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體文學史-林傳甲的京師大學堂講義》之摘要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而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除了在大學堂流通外,也曾在報刊連載、正式刊印,但基於其知名度,受到的評論和抨擊也不勝枚舉,並認為其文章不符合文學史的體裁。然而林傳甲當時為了京師大學堂的《詳細規則》中的學期考核,需在七個月的時間內寫畢此國文講義,故而其文匆忙起草、疏漏實則為常事。

 

在寫作上,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受笹川種郎《支那文學史》影響,其引用笹川之論點卻延伸出不同的論述,如元代小說戲曲的看法、論莊和韓非等。而在內容上,林傳甲以大學堂章程為綱要撰寫講義,以師範科傳授為目標,然將這部分課程講義併入文學史著作,便顯得不倫不類。

 

而文學史意識上,在當時其意識非常薄弱,蓋因林傳甲將「研究文學之要義」作為論述基準,故而只能在原有範圍進行。如開頭源流變遷的講述,其原可以從歷時的角度去書寫,然而「研究文學之要義」在「詞章」的部分關乎「文體」,因此林傳甲也照跟著經、史、子、集等四體分述。所以在中國文學史的「史」上,他的文章弱化了這點。

 

若以現今中國文學史的標準去評論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其在貶斥小說戲曲上,與現今文學史觀大相逕挺。但其書即使不論詩歌,在傳統的詞章之學也有著疏漏缺弊,事實上除了其第十二篇「李杜二人詩人駢律」外,涉及詩歌的只有第九篇論屈原楚辭。這種重文輕詩的觀念,明顯於文學史之學科理念不合,但因其年代講求「致用」和《奏定章程》影響,林傳甲在著作上的取捨便可以理解。

 

雖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被視為「第一本中國文學史」,近時學者又認為其書是依照的規限寫成的「標準教科書」,而非真正的文學史體裁。其內容雖主要參考日本學者笹川種郎的文學史,然而林傳甲其文的論點卻有所不及笹川種郎之文。本《錯體文學史-林傳甲的京師大學堂講義》作者在重新考察林傳甲當時撰寫背景和相關資料後,發現其「中國文學史」的文學史意識並不強,與日本文學史的關係亦不貼近。總體而言,此書原是京師大學堂的「國文講義」,其用意和文章立旨與現今的文學史著論並不相同,書中涉及的領域已不是傳統文學史的內容,而是將「諸科關係文學者」多包攬起來,如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以及修辭學、中國史、諸子學說等,甚至並無歷時性的作文教材教法,也有專門章節進行講述。

 

中國文學史已漸漸從大學文科教育的產物,演變至以學科建設的角度出發,將中國文學史寫作的緣起和大學的文科教育聯繫起來。


早年文學史在史料、文史知識整理詳盡,卻不一定有明確文學史觀念,因此常被後世研究者詬病。沒有貫通的文學史觀念,似乎並不影響文學史的編撰或文學史的講授。但是,以今人的眼光看,這類文學史實在是缺乏章法。

 

雖然此文在如今看來觀念相對陳舊,但對於研究者的意義不可謂不深遠,蓋因其文為:(一)中國文學史的濫觴、(二)考據當時清末新學特色、(三)教科書體便於傳播推廣,故其文雖非正統文學史,並受制教學綱要的教科書體裁,但在研究上依舊是珍貴的文學史材料,在對文章上的獨立見解也多有可取之處。


文學史研究的意義,在於分析、解釋文學流派的演變和重要文體體例,很大程度上是對人類文學、文明的傳遞。文學史研究有如文學的承繼者和佈道者,關係於求知欲、意識領域的真理,那些需要理解乃至想象的文學研究也終究會被文學的實踐部分所追及。故而當我們在研究時,將文本和社會發展、宏觀歷史之間串聯起來是十分重要的,此《錯體文學史-林傳甲的京師大學堂講義》便將林傳甲《中國文學史》的時代、社會發展和後世文學批評連接起來,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成為下一塊文學史研究的奠基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折疊思考的沙龍
5會員
21內容數
隨機放置一些推書心得、教育理論,及觀影文,整理記錄的集散地
折疊思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20
最近快過了半年,實習期也要結束了!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這麼期待回象牙塔的日子:D 拉回正題,這個標題大概是我觀察後得出來的方法,適用於對你帶有成見或惡意的對象,當這個特定對象特別喜歡抓小辦子、挖坑給你跳,或是好為人師進行指教時,你可以進行以下對話: 嘿!某某,你剛才表達了你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一個
Thumbnail
2024/12/20
最近快過了半年,實習期也要結束了!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這麼期待回象牙塔的日子:D 拉回正題,這個標題大概是我觀察後得出來的方法,適用於對你帶有成見或惡意的對象,當這個特定對象特別喜歡抓小辦子、挖坑給你跳,或是好為人師進行指教時,你可以進行以下對話: 嘿!某某,你剛才表達了你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一個
Thumbnail
2024/09/11
〈蝶戀花〉這首詞講述青春易逝、時光匆匆的感受。
Thumbnail
2024/09/11
〈蝶戀花〉這首詞講述青春易逝、時光匆匆的感受。
Thumbnail
2024/09/11
 明清女性在社會上有獨特的「貞女現象」,意即不論未婚夫的生死,女子將終生忠貞其丈夫,故而在社會風俗上明顯透過道德意識約束女性行為,禮教仍是女性的枷鎖。 然而在清代中葉時,卻出現了像吳藻這般在清詞史上揮灑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從她的創作中可看出其不同於時代的性別意識。
Thumbnail
2024/09/11
 明清女性在社會上有獨特的「貞女現象」,意即不論未婚夫的生死,女子將終生忠貞其丈夫,故而在社會風俗上明顯透過道德意識約束女性行為,禮教仍是女性的枷鎖。 然而在清代中葉時,卻出現了像吳藻這般在清詞史上揮灑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從她的創作中可看出其不同於時代的性別意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教學或是寫論文,需要了解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是某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事跡,可以查閱哪些書呢?除了葉石濤、陳芳明、劉登翰、宋澤萊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史相關書籍,以下提供三本書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Thumbnail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Thumbnail
近年來,圍繞著課綱的爭議,讓教科書編纂的方向與選文的古今佔比等議題一再地浮上檯面,從課堂到政論節目,各式各樣的意見接二連三地登場,令人目不暇給。諸如臺灣學生應不應該從課本裡認識孫中山與岳飛,不認識這兩位歷史人物是否就隱藏著「去中國化」的「陰謀」等等,一時間成了最熱門的討論焦點。
Thumbnail
近年來,圍繞著課綱的爭議,讓教科書編纂的方向與選文的古今佔比等議題一再地浮上檯面,從課堂到政論節目,各式各樣的意見接二連三地登場,令人目不暇給。諸如臺灣學生應不應該從課本裡認識孫中山與岳飛,不認識這兩位歷史人物是否就隱藏著「去中國化」的「陰謀」等等,一時間成了最熱門的討論焦點。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台灣出現不少向社會大眾介紹中國歷史的書籍,像是楊照「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劉仲敬《經與史:華夏世界的歷史建構》,以及匯集多位日本學者的「中國‧歷史的長河」系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等等。不少作者努力彙整各方的相關研究,並試圖擺脫漢人中心史觀的束縛,對整個中國歷史或者某件史事、某個歷史人物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台灣出現不少向社會大眾介紹中國歷史的書籍,像是楊照「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劉仲敬《經與史:華夏世界的歷史建構》,以及匯集多位日本學者的「中國‧歷史的長河」系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等等。不少作者努力彙整各方的相關研究,並試圖擺脫漢人中心史觀的束縛,對整個中國歷史或者某件史事、某個歷史人物
Thumbnail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Thumbnail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Thumbnail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Thumbnail
我們如果單憑「古文三十」、參考書、教科書,及國文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去了解中國文學,腦中浮出這樣的圖像,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當初(戒嚴時代)為我們一手打造國文教育的學者們,不是輕忽這些事物的重要,就是出於某種原因,刻意將這些事物排除在外。 他們將某些事物排除在外? 是的,沒錯! (請見內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