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邊的曼徹斯特》談當悲傷成為事實,活在希望中就是義務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當雙方都受到傷害,彼此能夠相互理解嗎?同樣分開的兩個人,感受的悲傷是不是不同的呢?而面對悲傷,不選擇逃避,是否便是走出悲傷最好的方法呢?


Lee(Casey Affleck 飾)與Randi (Michelle Williams 飾)曾經擁有溫馨美好的家庭,幸福美滿的回憶,直到一場無心的大火,燒掉了小孩們的笑聲以及夫妻間的愛。Lee在事件之後,搬離了曼徹斯特,到車程一個半小時的波士頓當小小水電工,並過者住在地下室,僅有一扇窗,只看得見路人腳步的獨居生活。某天接到哥哥意外死亡的消息,留下一位未成年的姪子Patrick,而又重返曼徹斯特生活。


在意外成為Patrick的監護人後,Lee始終沒有留在曼徹斯特的打算,並非為了逃避過去的痛苦;在這個擁有美好與痛苦回憶的曼徹斯特,前妻再婚後依然居住的曼徹斯特。面對傷口才是脫離痛苦的最佳手段嗎?會不會那其實反而更時時提醒我們痛苦的存在呢?姪子在打開冰箱時,看見冷凍的肉塊,想到了父親還躺在冰櫃裡尚未安葬。這才彷彿真正意識到父親早已逝去的事實,悲傷就此宣洩了出來。悲傷是必須獨自走過的,沒有任何人能夠分擔或取代;而唯有走過悲傷,與悲傷和平共存,並化悲憤為力量,才有擁抱更幸福人生的可能。


Lee有次在路上巧遇前妻Randi,Randi說:「我對你說了很多傷人的話」「但我的心碎了,我知道你的心也碎了」Lee馬上說:「不,你不了解,我的心死了。」


什麼是心死的感覺呢?哀莫大於心死,心死便是哀傷的極致。我想本片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就是因為Casey Affleck演出了Lee心死的狀態;那種對任何事情沒有了任何動力、一切只往後看,因為前方看不見希望的狀態。在事發之後,到警局坦承過失的Lee,期望透過司法獲得救贖的機會,但警方卻很有同情心的無罪釋放了Lee,導致Lee一出問訊室便奪槍想自殺。雖然司法上獲判無罪,但是Lee的良心卻會一輩子都感到自責,這反而是更大、更需要靠自我的勇氣走過與克服的。失敗者,總是需要理由,因為有理由,才有讓我們繼續奮鬥的動力。


Randi再次遇見Lee時只想親口道歉,以為Lee還是那位她曾經最了解的人,但事實上再也不是了,Randi了解的是分開前的Lee。如今,站在Randi面前的,是獨自走過悲傷的Lee;而那個悲傷是任何人都無法理解與感受的。雖然雙方都走過了悲傷,但並不表示悲傷就此消失。Lee遇見Randi會想要獲得原諒嗎?對於一位心死的人,原諒或許反而讓他更加自責。我想遇見Randi的Lee還是很開心的,由其得知她再婚的消息,看著Randi再次獲得幸福,就是Lee最大的慰藉吧。


為了贖罪,Lee過著孤獨抑鬱的生活,似乎認為自己不應該再擁有幸福,直到他遇見喪父的Patrick。兩個痛苦的人,卻對生命有不同的看法,在Patrick身上,Lee看見了希望、看見了活下來的人的責任─依舊好好的生活。當一個人關閉自己、斷絕所有與外界的關係,那麼他與死亡並無二致。我想對於共同經歷悲傷的彼此,需要的不是對方的原諒,而自己對自我的原諒。雖然原諒的過程很痛苦,或許一輩子都必須帶著這樣的原罪走下去,但這不正是生命意義的所在嗎?曼徹斯特不會消失、失去的孩子就失去了、與前妻彼此的愛也逝去了。如果未來有一個更大的失敗在等著我,那麼我現在應該做好什麼準備呢?失敗是常態,成功是偶然。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失敗史,但是卻不因此而沒有意義的原因在於,雖然當下失敗,但是我們卻能夠活在未來的希望中,這正是人類異於其他生物的可貴,我們能夠決定我們的希望,而希望才是決定我人生意義的所在。活在希望之中,活在成功的可能之中,讓我們擁有走過悲傷與追求幸福的可能。


題外話:Casey Affleck如何演出心死狀態的感覺呢?演員厲害的地方便在於能夠揣摩不曾有過的感覺,但那是為什麼呢?導演喊OK時難道真的感受到那心死的感覺嗎?文字表達心死的感覺與演員表達心死的感覺是一樣的嗎?沒殺過人也可以寫偵探小說,雖然身為觀眾,永遠沒辦法感同身受Lee的悲傷,但是他的悲傷卻誘發了我心裡頭底層的悲傷,這就是他拿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原因吧。

〈楊乃文Naiwen Yang -【野蠻】電影版MV [ 海邊的曼徹斯特] 中文宣傳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fpacRwIso

2017/4/9

    6會員
    528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電影《奧本海默》看職涯經營,其實大反派史特勞斯,才是職場中人應該學習的對象 就職場的角度來看,奧本海默與史特勞斯是兩個典型的人,奧本海默專業能力很強,卻沒有把關係經營好,而史特勞斯,專業能力或許普普,但認真勤奮,又長袖善舞,尤其擅於向上管理,對這兩人,你或許有你自己的偏好,但職場本來就是團隊合作,而團隊成員裡,最最重要的是你的老闆,做好關係的管理,本來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Thumbnail
    avatar
    亭安 Ann Lin
    2024-03-06
    【《奧本海默》從原著到電影,萬字解析】面對啟示錄將臨,科學、政治與影像之人類承擔【緣起】 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深感迷惑、震攝,宛如不相信自己看到什麼,一週內再看了兩次,最後還找到原著(720頁,英文版),全書啃完,希冀在此提出個人對此電影和其原著的萬字解讀,作為當代影像思考,長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avatar
    陳潔曜
    2023-08-25
    【科普閱讀】從科學角度談你從未探索過的《奧本海默》細節知名導演諾蘭的電影《奧本海默》在近期上映了,這部作品講述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曼哈頓計畫與由席尼莫非所飾演的計畫領導者羅伯特歐本海默的故事,在電影裡除了驚人的對峙與引爆核彈橋段之外也充滿了各種科學知識。 本文將以核子工程的角度撰寫最平易近人的科普文章希望能夠協助大家了解這部作品奧秘。
    Thumbnail
    avatar
    電影雜筆錄
    2023-07-31
    從《我的出走日記》認識朴海英編劇:她是如何成為治癒系編劇?朴海英編劇的新劇《我的出走日記》讓青年世代的厭世厭世轉化為治癒人心的力量,1972年出生的她是如何精準地抓住青年世代的內心,將我們靈魂深處的不安說出來 ?那些連我們父母都不理解的焦慮與迷茫,為什麼在她筆下都得以被撫慰?她是如何做到跨越世代的傾聽,並解放無數疲憊的靈魂?
    Thumbnail
    avatar
    non magic elsa
    2022-06-11
    釀影評|金馬 58|從《海鷗》到《青春弒戀》:青春的跳脫與衝撞青春耀眼卻也刺眼,在青春時期充滿追尋的渴望,無法安於平凡,無法接受平庸,而青春特有的執著與桀驁不馴,卻使用力追尋與衝撞現實生活的自己遍體鱗傷,那些出於戀慕生命而執著衝撞的本質,甚至會產生弒人般的力量與傷害。但終究,人是在生活之中的,許多框架就是生活本身。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2-01-04
    [搶先讀] 遠海的鬼島——《從前從前,某個地方有具屍體......》事情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婆婆還很小的時候。 這座鬼島住了四十隻鬼,跟現在一樣,大家一起悠悠哉哉、開開心心地生活在一起。 某一年,相當猛烈的暴風雨席捲鬼島,在鬼長老的指示下,眾鬼一早就躲進東方形岩石的洞窟裡,逃過一劫,但是所有的農田都毀了。屋漏偏逢連夜雨,接著出海也抓不到魚。大家都餓得紛紛倒下....
    Thumbnail
    avatar
    新經典文化 ThinKingDom
    2021-09-30
    自己的天空:從《海街日記》、《孤味》的女性群像說起  《海街日記》敘述日本鎌倉的三姊妹,原在祖母的舊屋相依為命。某天收到父親的死訊後,姊妹們到父親靈堂前上香,卻意外與同父異母的14歲中學生妹妹淺野鈴(廣瀨鈴 飾)重逢,大姊(綾瀨遙飾)發現,小妹親生母親早已過世,繼母也並未善待她。
    Thumbnail
    avatar
    蔡牧希
    2021-03-01
    2020 泰國泳衣趨勢:從泳衣單品到完整海邊穿搭在認識泰國泳衣設計品牌之後,才知道原來泳衣是時尚產業的一部分,在 One piece 泳衣跟 bikini 泳衣之間,存在著無限多種設計可能;樸實無華的運動泳衣,跟火辣無比的比基尼兩種風格之間,也有很多種 style 等著被挖掘。而這就是泰國泳衣的獨一無二的魅力所在。
    Thumbnail
    avatar
    Jampa Chang
    2020-06-07
    從山巔到海邊都有小驚奇 : 矽谷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矽谷也許跟你想的不一樣。只要探索一下你就會發現很多從來不知道的小驚奇。這篇文章帶著你神遊你所不知道的矽谷。
    Thumbnail
    avatar
    鱸魚
    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