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狂人日記》談今晚我想來點...「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覺醒年代》中振筆疾書寫下《狂人日記》的魯迅

《覺醒年代》中振筆疾書寫下《狂人日記》的魯迅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我們反對將一部分中的一部分的一部分的孔教三綱尊為道統,我們也反對將全體的全體的全體的中國舊學都一起踩在腳下,說得分文不值。革新派為什麼要攻擊孔教三綱?除了它不適合現在社會生活之外,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狂人日記》被稱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1918年5月發表於《新青年》。那年1月《新青年》開始在北大實施同人編輯、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作者魯迅(周樹人)以「禮教吃人」反對為了迎合政治、統治階級需要而製定的封建禮教。以下分析之: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  


  《狂人日記》前言採用文言文,說明「狂人日記」為朋友弟弟的日記。其弟患有「迫害狂」,故曰「狂人」,接著以白話方式描述日記內容。  


  「狂人」認為鄰居、附近的小孩、家人甚至鄰居狗的眼神,都散發著想害「狂人」的眼神。那眼神比被債主逼死、被紳士掌嘴、被知縣打枷(犯人脖子上裝上枷鎖)、被衙役佔妻都還要兇。「狂人」自認可能是20年前踹了一腳某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過去封建社會的史書)才惹得大家不高興。於是「狂人」開始如被害妄想症般的,將他人看作劊子手或醫生,欲將其養肥待宰(李時珍本草什麼的寫著人肉可煎吃)。  


  「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曉得他們的方法,直接殺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禍祟(鬼神作怪所帶來的災禍)。所以他們大家連絡,佈滿了羅網,逼我自戕(自殺)。」  


  孔孟所提出的五種人倫關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和朋友),在專制統治下,逐漸獨尊君臣,忽略了血緣、親情、友情的關係。其他四倫皆成為服務君臣禮教的一部分。禮教成為了執政工具,而非維係社會的根本。故表面遵守的禮教,早已是不合時宜、與傳統背離的禮教。然而,人們明知禮教有問題,卻又要求人去配合禮教,而非讓禮教與時俱進。故固守不合時宜禮教之人成了吃人者、喪失良心者,而非由清醒者去改善禮教、杜絕吃人。 


  「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自縫裡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吃人的禮教(仁義道德)早已貫穿歷史,不因著朝代更迭而有改變,形成不斷循環、重複的歷史。遵循如此禮教下的人民,遂成為滿口仁義道德,骨子裡卻是為了吃人的「人」。「從來如此便對嗎?」狂人藉由反思,成為清醒者、成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瘋子」。「狂人」知道,吃人的人不是「人」,而是比蟲子、魚、鳥、猴子還慚愧的生物。


  吃人的社會,會吃我的人也會吃你。如何扭轉成為你不吃我、我也不吃你的社會?吃人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從來如此,應該吃的;一種是知道不該吃,可是仍然要吃。前者無良心的自覺,後者雖有自覺卻未知行合一,故難以撼動既有禮教。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


  原來,「狂人」才是真正的「人」,如同進化論的適者生存,吃人的文化終將被歷史淘汰,取而代之的,則是西方勢不可擋的先進思想。然而,吃人的文化早已根深於中國人理解、認識的「前結構」,要想改變、改革、改善這四千年的文化,談何容易?且開發民智、啟蒙思想的「根」在於中國思想,單靠全面西化反倒是失根、永無法超越西方。故近年在全球化後逐漸重視在地性,因為先有在地性,才有全球永續的可能。


  從100年前的狂人看現在,主事者是否依然以自身利益為考量,而忽略與人民共善、共利的可能?以當年《新青年》提倡的德先生(民主)為例,是否依然是先進的思想?


  如今的「民主」,彷彿成為一種價值同盟(「民主」國家說你是民主,你才是民主),僅剩口惠而實不至的內涵;「民主」成為只有英美式的民主(代議政治、政治遊說、政治獻金),而非因著各國不同發展情勢而有各種不同民主形式的可能;「民主」成為選受歡迎的人,而非選賢與能;「民主」成為人民只作主一天(投票),而非以每天服務人民為主;「民主」成為假民主之名行威權、限縮自由之實,而非讓人人有更多元發展的可能。爰此,「民主」有讓我們成為「人」嗎?亦或是另一種吃人(多數暴力、強權戰勝公理)的禮教?狂人吶喊百年,問題依舊。

2022/2/1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5會員
593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2/11
  《消逝的德國人》(Kopfgeburten oder Die Deutschen sterben aus)出版於1980年。作者為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威廉・葛拉軾(Günter Wilhelm Grass,1927—2015)。   1980年代,那是個東西德尚未統一的年代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5
音樂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Z1_hoNgZ8 「不論夜有多,深腳步多沉重,有人在等你回家。」   這首歌多少首體現了,去年下半年平日晚上上德文課(臺北歌德學院),回到家常已近十一點的情境。感謝內人始終為我留一盞燈。   年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2025/01/21
  昨日(20)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下稱學測),先辛苦所有監場員、考生、學校及家長,並預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寒假愉快。   筆者第一次擔任學測的監試委員(監試?監視?覺得這名稱不太優雅,考選部主辦的考試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本文考察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系統中的抒情散文,探詢它的主體預設、作為「抒情傳統」的現代子裔本身蘊含的倫理預設等等。
Thumbnail
本文考察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系統中的抒情散文,探詢它的主體預設、作為「抒情傳統」的現代子裔本身蘊含的倫理預設等等。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