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狂人日記》談今晚我想來點...「人」

2024/03/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覺醒年代》中振筆疾書寫下《狂人日記》的魯迅

《覺醒年代》中振筆疾書寫下《狂人日記》的魯迅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我們反對將一部分中的一部分的一部分的孔教三綱尊為道統,我們也反對將全體的全體的全體的中國舊學都一起踩在腳下,說得分文不值。革新派為什麼要攻擊孔教三綱?除了它不適合現在社會生活之外,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狂人日記》被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1918年5月發表於《新青年》。那年1月《新青年》開始在北大實施同人編輯、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作者魯迅(周樹人)以「禮教吃人」反對為了迎合政治、統治階級需要而製定的封建禮教。以下分析之: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  


  《狂人日記》前言採用文言文,說明「狂人日記」為朋友弟弟的日記。其弟患有「迫害狂」,故曰「狂人」,接著以白話方式描述日記內容。  


  「狂人」認為鄰居、附近的小孩、家人甚至鄰居狗的眼神,都散發著想害「狂人」的眼神。那眼神比被債主逼死、被紳士掌嘴、被知縣打枷(犯人脖子上裝上枷鎖)、被衙役佔妻都還要兇。「狂人」自認可能是20年前踹了一腳某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過去封建社會的史書)才惹得大家不高興。於是「狂人」開始如被害妄想症般的,將他人看作劊子手或醫生,欲將其養肥待宰(李時珍本草什麼的寫著人肉可煎吃)。  


  「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曉得他們的方法,直接殺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禍祟(鬼神作怪所帶來的災禍)。所以他們大家連絡,佈滿了羅網,逼我自戕(自殺)。」  


  孔孟所提出的五種人倫關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和朋友),在專制統治下,逐漸獨尊君臣,忽略了血緣、親情、友情的關係。其他四倫皆成為服務君臣禮教的一部分。禮教成為了執政工具,而非維係社會的根本。故表面遵守的禮教,早已是不合時宜、與傳統背離的禮教。然而,人們明知禮教有問題,卻又要求人去配合禮教,而非讓禮教與時俱進。故固守不合時宜禮教之人成了吃人者、喪失良心者,而非由清醒者去改善禮教、杜絕吃人。 


  「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自縫裡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吃人的禮教(仁義道德)早已貫穿歷史,不因著朝代更迭而有改變,形成不斷循環、重複的歷史。遵循如此禮教下的人民,遂成為滿口仁義道德,骨子裡卻是為了吃人的「人」。「從來如此便對嗎?」狂人藉由反思,成為清醒者、成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瘋子」。「狂人」知道,吃人的人不是「人」,而是比蟲子、魚、鳥、猴子還慚愧的生物。


  吃人的社會,會吃我的人也會吃你。如何扭轉成為你不吃我、我也不吃你的社會?吃人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從來如此,應該吃的;一種是知道不該吃,可是仍然要吃。前者無良心的自覺,後者雖有自覺卻未知行合一,故難以撼動既有禮教。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


  原來,「狂人」才是真正的「人」,如同進化論的適者生存,吃人的文化終將被歷史淘汰,取而代之的,則是西方勢不可擋的先進思想。然而,吃人的文化早已根深於中國人理解、認識的「前結構」,要想改變、改革、改善這四千年的文化,談何容易?且開發民智、啟蒙思想的「根」在於中國思想,單靠全面西化反倒是失根、永無法超越西方。故近年在全球化後逐漸重視在地性,因為先有在地性,才有全球永續的可能。


  從100年前的狂人看現在,主事者是否依然以自身利益為考量,而忽略與人民共善、共利的可能?以當年《新青年》提倡的德先生(民主)為例,是否依然是先進的思想?


  如今的「民主」,彷彿成為一種價值同盟(「民主」國家說你是民主,你才是民主),僅剩口惠而實不至的內涵;「民主」成為只有英美式的民主(代議政治、政治遊說、政治獻金),而非因著各國不同發展情勢而有各種不同民主形式的可能;「民主」成為選受歡迎的人,而非選賢與能;「民主」成為人民只作主一天(投票),而非以每天服務人民為主;「民主」成為假民主之名行威權、限縮自由之實,而非讓人人有更多元發展的可能。爰此,「民主」有讓我們成為「人」嗎?亦或是另一種吃人(多數暴力、強權戰勝公理)的禮教?狂人吶喊百年,問題依舊。

2022/2/12

3會員
52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