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活泉|由「地上眼界」向「天上眼界」晉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詩篇.73》是一首意旨深刻的詩篇,你覺得重點在哪裡?這首詩對於靈命有什麼提醒?作者亞薩原是大衛的利未詩班指揮,在本詩亞薩解釋他進神的聖所之前,並不理解為什麼惡人總是得志,義人卻不免受苦。後來他終於領悟到,這是神的智慧。此詩對於一般人的靈命,究竟有什麼提醒呢?以下是我微末的心得,提供好友參考。

﹝要有天上的眼界,避免眼光偏頗,帶來誤判﹞   

   在詩篇中,詩人一開始就抱怨:他看到惡人享受成功和豐盛,而他自己卻遭受苦難和困境。經文說:「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73:3) 「他們譏笑人,憑惡意說欺壓人的話;他們說話自高。他們的口褻瀆上天;他們的舌毀謗全地。」(73:8-9)」

這些顛覆價值觀的現象,使亞薩覺得一切清心自潔的努力,都徒勞無功。但是如果一直處於這樣的偏見時,他將會忽略惡人的結局,也見不到自己信靠神的重要性。於是,首先提醒我們:避免一時之見,避免以偏概全,切莫受到周遭環境和表象的影響,以致產生迷惑。 

   ﹝神才是我們真正的福氣,成為神的選民,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當亞薩從世俗的「地上的眼光」提升到超越的「天上的眼光」,他將看到惡人雖然享有安逸,但是他們的根基並不穩固,隨時可以掉入沉淪之中,轉瞬之間,就由榮華變為荒涼。

經文說:「等我進了神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祢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他們被驚恐滅盡了。」(73:17-19)」

也就是說,惡人的成功和財富只是短暫的。這是對我們靈性生命的另一個提醒,要專注在與神的關係,將神作為我們生命的中心,而非與惡人一同爭逐世俗的成功,物質的財富。

   ﹝神最終將彰顯祂的公義,祂是我們的避難所﹞

詩人最後看到,神是公正的。神與我們同在,攙扶我們左右手,以訓言引導我,迎接我們到他的榮耀之中。此時,亞薩讚嘆道:「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 神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73:25-26)」這段經文,被譜成聖詩,詳見文末的連結。

惡人最終會受到應有的懲罰,而信靠神的人則會獲得他的祝福和恩惠。這提醒我們,即使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可能看不到公正的事情發生,但是神必定會在適當的時候彰顯祂的公義。 

   總結而言,《詩篇.73》在提醒我們,唯有信靠神才是我們真正的福氣和安全,勿受世俗的觀念的迷惑,要專注在與神的關係上,避免「惡人善報,無須努力」的偏見,深信神終將彰顯公義。《詩篇.73》對我們靈性生命的最終提醒是,從「地上的眼界」,向「天上的眼界」晉升。

♡和本詩相關的聖詩♡

https://youtu.be/YvETeAd6ctE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李建崑攝影)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李建崑攝影)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李建崑攝影崑攝影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李建崑攝影崑攝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薇亦柔止-avatar-img
2024/03/09
﹝神才是我們真正的福氣,成為神的選民,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太感動了,終於遇到一位願意説出「選民」兩字的人。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8.8K會員
1.1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5/02
《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記載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潔淨聖殿、咒詛無花果樹,以及幾場與宗教領袖的對話與比喻。本章不僅是一系列歷史事件的記錄,更蘊含深厚的屬靈啟示,對今日信徒有重要的提醒與教導。
Thumbnail
2025/05/02
《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記載了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潔淨聖殿、咒詛無花果樹,以及幾場與宗教領袖的對話與比喻。本章不僅是一系列歷史事件的記錄,更蘊含深厚的屬靈啟示,對今日信徒有重要的提醒與教導。
Thumbnail
2025/05/02
《創世記》第二十一章記載了幾個關鍵事件:應許之子以撒的誕生、夏甲與以實瑪利的被逐,以及亞伯拉罕與亞比米勒立約。這一章不僅承接了上帝與亞伯拉罕之間的應許,也是信仰實踐、神人關係、和解與信靠的重要寫照。
Thumbnail
2025/05/02
《創世記》第二十一章記載了幾個關鍵事件:應許之子以撒的誕生、夏甲與以實瑪利的被逐,以及亞伯拉罕與亞比米勒立約。這一章不僅承接了上帝與亞伯拉罕之間的應許,也是信仰實踐、神人關係、和解與信靠的重要寫照。
Thumbnail
2025/05/01
本章以葡萄園工人的比喻開場,延續對天國價值的教導,隨後談到耶穌對受難的預告、門徒對地位的誤解,以及最後耶穌治好兩個瞎子。整章彰顯出神國的主權、公義與憐憫,也挑戰信徒學習僕人式的領導與憐憫的心。 一、葡萄園工人的比喻:天國恩典的主權(太20:1–16) 耶穌講述天國好像家主
Thumbnail
2025/05/01
本章以葡萄園工人的比喻開場,延續對天國價值的教導,隨後談到耶穌對受難的預告、門徒對地位的誤解,以及最後耶穌治好兩個瞎子。整章彰顯出神國的主權、公義與憐憫,也挑戰信徒學習僕人式的領導與憐憫的心。 一、葡萄園工人的比喻:天國恩典的主權(太20:1–16) 耶穌講述天國好像家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慧光法師說,「執著會讓一個人走不出困境。」意思是,能轉念的人永遠可以東山再起,這個東山是不是原來的那座東山不重要,轉念就是在心中立一座護國神山,再大的暴風雨我們的心都能如實穩妥。 有一個男子,年輕時意氣風發,出門談訂單三樣配備要齊全,手腕上要有勞力士、無名指要有大鑽戒、襯衫口袋要有萬寶龍鋼筆,
Thumbnail
慧光法師說,「執著會讓一個人走不出困境。」意思是,能轉念的人永遠可以東山再起,這個東山是不是原來的那座東山不重要,轉念就是在心中立一座護國神山,再大的暴風雨我們的心都能如實穩妥。 有一個男子,年輕時意氣風發,出門談訂單三樣配備要齊全,手腕上要有勞力士、無名指要有大鑽戒、襯衫口袋要有萬寶龍鋼筆,
Thumbnail
《詩篇.73》是一首意旨深刻的詩篇,你覺得重點在哪裡?這首詩對於靈性命有什麼提醒?作者亞薩原是大衛的利未詩班指揮,在本詩亞薩解釋他進神的聖所之前,並不理解為什麼惡人總是得志,義人卻不免受苦。後來他終於領悟到,這是神的智慧。
Thumbnail
《詩篇.73》是一首意旨深刻的詩篇,你覺得重點在哪裡?這首詩對於靈性命有什麼提醒?作者亞薩原是大衛的利未詩班指揮,在本詩亞薩解釋他進神的聖所之前,並不理解為什麼惡人總是得志,義人卻不免受苦。後來他終於領悟到,這是神的智慧。
Thumbnail
《箴言》的作者是所羅門王,整卷書主要目的是勸諭人過智慧和靈巧的生活。所羅門王在《箴言》第二章中呼籲他的衆子,一定要接受智慧的話語。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脫離惡道,免於情慾綑綁,使人行走在善道之上。 第二章一開始,他就用訓諭的口氣説道: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
Thumbnail
《箴言》的作者是所羅門王,整卷書主要目的是勸諭人過智慧和靈巧的生活。所羅門王在《箴言》第二章中呼籲他的衆子,一定要接受智慧的話語。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脫離惡道,免於情慾綑綁,使人行走在善道之上。 第二章一開始,他就用訓諭的口氣説道: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