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漫談】職業倦怠 | 職場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代職場的無形枷鎖

職業倦怠是現代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困境。每天重複相同的工作內容、承受同樣的壓力、應對相似的爭吵與不適,這一切如同無形的繩索,慢慢捆綁住人的熱情與動力。長時間下來,許多人開始質疑:我為什麼要這麼累?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我只是在機械地上班、回覆訊息、處理瑣事,甚至每隔幾天就因為重複的挫折而意志消沉。這種倦怠感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來自於單調、重複與缺乏新意的職場環境。

raw-image

深陷倦怠情緒中

我自己也曾深陷這種情緒。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手頭的工作產生強烈的懷疑,每天面對同樣的任務、同樣思維的人,感覺自己像被困在一個無止盡的循環裡。無論是開會、寫報告還是應對客戶,總是那幾張熟悉的臉、那幾句熟悉的抱怨。我開始覺得,這份工作對我的人生毫無意義,只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重複的動作。這種想法讓我疲憊不堪,甚至一度想放棄。

倦怠的根源

職業倦怠的根源,其實在於工作的重複性。吃飯睡覺是人類的本能需求,肚子餓了自然想吃,睏了自然想睡,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沒人會對此感到厭倦。但工作不同。從人類原始的本能來看,我們並非天生就適應「工作」這種模式。遠古時代的人類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餓了就去狩獵或採集,累了就休息,想玩就玩,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而現代職場卻要求我們日復一日地重複相同動作,這違背了人類天性中追求新奇與自由的特質。人的適應性雖然強大,但當這種適應被強迫用於單調的重複時,反而會產生心理上的排斥,進而演變成職業倦怠。

很難完全避免

這種倦怠很難完全避免,但並非無解。要解決它,或許得回歸人類的本能,尋找讓工作變得有趣的突破口。如果我們能讓職業生涯注入新鮮感,讓每天的動作不再一成不變,就能重新點燃熱情。因為新奇和變化會刺激人的衝動,而衝動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驅動力。當工作不再只是「不得不做」,而是變成一種創造、一種挑戰,甚至一種成就感的來源,倦怠自然會消散。

千篇一律的問題

比如,我曾聽過一個朋友的經驗。他做的是客服工作,每天接聽客戶的抱怨,處理千篇一律的問題,久而久之,他覺得自己像個垃圾桶,承載著別人的負面情緒。這種重複讓他越來越委屈,甚至開始用冷漠的語氣回應客戶,以保護自己不被情緒淹沒。但後來,他改變了策略。他開始把每次抱怨當成一個小挑戰,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安撫客戶,比如幽默的語氣、溫暖的問候,甚至主動幫客戶解決額外的小問題。漸漸地,他發現工作不再那麼枯燥,反而有了些樂趣,因為他讓重複的任務有了新的可能性。

現有框架內創新

這個例子給了我啟發。要對抗職業倦怠,不一定要換工作,而是可以在現有框架內創新。比如,上班時試著走不同的路線,換個視角看看城市;處理文件時,改變輸入或整理的方式,比如用語音轉文字代替手動輸入;開會時,主動提出新想法,而不是一味附和。這些小小的改變看似微不足道,卻能打破單調的慣性,讓大腦感受到新鮮的刺激。

換個心態

以客服為例,這份工作看似枯燥,但如果換個心態,就能扭轉局面。與其把客戶的抱怨當成負擔,不如把它們當成一個個待解的謎題。你可以試著記錄每天最有趣或最棘手的案例,分析自己是如何應對的,甚至跟同事分享經驗。當你開始從中尋找樂趣,甚至創造出更大的效益——比如提升客戶滿意度或減少投訴率——那種成就感會讓你重新愛上這份工作。負面情緒不再是垃圾,而是推動你前進的燃料。

並不容易

當然,這並不容易。人們往往習慣於舒適區,即使那個區域已經讓人厭倦,也不願主動改變。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刻意訓練自己,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比如,我現在會定期反思自己的工作,問自己:這件事能不能做得更有趣?有沒有更有效率的方式?當我嘗試用新方法完成任務時,哪怕結果不完美,那種「不一樣」的感覺本身就足以讓我振奮。

現代職場的常態

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的常態,但它並非不可戰勝。關鍵在於打破重複的魔咒,讓工作成為一種創造性的遊戲,而不是單純的生存手段。或許從明天起,你可以試著換條路去上班,或者用不同的方式說「早安」。這些小小的改變,可能就是點燃熱情的第一步。當你感受到成就與喜悅時,倦怠就會悄然退散,因為人類的本能,永遠渴望新奇與自由。


avatar-img
440會員
2.7K內容數
Alan idea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普普文創 的其他內容
公司的人才儲備和員工的穩定性 人力資源部門(HR)是公司運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與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HR部門不僅負責招聘新員工,還涉及到公司員工的管理、培訓、福利等多個方面,甚至可以說,HR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公司的人才儲備和員工的穩定性。事實上,員工的流失率和HR的能力息息相關,
職場的資產:打造你的核心競爭力 在職場上,資產並不僅僅指金錢或物質上的財富,而是指所有能夠幫助你提升職涯價值的要素,這些可能是你的技術、經驗、觀點、人脈,甚至是你在組織內外累積的信譽與影響力。這些職場資產的累積與運用,將決定你的職涯發展速度與高度。 然而,擁有職場資產並不代表一定能夠發揮作用,如
在企業中,越級溝通是一個敏感又重要的話題。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可能損害你與上層的信任,也會讓你陷入不必要的困境。但有些情況下,上層的上層主動與你溝通,可能有重要事情需要討論,這時該怎麼辦?以下從幾個層面探討如何妥善應對越級溝通。 避免不必要的越級溝通 在組織分明的公司內,應盡量避免非必要
培養技能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技能的培養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是剛踏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已經在某個領域打拼多年的資深人士,擁有專業技能都是成功的基礎。專業技能的存在,既能讓你在某個行業站穩腳跟,也能讓你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 專業技能的價值 培養技能並
被主管責備了怎麼辦? 在職場中,被主管責備是一件幾乎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情況。無論是因為錯誤的決策、未完成的任務,還是主管心情不好而無辜成了出氣筒,這樣的經歷對於任何人來說都難免有些不快。然而,面對這樣的情境,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承受情緒上的衝擊,更要從中學習和成長,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充滿挑戰和困境 上過班的人都明白,職場上往往充滿挑戰和困境,無法事事如願、一帆風順。若所有事情都輕鬆完成,這個地方也就不稱之為「職場」。職場,顧名思義,是職業活動的場域,在這裡有許多與你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許是平行合作的夥伴,或是上下級關係的管理層,甚至可能是競爭對手。舉例來說,一家房仲公司中,每個
公司的人才儲備和員工的穩定性 人力資源部門(HR)是公司運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與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HR部門不僅負責招聘新員工,還涉及到公司員工的管理、培訓、福利等多個方面,甚至可以說,HR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公司的人才儲備和員工的穩定性。事實上,員工的流失率和HR的能力息息相關,
職場的資產:打造你的核心競爭力 在職場上,資產並不僅僅指金錢或物質上的財富,而是指所有能夠幫助你提升職涯價值的要素,這些可能是你的技術、經驗、觀點、人脈,甚至是你在組織內外累積的信譽與影響力。這些職場資產的累積與運用,將決定你的職涯發展速度與高度。 然而,擁有職場資產並不代表一定能夠發揮作用,如
在企業中,越級溝通是一個敏感又重要的話題。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可能損害你與上層的信任,也會讓你陷入不必要的困境。但有些情況下,上層的上層主動與你溝通,可能有重要事情需要討論,這時該怎麼辦?以下從幾個層面探討如何妥善應對越級溝通。 避免不必要的越級溝通 在組織分明的公司內,應盡量避免非必要
培養技能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技能的培養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是剛踏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已經在某個領域打拼多年的資深人士,擁有專業技能都是成功的基礎。專業技能的存在,既能讓你在某個行業站穩腳跟,也能讓你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 專業技能的價值 培養技能並
被主管責備了怎麼辦? 在職場中,被主管責備是一件幾乎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情況。無論是因為錯誤的決策、未完成的任務,還是主管心情不好而無辜成了出氣筒,這樣的經歷對於任何人來說都難免有些不快。然而,面對這樣的情境,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承受情緒上的衝擊,更要從中學習和成長,找到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充滿挑戰和困境 上過班的人都明白,職場上往往充滿挑戰和困境,無法事事如願、一帆風順。若所有事情都輕鬆完成,這個地方也就不稱之為「職場」。職場,顧名思義,是職業活動的場域,在這裡有許多與你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許是平行合作的夥伴,或是上下級關係的管理層,甚至可能是競爭對手。舉例來說,一家房仲公司中,每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你,職業倦怠了嗎?最近做事情都覺得無力又厭世? 來一起看看文章、做小測驗,來了解自己的狀態吧! 嗨~親愛的你~最近好嗎? 我是亮慈心理師,最近天氣好熱,整個人都快融化了~ 出門都滿頭大汗又容易疲倦,這時候如果可以回到舒適的涼爽室內喘口氣、喝口水, 我們的整個人又活起來了! 當我們身心很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Thumbnail
職場倦怠,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沉重,但它卻是許多人在職場中經歷的真實寫照。每天朝九晚五,面對重複的工作內容,漸漸地,你會覺得疲憊、無力,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那麼,當你感到職業倦怠時,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重燃工作熱情。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壓力和同事關係。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同時也需要應對各種人際關係問題。
Thumbnail
作者:洞見MK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工作的絕大部分壓力,並不來源於工作本身,而是源自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內耗。 有人自我調侃道:上班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損失費。 每一個職場人,都經曆過這種心酸。 被工作任務壓得半死,還要擠出笑臉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對
每個人在特定行業、領域上從事進行各項工事
Thumbnail
不想上班的正常性:現代節奏快速的時代,不想上班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須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長時間的壓力、職場關係和責任重擔可能成為想逃避工作的原因。以下是特殊情境: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你,職業倦怠了嗎?最近做事情都覺得無力又厭世? 來一起看看文章、做小測驗,來了解自己的狀態吧! 嗨~親愛的你~最近好嗎? 我是亮慈心理師,最近天氣好熱,整個人都快融化了~ 出門都滿頭大汗又容易疲倦,這時候如果可以回到舒適的涼爽室內喘口氣、喝口水, 我們的整個人又活起來了! 當我們身心很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Thumbnail
職場倦怠,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沉重,但它卻是許多人在職場中經歷的真實寫照。每天朝九晚五,面對重複的工作內容,漸漸地,你會覺得疲憊、無力,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那麼,當你感到職業倦怠時,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重燃工作熱情。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壓力和同事關係。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同時也需要應對各種人際關係問題。
Thumbnail
作者:洞見MK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工作的絕大部分壓力,並不來源於工作本身,而是源自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內耗。 有人自我調侃道:上班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損失費。 每一個職場人,都經曆過這種心酸。 被工作任務壓得半死,還要擠出笑臉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對
每個人在特定行業、領域上從事進行各項工事
Thumbnail
不想上班的正常性:現代節奏快速的時代,不想上班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須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長時間的壓力、職場關係和責任重擔可能成為想逃避工作的原因。以下是特殊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