,但前方有艘船直直撞過來,乘船人向那艘船大喊幾聲沒回應後就開始破口大罵,但等到船接近後發現是艘空船後,乘船人心中的怒火就消失了。事情會怎麼發展取決於自己的心怎麼看,你怎麼想,你的世界就會是那樣。客觀事實是中立存在,但個人的主觀感受決定切入的觀點,你的情緒與感覺也因此受到波動。空船理論指出,生活中有10%是客觀事實組成,剩下的90%是你對事情發生的反應來決定的。

2) 人的三種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

人的自我狀態會在這三種狀態中反覆跳躍,缺一不可,但還是傾向多處於成人自我狀態比較好。

兒童自我狀態,是指像孩子一樣的反應,很自然地開心、憤怒、悲傷等,會依循過去經驗給予直覺反應或互動;父母自我狀態,像自身父母一樣,承襲他們的價值觀與道德觀,來對他人進行對錯、邏輯型的批判與挑剔;成人自我狀態,理性且不情緒化地處理當下發生的事情,能夠思考、計畫、執行,善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當處於前面兩者狀態的時候,腦袋會偏向直覺反應,會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沒辦法學習,也沒辦法進行溝通的,唯有處於成人自我狀態時,才能夠理智思考、真正地面對自己,學習並著眼規劃未來。而成人自我狀態是需要透過自我意識到才能進入,所以可以多多觀察自己正處於什麼狀態之中,來提醒自己。

3) 心理地位決定你的信念與世界

依自身跟他人的狀態來分四象限,「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

書中提到「一旦決定何種態度,就會一輩子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我們建構的世界都是在印證與支持這些信念與預期,也就是說,你的信念創造你的未來。」

最好的情況,當然是處於雙贏局面的「我好+你好」,這是個人道主義的理想,但別人不一定會這麼想,所以在這理想主義下會一直受到他人衝擊或傷害,進而時不時動搖自己的信念,產生懷疑,堅持是這象限中最難的決定;「我好+你不好」的象限中,會容易產生貶低、批評、霸凌他人的心態,常發生在有權有勢的人身上或是組織中,將怒罵、咆嘯、責備、監督他人視為自己的責任,並藉此展現自身優越感,永遠處於批判型父母狀態;「我不好+你好」的象限中,會時常認為自己是受害人,相信自己是倒楣鬼,總能說出一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衰事,善於記住不好的回憶,容易陷入低潮、憂鬱,嚴重時可能會有自殺傾向。另外也可能會抱持「無論如何都要愛我的心態」,有意無意間招惹麻煩來測試別人對自己的容忍底線;「我不好+你不好」的象限,是個雙輸的局面,讓人很哀傷的情況,書中沒有特別講,但面臨的情況應該很容易想像。



筆記

<關於諮商>

  • 心理諮商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諮商師和當事人都必須出於自願,只有當你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取悅朋友們才想諮商的時候,才能真正的合作。
  • 探討小題大作的事件。一個簡單的提問,便能引發許多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你的學習和領悟作用很大,也就會對你的整個人生有深遠的影響。
  • 諮商的過程中引發的一些觀念,可能乍聽之下覺得愚蠢、不合邏輯,甚至讓人害怕。但越可能幫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往往最可能引發激烈的抗拒。
  • 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喜歡的樣子。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自己,必然要經歷行為與態度的轉變,這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氣與毅力。這樣你應該可以明白,為什麼你會拒絕把心打開,因為它通往一條艱苦的路,但也可能導向深刻的領悟。


<關於自我探索>

  • 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喜歡的樣子。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自己,必然要經歷行為與態度的轉變,這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氣與毅力。這樣你應該可以明白,為什麼你會拒絕把心打開,因為它通往一條艱苦的路,但也可能導向深刻的領悟。
  • 困擾,通常是學習過程的第一階段。因為固定的界線開始被打破,你看到新的資訊,對你既有的信念與行為構成挑戰。由此產生的焦慮是讓你改變的動力,也可能開啟你的創造力。
  • 要了解現在必須先看你的過去。回溯到生命的最早期,從出生到四、五歲,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都會對你的人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包括你怎麼看待自己和別人。這些經驗會形成你對這世界特有的看法,也是你看事情的唯一方式。從那時候起,一輩子就在用這個觀念在這世界生活和看待一切事物。



金句

心理諮商師沒有人生答案,但能協助你找到自己的答案。

蒼鷺心理師:「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一行了。我並不是說情況一定能改善,但我可以跟你保證,你會擁有我得百分之百全心全意的關注,我也希望你對諮商是全心投入的。如果我們倆都這樣一同努力,就可以期待正向的結果。但歸根究柢,這一切還是取決於你自己。」

父母也是人,不可避免地會將觀念與行為傳遞給下一代,就像他們必然會將自己的基因傳給子女一樣。所以子女要學會的是「如何因應與避免受到不好的影響」。

弗洛伊德:「凡是本我所在之處,自我必相隨。」

你可以做選擇,看是要聽從已過世父親的聲音,或允許自己作主?

順從的行為可能導致一個人學會把依賴當作生活方式,換句話說,這樣的人永遠不會真正的長大成人。

沒有一個批評比自我批評更強烈,也沒有任何法官比自己更嚴苛。而且是嚴厲的懲罰,包括折磨自己,在極端案例裡可能會對自己施以極刑。即使刑罰不重,譴責和懲罰也可能伴隨一生,變成無期徒刑。

能幫助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很多問題你需要對自己提問,舉例來說,你能停止審判你自己嗎?你能對自己好一點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你總是責怪別人害你不快樂,你面對的選擇是:你還要持續這樣多久? 責怪別人是兒童心理狀態下所做的,當你處於成人狀態時,適當的反應可能是什麼?

如果你為你自己負責,你就會明白你可以自我掌權,明白自己有力量改變你的處境。更重要的是,你有力量改變你自己。

蛤蟆:那我父母呢?要怎麼做才能彌補我?他們去世很久。蒼鷺:只能做一件事,原諒他們。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端視早期經歷而定。有時彼此的世界差異太大,各自抱持太多不同的信念與假設,到最後只能以流血衝突來解決。



類似主題推薦

<已寫評論>
【書籍】你發生過什麼事?|2022|心理|了解大腦對創傷的運作,並學習自我調適

<已看推薦>
[書籍] 被討厭的勇氣


文末

感謝閱讀。如果喜歡這類心得文,歡迎追蹤,周三晚上9點更新。

avatar-img
17會員
105內容數
在書籍、影劇、動畫之間體驗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光放映室 的其他內容
從「心靈、時間、住家、人際、金錢、飲食、衣物」這7個領域,提供100個建議,讓生活更有效率、日子過得更輕鬆。
這本書將一生中可能會遇到的理財狀況,分門別類歸納出7項,藉由有目的的正確儲蓄、學習與投資自己,穩健的心態,豐富心靈,來創造真正的富裕人生。
多次再版的書籍!! 在哈佛商學院任教的克雷頓,教過許多聰明能幹的學生,但卻發現他們畢業後人生漸漸偏離,不由得產生疑問。
在一次搬家過程中,因為行李延遲,所以全家過著用「最低限度用品」來生活的日子,但卻發現生活可以那麼簡單。便開啟了崇尚簡單生活,並透過「一日丟一物」的原則來簡化物品。
透過歐普拉與兒童心理醫師的訪談,探討大腦對創傷的運作方式,理解過去發生的事對現在的影響,以及要如何去應對改善。從質疑「有什麼問題?」改成詢問「發生什麼事?」,更換思考脈絡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Phyllis透過整理母親的遺物到整理自己的物品,一步步地改變人生。慢慢地去蕪存菁、青豆化,透過整理物品審視自己的內心,從大坪數換到小坪數的心路歷程。提供很多整理的想法與囤積症的探究。
從「心靈、時間、住家、人際、金錢、飲食、衣物」這7個領域,提供100個建議,讓生活更有效率、日子過得更輕鬆。
這本書將一生中可能會遇到的理財狀況,分門別類歸納出7項,藉由有目的的正確儲蓄、學習與投資自己,穩健的心態,豐富心靈,來創造真正的富裕人生。
多次再版的書籍!! 在哈佛商學院任教的克雷頓,教過許多聰明能幹的學生,但卻發現他們畢業後人生漸漸偏離,不由得產生疑問。
在一次搬家過程中,因為行李延遲,所以全家過著用「最低限度用品」來生活的日子,但卻發現生活可以那麼簡單。便開啟了崇尚簡單生活,並透過「一日丟一物」的原則來簡化物品。
透過歐普拉與兒童心理醫師的訪談,探討大腦對創傷的運作方式,理解過去發生的事對現在的影響,以及要如何去應對改善。從質疑「有什麼問題?」改成詢問「發生什麼事?」,更換思考脈絡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Phyllis透過整理母親的遺物到整理自己的物品,一步步地改變人生。慢慢地去蕪存菁、青豆化,透過整理物品審視自己的內心,從大坪數換到小坪數的心路歷程。提供很多整理的想法與囤積症的探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一本關於自我覺察及自我療癒的故事。書中的動物角色皆取自膾炙人口的英國童話《柳林風聲》,故事敘述了蛤蟆先生在經歷低落與無助的情緒後,決定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整個故事圍繞在蛤蟆先生的心理諮商過程。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揭示自我情緒管理的三大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父母自我與成人自我。透過蛤蟆先生與心理師的對話,瞭解如何從自身情緒中解脫,學會選擇對自己情緒負責,培養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文章旨在鼓勵讀者獲得更深的自我認識與情緒掌控能力,進一步感受心靈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是一本關於自我覺察及自我療癒的故事。書中的動物角色皆取自膾炙人口的英國童話《柳林風聲》,故事敘述了蛤蟆先生在經歷低落與無助的情緒後,決定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整個故事圍繞在蛤蟆先生的心理諮商過程。
Thumbnail
蛤蟆心理諮商的故事,透過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兒童、父母、成人三種心理狀態,讓真實的自己擺脫過去束縛,在自由中成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本小說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描述了蛤蟆先生在心理低谷中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鷲幫助的故事。書中以故事形式解釋了許多心理學名詞,適合對心理諮商好奇、想學習心理學的人以及想療癒自己的人。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講述了蛤蟆先生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尋求心理諮商師蒼鷺的幫助,最終在經歷了10次諮商後走出憂鬱、獲得成長的故事。這本書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諮商的過程,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心理健康的奧秘。 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重視的議題 書中首先強調了心
期許我們都活在當下,擺脫過去負面束縛跟框架,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探索與檢視自己,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愛自己多一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裡師》是一本深刻且啟發人心的心理成長書籍,透過故事和情節,讀者能夠提升對自我認知、情感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瞭解。書中通過描述主角蛤蟆先生的成長旅程,帶領我們深入探索心理成長的要素。
Thumbnail
在書中陪伴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自己也好像經歷了一次心理諮商,過程中會試著思考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很多事情忽然變得清晰,從而得到力量去改變自己,希望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就這樣橫空出世,以童話的方式——蛤蟆得了憂鬱症,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很擔心,要蛤蟆去見心理諮商師蒼鷺。除了第一次見面,蛤蟆和蒼鷺進行了十次心理諮商,向讀者好好地演示了心理諮商怎樣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或一隻抑鬱的蛤蟆),還簡潔易明地向讀者介紹了多個心理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