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週的調查之後,我想我們很快可以一起來開讀書會了!在有意願參加者的建議下,我研究了一下Discord(shout out to 「PAPAYA 電腦教室」),發現它的一些社群功能對讀書會的運作相當方便:包括語音討論、視訊開會、筆記保存、事項公告都可以在上面完成。所以花了一些時間建立了Discord群,雖然目前上面還比較空,但或許在讀書會開始之後,能夠陸陸續續地產生一些有趣的東西。
春季讀書會的進行時間訂在四月初到六月底,預計六到八次,也就是,每個月兩次或三次。本週六(3/16)的晚間19:00會在Discord群裡面辦一場會前討論。決定四月初第一次讀書會的時間,以及即將閱讀討論的書目。關於讀書會的事情就說到這裡,想知道更多的話可以看報名表單,我會放在留言區。後面,就稍微聊一下可能讀的會是什麼書吧!
在先前的讀書會意向調查表單中,我列了幾本自己近期想看或想重看的書。其中最多人感興趣的三本分別是:《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明室:攝影扎記》與《民困愁城:憂鬱症、情緒管理、現代性的黑暗面》。
有一些人文社會背景的同學應該對《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不會太陌生,這部著作討論了資本主義早期發展與「喀爾文派式教會精神」之間的內在親和性,從一種新穎到角度將觀念在歷史中發展的理路展現在我們面前。其中「理想典型」的方法論也給了後世的社會學者很大的啟發。是在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書籍。
而且重要的是,它很好看!雖然它和許多其他(我刻板印象中的)德國哲學家著作一樣,時常句子很長、句勢又複雜。但這種囉嗦的另一面是,它相當嚴謹與清楚。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我反覆看了幾遍,每次看都覺得有所收穫。所以也是這幾本書裡我相對最熟的一本。
《明室:攝影扎記》是羅蘭巴特的著名作品,顧名思義,那是一本以攝影為主題的書。但它並不是一本我們一般意義下想像的攝影工具書,比起攝影技巧,他談論更多的是觀念。一開始,作者試著去從攝影與其他藝術之間的關係梳理出攝影的「靈」,並一點一點地向我們展示「攝影」到底是什麼。
我發起過幾次這本書的讀書會,但並非每次都有完整讀完。所以前半部我讀過很多次,後面有些部分印象比較模糊。每次思考科技與藝術的關係時,我都會把這本書再翻出來看一看。我認為攝影誕生時人們的一些想法和現在人們對生成式AI的想法相對照是件相當有趣的事。而且(還是根據我的刻板印象)法國哲學的觀念密度很高,有時候一兩頁就可以討論一二十分鐘。
《民困愁城:憂鬱症、情緒管理、現代性的黑暗面》我還沒有完整讀過,只有以前在文化研究和性別研究的課堂上讀過部分章節,以及在圖書館裡翻閱過幾次。本書的兩位作者甯應斌和何春蕤都是台灣非常出色且有個性的學者。我在大學裡讀到他們的東西時,經常都是「又驚又喜」。
比起前面的「經典」,這本書談及的東西或許能更好地和我們當下的處境相對照。從「讀書會討論」的角度來說,彼此分享和討論的效果或許會比其他幾本更好。也由於它是現代學者的作品,所以我們會比「讀經典」時更常遇到「沒讀過的經典」裡出現的概念。向外擴展延伸書目的時候,或許也會更有方向性。
四本有意願參與者提議的書分別是《遊戲與現實》、《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詞與物》和《論重複》。前面兩者是和心理學、心理分析相關的書籍,內容可能相對聚焦,適合主題性與延續性地討論,也適合讓討論者做更多自身經驗的分享。
《詞與物》和《論重複》則分別是傅柯和齊克果的重要作品,對我來說會是一大挑戰。我查到的《詞與物》是簡體書,不太清楚是否有繁體中文可以讀;《論重複》則是二月底剛出了一本新的譯本。所以,這兩本目前圖書館可能都比較難找到。
週六(3/16),我們會在會前討論裡從上述七本書中選一本做為春季讀書會的閱讀與討論對象。很可惜後面四本我並不熟悉,沒辦法向大家介紹太多。如果想讀上述這四本書的人(無論是不是先前在表單裡推薦的人)到時候能讓我們對這些書有更多認識,那就再好不過了!
春季讀書會報名表:
https://forms.gle/nSoxcv8xjAx96wC29
前圖紙的Discord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