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才缺口,看到「適性揚才」的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 蘇偉銓

在 108 課綱開始上路時,南一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我個人也十分很認同 108 課綱「適性揚才」的目標。近期有許多針對 108 課綱的意見與討論,我認為教育最難的是與時俱進的推動,而近幾年由於疫情的發生大幅加速了教育產業的數位應用外,AI 的興起將帶動下個世代的學習以及工作上的變化,對於「適性揚才」我認為應該有不同的思維與解釋。

raw-image

在108課綱初步起跑時,我們鎖定的方式是朝向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主,邏輯是希望改變「不適性」而制約了孩子的學習,幫助孩子從中找到興趣或者不排斥讀書,進而由自身興趣出發,推動自我學習能力。

不過,這個定調方向落在 K12 考試制度上,有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成績是 K12 制度下,孩子與家長共同努力的目標,當成績與適性揚才綁在一起的時候,是解方卻也是矛盾。

raw-image

今年是學習歷程上路的第五年,學習歷程除了是新規定外,它更乘載了 K12 到大學,甚至是連結就業的關係,在適性揚才的目標下,學習歷程是一個好的存在,它提醒著老師/學生/家長不要忘了孩子的性向,同時期待它扮演連結大學學習的好參考。我覺得「適性揚才」已經不只是過去鎖定孩子的興趣出發,現在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在考試制度下,可以幫孩子了解自己、找到興趣,同時記錄它,並且讓這個 12 年學習成就為未來的人才,這個「才」,是社會期待的人才。

適性揚才不應該是為了準備學習歷程而從高中開始,因為學習歷程若要真實與學習結合,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從國中小的學習去觀察。技職教育與大學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我們把「揚才」拉到未來就業區塊,這個揚「才」可以說是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揚才的工作,成就人才方能打破成績及學歷代表好就業的保障與迷思。

raw-image

除了這兩年不斷聽到市場上談論產業上人才斷層與缺工的問題,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中,除了經濟議題外,也特別提出「技能優先」的思維來解決人才問題。我覺得這件事就跟我們思考「適性揚才」是一樣的,根據 WEF 調查,49% 的受訪者表示,後來的工作與過去所學是不相關的;在國際企業全球化發展上,他們也指出 60% 的國際企業認為,在地勞動市場技能差距造成影響,只有 39% 的企業表示,對未來五年人才供應感到樂觀。

raw-image

適性揚才可以讓人才從現在所學與就業的斷層泥沼中跳脫,擁有新的機會。南一全力投入 108 課綱,也相信適性揚才。這幾年我們也秉持​適性揚才的理念往兩個方向努力,一是融合數位與傳統教育、二是聆聽學生的想法,從他們身上學習,避免我們用過去的思維來替學生思考未來,因而用大人的眼光限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raw-image

教育是與時俱進的產業,必須不斷調整以適應時代的變遷。我們一直專注於教育現場,希望可以用我們的專長及資源,陪伴孩子從難到易成就終生學習,因為只有終生學習,才能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我們希望以有效學習作為企業願景;以適性揚才,陪伴孩子面對社會轉型,這不僅是一個教育的理念,更是一種對孩子成就未來的承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I · 南一教育集團的沙龍
9會員
32內容數
2025/04/09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迅速發展與數位工具廣泛應用,教育模式正迎來重要變革。作為教育產業的領航者,南一教育集團自2023年起前瞻布局,優先將AI技術導入英語文學習領域,歷經8個月的開發、測試與優化,針對作文和翻譯題型開發AI批閱服務研發「AI Partner批閱系統」。
Thumbnail
2025/04/09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迅速發展與數位工具廣泛應用,教育模式正迎來重要變革。作為教育產業的領航者,南一教育集團自2023年起前瞻布局,優先將AI技術導入英語文學習領域,歷經8個月的開發、測試與優化,針對作文和翻譯題型開發AI批閱服務研發「AI Partner批閱系統」。
Thumbnail
2025/01/02
隨著科技快速進步,教育形式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紙筆教學,數位科技的融入催生了數位教科書的誕生。迥異於傳統紙本教科書,數位教科書透過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數位工具、即時回饋、數據分析等特性,提供了更具互動性、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和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讓學習能不分時地、學生能以自己的步調和方式學習。
Thumbnail
2025/01/02
隨著科技快速進步,教育形式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紙筆教學,數位科技的融入催生了數位教科書的誕生。迥異於傳統紙本教科書,數位教科書透過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數位工具、即時回饋、數據分析等特性,提供了更具互動性、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和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讓學習能不分時地、學生能以自己的步調和方式學習。
Thumbnail
2024/11/15
2024臺灣教育科技展於臺北世貿一館開展,主題為「邁向AI新生活」,南一書局帶來密室逃脫、VTuber直播等互動活動,提升教育的沉浸感與互動性,並宣佈與ELSA Speak合作攻佔2030雙語國家目標。南一書局致力於推動數位轉型,提供個人化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走向新的教學未來。
Thumbnail
2024/11/15
2024臺灣教育科技展於臺北世貿一館開展,主題為「邁向AI新生活」,南一書局帶來密室逃脫、VTuber直播等互動活動,提升教育的沉浸感與互動性,並宣佈與ELSA Speak合作攻佔2030雙語國家目標。南一書局致力於推動數位轉型,提供個人化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走向新的教學未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從近日某大學校長於某直轄市長政見辯論會之提問,認為大學的任務,是讓畢業生留在在地就業,培養符合城市發展與產業需求的人才。到建中人社班等明星高中之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陸續停招、停辦,及政府近年大力推動資通產業、護國群山等政策。反映的是逐漸就業導向的高等教育,及經費、資源、教育「重就業、輕人
Thumbnail
  從近日某大學校長於某直轄市長政見辯論會之提問,認為大學的任務,是讓畢業生留在在地就業,培養符合城市發展與產業需求的人才。到建中人社班等明星高中之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陸續停招、停辦,及政府近年大力推動資通產業、護國群山等政策。反映的是逐漸就業導向的高等教育,及經費、資源、教育「重就業、輕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