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以直觀作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方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中央大學中正圖書館(陳其寬,1971)

中央大學中正圖書館(陳其寬,1971)



  前一篇〈從《柏格森思想中的直觀與進化》談直觀作為一種方法〉,介紹了何謂直觀、以及直觀作為方法的精確性。本文將以有形文化資產為例試論何謂以直觀作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方法。相對於智能下的文化資產;概念的、已知的、線性的、肯定的文化資產。何謂直觀下的文化資產?何謂跳耀的、不連續的、非邏輯的、變化的、重複(差異)、原創性、不可預測性的、否定的、行動的、不形成內容、擺脫內容的文化資產?


  首先,直觀所認識的文化資產,不是目前一般認知的所有關於文化資產的知識(智能),例如:修舊如舊、真實性的原則或文化資產保存相關法規等。而是文化資產的行動;先於文化資產價值、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


  接著,何謂文化資產的行動?以現有的文化資產保存之指定/登錄程序為例,先登錄審查(由建物所有人申請或地方主管機關依職權發動)→成立專案小組(由文資委員進行文化資產評估及現勘)→召開文資審議會議→最後公告。然而,文化資產不是公告,公告僅說明了它有法定文化資產價值,而那不過是人們所賦予的。在公告、賦予文化資產價值之前,文化資產的行動便是保留了該文化資產。有文化資產本身,才有後面這些指定/登錄程序;先有了文化資產,才有思考文化資產的可能。故保存或現況維護,本身即已作為一種精確的保存文化資產價值的方法。


  再者,在文化資產修復後、在人的綿延(duration)中產生的「時間」;自成一類、與現在平行的時間,如何持續讓文化資產在現在(perception-image)與過去(recollection-image)之間跳躍(leap)?過去的文化資產、人們對文化資產的回憶是靜態、不反應、無意識的、被動的,現在的文化資產則是在變化(becoming)之中、外在於自己(與自己不同)的、不存有(being)的,現在卻又時時起作用。現在的文化資產不是過去的文化資產本身,除了因為修復、再利用的改變外,每個人對其知覺、記憶亦有所不同。現在與過去的文化資產,都是虛擬的(virtual),因為我們無法避免的必須透過身體、一種特殊的body image來接收、認識、壓縮物的image。


  最後,在直觀的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之後,如何持續以直觀行動、持續維持直觀的精確性,便有賴於行動後的過程是否保持著對「性質」(kind)上差異的持續解構與重構、持續以「否定」抵抗既有認知。文化資產當然不是只有以直觀作為認識的方法,但直觀之所以長期被忽視的原因在於,我們相信文化資產的本質是不變的、是具有某個特定價值的。然而,直觀的重要性正是告訴我們,文化資產的本質是變化的、複多的、是不具有特定價值的(拆除亦是一種價值)。


  爰此,以現行的調查研究、規劃設計、修復工程三大階段為例,三者的關係不是線性的,而是弧線的、跳躍的。調查研究本身作為一種行動、一種揭開文化資產記憶的行動,其影響的不僅是後續的規劃設計、再利用方向,更影響了人們之後對其價值的判斷與記憶的可能。然而,文化資產一定要有調查研究嗎?若保存本身就一種行動,文化資產的調查研究亦是對後續規劃設計、再利用的一種限制。是故,理解人進化的原因,才可加速進化;理解文化資產的原因,才可加速文化資產的進化。文化資產的價值不在於公告中、不在於再利用中,而就是行動。直觀作為方法的文化資產,讓文化資產有進化、活在現在的可能。

2021/5/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71會員
673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4/12/21
  繼去年拿到營造業工地主任執業證,今年年初獲古蹟修復工程工地主任資格,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人才庫之人才後。今年年底再傳捷報,獲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資格,先給自己按個讚。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水下法》)作為2015年制定,2022年第一次修正之法律,相較於1982年
Thumbnail
2024/12/21
  繼去年拿到營造業工地主任執業證,今年年初獲古蹟修復工程工地主任資格,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人才庫之人才後。今年年底再傳捷報,獲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資格,先給自己按個讚。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水下法》)作為2015年制定,2022年第一次修正之法律,相較於1982年
Thumbnail
2024/09/13
*本文將書中「文化遺產」翻譯為「文化資產」以符合我國慣用語   《當代保護理論》(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nservation)出版於2004年,作者為西班牙文化資產理論家維尼亞斯(Salvador Muñoz-Viñas)。本書探討二戰後現代意義上的文資保護,從20
Thumbnail
2024/09/13
*本文將書中「文化遺產」翻譯為「文化資產」以符合我國慣用語   《當代保護理論》(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nservation)出版於2004年,作者為西班牙文化資產理論家維尼亞斯(Salvador Muñoz-Viñas)。本書探討二戰後現代意義上的文資保護,從20
Thumbnail
2024/09/13
  《修復理論》(Teoria del Restauro)作者為義大利保存修復理論專家布蘭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該書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發展出來,1961年成稿,1963年出版,1996年出版英文版,去年(2023)才出版繁中版。該書之所以被視為文資
Thumbnail
2024/09/13
  《修復理論》(Teoria del Restauro)作者為義大利保存修復理論專家布蘭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該書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發展出來,1961年成稿,1963年出版,1996年出版英文版,去年(2023)才出版繁中版。該書之所以被視為文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直覺中心是人類圖的覺察中心,訊號最微弱。若無法相信自己的直覺或感到恐懼時,可調配花精使用。
Thumbnail
直覺中心是人類圖的覺察中心,訊號最微弱。若無法相信自己的直覺或感到恐懼時,可調配花精使用。
Thumbnail
形象的直觀方式有很多種:視覺的直觀、聽覺的直觀、觸覺的直觀、嗅覺方直觀、味覺的直觀等等。但是直觀並非都產生美感。因為美感的直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和補充,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最能感知到形象事物的美感。
Thumbnail
形象的直觀方式有很多種:視覺的直觀、聽覺的直觀、觸覺的直觀、嗅覺方直觀、味覺的直觀等等。但是直觀並非都產生美感。因為美感的直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和補充,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最能感知到形象事物的美感。
Thumbnail
辯證關係下的文化資產   文資價值是文資保存、傳承、弘揚的核心,即文資的本質;文資的本質不能透過「量」來掌握,如同不能用掉多少根或剩多少根頭髮來掌握禿頭的本質。文資的本質包含價值與真實性,兩者互為辯證關係;即對文資價值的理解構成真實性與否的判斷,反之,對文資真實性的理解同樣構成價值與否
Thumbnail
辯證關係下的文化資產   文資價值是文資保存、傳承、弘揚的核心,即文資的本質;文資的本質不能透過「量」來掌握,如同不能用掉多少根或剩多少根頭髮來掌握禿頭的本質。文資的本質包含價值與真實性,兩者互為辯證關係;即對文資價值的理解構成真實性與否的判斷,反之,對文資真實性的理解同樣構成價值與否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之衝突與矛盾所牽涉之議題甚廣,如:修復後之文化資產未按原再利用方式使用、活化再利用之公共性無法延續文化資產價值、不適當的介入私有文化資產保存等,其所對應的正是是否適當再利用、是否適當保存文資價值、是否適當公正平等文化資產倫理學的問題。筆者試圖從探究何謂適當的文化資產補助、適當
Thumbnail
  文化資產保存之衝突與矛盾所牽涉之議題甚廣,如:修復後之文化資產未按原再利用方式使用、活化再利用之公共性無法延續文化資產價值、不適當的介入私有文化資產保存等,其所對應的正是是否適當再利用、是否適當保存文資價值、是否適當公正平等文化資產倫理學的問題。筆者試圖從探究何謂適當的文化資產補助、適當
Thumbnail
  前一篇〈從《柏格森思想中的直觀與進化》談直觀作為一種方法〉,介紹了何謂直觀、以及直觀作為方法的精確性。本文將以有形文化資產為例試論何謂以直觀作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方法。相對於智能下的文化資產;概念的、已知的、線性的、肯定的文化資產。何謂直觀下的文化資產?何謂跳耀的、不連續的、非邏輯的、變化的
Thumbnail
  前一篇〈從《柏格森思想中的直觀與進化》談直觀作為一種方法〉,介紹了何謂直觀、以及直觀作為方法的精確性。本文將以有形文化資產為例試論何謂以直觀作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方法。相對於智能下的文化資產;概念的、已知的、線性的、肯定的文化資產。何謂直觀下的文化資產?何謂跳耀的、不連續的、非邏輯的、變化的
Thumbnail
  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一開頭就說:「直觀是柏格森主義的方法,直觀既不是一種感覺、一種靈感,也不是一種混亂的同情,而是一種充分發展的方法,哲學中最充分發展的方法之一。它有其嚴格的規則,構成柏格森在哲學中所說的精確性。」這周有幸聽到東海哲學系潘怡帆老的演講,讓我對於何謂直觀作為一種方法有更清
Thumbnail
  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一開頭就說:「直觀是柏格森主義的方法,直觀既不是一種感覺、一種靈感,也不是一種混亂的同情,而是一種充分發展的方法,哲學中最充分發展的方法之一。它有其嚴格的規則,構成柏格森在哲學中所說的精確性。」這周有幸聽到東海哲學系潘怡帆老的演講,讓我對於何謂直觀作為一種方法有更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