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皮朋哥去了平溪天燈節。也因此看到很多遊客在天燈上寫下的願望。有一個願望很有趣,是一對年輕的情侶,皮朋哥親眼看到那個小男生寫下:願我能錄取台積電,以後進外商公司。看了不禁非常感慨,好像看到二十多年前剛畢業的自己,進好公司,好好做,一路順順利利慢慢晉升,然後做個二三十年可以平安退休這樣...人生啊,要是真能夠那麼簡單就好了。但是,這跟槓桿有甚麼關係呢?請讓皮朋哥娓娓道來。
上一篇提到的是簡單的槓桿,更精確地說,是個人在投資理財上面的財務槓桿。其實懂槓桿的基本功法加以執行,已經是可以讓自己在理財方面的PR值迅速提升,達到早日財務自由的目標。畢竟台灣人普遍來說,都怕跟銀行借錢,不只有怕,而是怕得要死。一般人的想法大概都是畢了業找個工作,然後慢慢存錢,一路到財務自由或是退休,問題是在這個科技一日千里的時代,這真的是容易的一件事?
這可能是源自於長輩那個年代,也就是二三十年前,那時候的房貸利率高達8~10%,所以要付給銀行的利息非常可怕,因此老一輩人家那種不想欠銀行錢的觀念根深蒂固,難以更改;而這觀念也深深影響目前三四十歲的中壯年,對於要跟銀行借貸這件事情,有著深刻到骨子裏面的恐懼。這也印證了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的統計資料,今(2024)年超額儲蓄率將上修至15.46%,金額高達3.8兆,不僅連續5年突破3兆大關,更創下歷史新高。「超額儲蓄」是指儲蓄與投資的差額,以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2024年預測數3.8兆來看,即為國民儲蓄毛額10.06兆減掉國內投資毛額6.21兆。這跟皮朋哥自己所觀察到的相當一致,台灣還是很多很多人只做定存不做投資;另一個角度的解讀是,也有可能台灣太多詐騙,也缺少其他正當的投資管道,因此不管是保守成性,或是害怕被騙,乾脆就簡單無腦放銀行了。
扯遠了,言歸正傳。
槓桿的威力並不僅限於房貸這種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事情。說到底,跟銀行借錢來套利,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富人掠奪普通人的合法手段。當今這個年代,可以大膽假設還把自己的資產主要部分以活存還是定存形式放在銀行的人,大概率可以被定義為缺乏財商的普通人了。試想,富人敢於向銀行借貸去做投資創業或是套利,這筆資金不就來自於銀行的存戶?如此一來,不就是富人以極低的代價跟普通人借錢拿去大賺特賺嗎?
但是你以為只有槓桿銀行的資金才是槓桿?這不過是槓桿的基本功而已,真正厲害的人善用槓桿宛如乾坤大挪移,無所不槓,包含別人的時間、專業、經驗等,都是可以利用槓桿原理來讓自己辦到原本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
具有高級財商和戰略眼光的人,並不會只滿足於銀行的財務槓桿。從真正富人,或說是創業家的眼光來看,不是只有錢可以槓桿,時間和能力也都是可以利用槓桿原理來增加自己的優勢。此話何解?從一個上班族的角度來說,就是出賣自己的時間和勞力來換取工資收入;從一個創業者的角度來說,一個人不可能甚麼都會,也不會因為當老闆一天就有48小時可以用,那創業者透過招聘勞工去槓桿勞工的時間和勞力已成就自己更大的事業目標,不就變成創業者拿勞工的時間和勞力來做槓桿了嗎?
長久以來,皮朋哥也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年輕的時候,也會因為薪資忿忿不平,覺得自己做牛做馬流血流汗,憑甚麼薪資就只有這樣?年紀漸長,比較能用超然的眼光來看待就業和創業的不同。創業者承擔的是更高的風險,就算有使用財務槓桿,一般來講,創業家自己也是真金白銀的拿一筆資金出來戰場廝殺。上班族沒了工作了不起就是找下一個;創業失敗可是會把自己的資金也給賠進去,兩者相比當然是創業者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公司有賺錢當然是創業者拿走大部分。勞工的薪資,從本質上來說,也不過就是創業者支付給勞工的槓桿代價罷了。
如同投資理財一樣,想要提升自己收入的PR值,要懂得利用財務槓桿;在人生的路上,想要獲取更大的戰果,那也要懂得借力使力。
單打獨鬥,成就有限;借力使力,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