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姻緣獵人》談理想的對象存在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姻緣獵人》(ご縁ハンター)是NHK在2013年播送的一齣一共三集的日劇,主角是一位37歲,任職於客服中心的蓮見利香(觀月亞里沙飾),某天和好友參加聯誼活動,雖然以失敗收場,但回家後卻突然得知母親打算再度二婚,且早已藉由聯誼網站談了一陣子的黃昏之戀。於是促使蓮見帶著好奇的眼光進入聯誼網站的世界,開始一連串的聯誼活動,進而改變許多他對於婚姻與否、婚姻的條件、維繫婚姻以及之所以走進婚姻等不同價值看法的故事。


這齣日劇我認為最有趣的是,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的人會走向婚姻,以及政府不斷再鼓勵生育以及舉辦各種聯誼活動,但是我們並不知道,想踏入婚姻,卻遲遲踏不進去的那群人,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裹足不前,以及在稱之為「人肉市場」的聯誼活動中,我們如何在短時間內相信眼前的這個人有可能是對的呢?當「感情」試著被「量化」的時候、被比較的時候,真的有比較「對」嗎?


過去價值觀總認為「先成家再立業」,但是現在卻多是「先立業再成家」,如果成家之於人生是如此重要,那麼它不會是立業之後才變得重要,不會是等我們到了某個年紀後才變得重要。現在社會大環境的晚婚、不生、甚至不婚等現象,已然是國安層級的問題了,如果我們想要成家,但是現階段卻不積極的去為成家這件事做任何努力,只想著當事業有成時,自然會找到「對」的人,或對的人自然會「被遇到」,然後一起走向婚姻。那麼我會說,重要的事,從來都不是「被選擇」的,重要的事,都是必須自己努力不斷爭取捍衛的。


你想過幾歲時把自己嫁掉嗎?你周圍現在有適合的人選嗎?你又花了多少時間在培養呢?當你始終在等待「對」的人的時候,你有比對方更「對」嗎?關於婚姻,女性因為有生育年齡等因素,因此在設定婚姻的時間上,會較一般男性及早有婚姻的意識與行動。但這並不表示,婚姻之於男性在還年輕時、在還未立業之前就比較不重要,對於有計畫走入婚姻的人,婚姻應該是一件持續追求的事情。至於什麼時間點是對的,我認為這需要看每個人對婚姻的考量,如果想生兒育女,那當然是雙方在越年輕、越健康時生育最安全,對子女的健康風險也最底。但如果只是想找個伴,那麼任何時間點都是對的。但其實對不對也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擁有婚姻的實質狀態之後,如何維繫婚姻以及在人生下個階段持續成長。這裡的成長是指,如果人生是不斷向前,從一個人、到組織家庭、到養兒育女、到含飴弄孫,每個階段的角色與感知都不相同,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例如在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者當父母。


途中蓮見一度想放棄,因為利用聯誼、網路聊天及參予了各種活動,似乎都無法遇見心目中理想的對象。如果始終沒有遇見理想的對象,到底是過度裡想呢?還是理想的對象並不存在呢?是否「理想」就如同柏拉圖所說的「理型」一樣,並不存在於現實呢?例如:圓形、正義、真、善、美等並不存在於現實,只存在於理型(概念)之中。我認為關於理想不理想,我們常常是用過去的經驗來衡量,但是以過去衡量未來正確嗎?人們從小到大的價值隨著時間與人事物更迭不斷在改變,過去的理想,不會是現在的理想,更不會是未來的理想,如果我們用現在的理想去定義未來的理想,那麼我們只會得到挫折,而不會得到理想。


而婚姻與否的差別或者說想踏入婚姻的理由又是什麼呢?為什麼我們會想走入婚姻呢?因為不想再感到孤獨、因為想找個人聊天分享、因為能夠分享愛……等等。但是,難道有了婚姻人生便從此不會感到孤獨了嗎?有了婚姻才能夠分享嗎?如果你問我為了結婚而結婚,這樣好嗎?我認為彼此相愛而走入婚姻很好,但是,當婚姻變成一種工具時,不能說它不好的原因是,在自由戀愛還不興盛的時代,婚後才開始認識對方、進而開始相愛,之所以依然能夠維繫婚姻,是因為愛不愛並不是婚姻所考量的一切,並不是婚姻的唯一價值判準。


在人生各個不同階段、不同角色,自然會產生不同價值與標準。所以關於婚姻的理由,我認為婚前婚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只有當你真的走入婚姻時你才能夠自己回答這個問題。

2016/4/9

    6會員
    529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有緣無份到因緣俱足丨2023年我終於在方格子玩創作!與方格子的故事,一切都是從有緣無份開始的。2022年打開電腦在方格子註冊完畢後,接著開始想該寫什麼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無心寫,就算註冊了自然也沒有然後。2023年4月,我在方格子發佈了第一篇文章,此後便正式揭開與方格子的緣份序幕。 
    Thumbnail
    avatar
    北漂。長住 | 習慣用濾鏡欣賞生活的美
    2023-12-08
    【Podcast】EP96黑貓:不想投胎,因為不想忘了媽麻 (柚子貍&安妮動物園/從0到1媒體人X斜槓)文: 柚子貍 EP96收聽連結在此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oyd2li504v101v97td1fbhx/platforms 08:15-25:25 每個人的守護靈都不一樣,有的像小光球,有的相當嚴厲,更有趣的是,還有人向守護靈求助時,守護靈還要向
    Thumbnail
    avatar
    shomanto
    2023-11-14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2:設定好你專屬的思考自動化流程,一不小心就寫出大量原創文章 透過Zapier建立出「思考自動化工具」真的很有意思。 透過將語音轉換為文字,每個人都可以更輕鬆自在地記錄自己的想法,進一步透過GPT4等AI,幫助我們找出自己談話逐字稿中的重點,並且根據生成文章的大標題與段落的小標題。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09-01
    【EP35】臺師東亞|她因這原因從泰國到臺灣讀書?東亞系原來是學這些!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大三生為何從泰國到臺灣讀大學,臺師大、東亞系介紹。
    Thumbnail
    avatar
    種子平台
    2023-07-24
    睡醒了才知入圍 王宏恩睽違18年再度角逐原語歌手獎「我從沒離開過音樂圈」第34屆流行音樂金曲獎入圍名單於5月16日公布,風潮音樂發行作品今年以兩張專輯問鼎四個獎項,包括Biung王宏恩(《Muskun Kata一起我們》)與雅維‧茉芮(《藤蔓Wahi》)入圍最佳原住民語歌手......
    Thumbnail
    avatar
    風潮音樂 Wind Music
    2023-05-24
    跨語言諧音:從星野源的〈肌Hada〉開始我很喜歡星野源的一首歌〈肌(Hada)〉,尤其聽了他巡迴演唱會上的版本後,更是為現場編曲深深著迷。那摩娑的小提琴弓,好像在愛人身上摩娑的指尖。
    Thumbnail
    avatar
    天吳
    2023-03-31
    【潘氏片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從《游牧人生》的圓形敘事說起採「圓形敘事」的《游牧人生》,故事內核隱藏著超驗主義。
    Thumbnail
    avatar
    潘光中
    2021-11-03
    原獨火塘|從島上最陰森事件學習原住民世界的真假判準正是因為科學與法治的世界試圖以其自身的邏輯去強力覆蓋、替代原住民族對空間的理解、運用和表述,並邀得原住民的主動配合,最後釀成本世紀台灣島上原住民族研究領域最大的倫理醜聞。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1-01-28
    從香島中學學生因政見被重罰 反思教協建立人權校園的空白和失敗驚訝!原來學生的權利和自由受到剝削,並非是香島中學特有?教協多年來提倡民主自由,竟然漠視學生的自由和人權被學校長期剝削?學生為反送中運動為民主付出犧牲,但是教協和黃絲老師回到學校後,繼續雙重標準剝判學生的人權?教協漠視學校的懲治權過大,可以任意魚肉學生?教協對人權校園政綱空白?若果.....
    Thumbnail
    avatar
    胡啟敢
    2020-09-30
    從《新天堂樂園》到《海上鋼琴師》:光的去向、音的迴響<p>《新天堂樂園》藉由倒敘,把鄉愁和童年的滋味綑在一起,緬懷一個老友,也緬懷過去的自己。它還拍出曾有一個年代,「到戲院去看電影」在人們生活中,是多麼意義豐厚。於是談這部片,真正要談的遠遠不是電影本身,而這正是它的核心寄語:人生與電影,互相映射成路,朝電影而去的人生充滿光彩,但電影的存在,更讓「看電影」這件事——去看的路上,在看的當下,看完那一刻,及之後的很久很久,都在生命中留駐。</p>
    Thumbnail
    avatar
    張硯拓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