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文化要義》談中國文化的問題意識(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國面臨自身文化(在地化)與世界文化(全球化)取捨的兩難。然而,歷史上,中國也曾是世界主流文化,如:唐代。梁漱溟於《要義》中點出早期中國的科學發明與思想,同樣間接影響了西方。「文藝復興實得中國若干物質發明(如造紙及印刷術)之傳習,以其為物質基礎。再則17、18世紀之所謂啟蒙時代理性時代者,亦實得力於中國思想(如儒家)之啟發,以為其精神來源。」在講求多元文化的今天,各文化在思想、制度、器物方面,都因日益進步的交流(網路發展、交通便捷),而越趨頻繁與密切。然而,我們還是能夠深刻感受到東西文化的差異,當我們再談差異文化的思想時,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將其思想作為對象思考,而非作為生活實踐去體驗。另一方面,以自身文化的視角、問題意識去思考差異文化,如:西方將中國視為其中古文化解釋。梁漱溟思想的價值在於,凸顯了東西文化在問題意識上的根本差異。遂有了《要義》一書,除了作為反思中國文化的特殊性外,亦將中國文化對比西方文化,讓西方有更認識中國文化,進而產生對話的可能。


  梁漱溟在《要義》中提及,「中國文化綿長之壽命中,後一大段(後兩千餘年)待不負有何改變與進步,其自身內部具有高度之妥當性、調和性,已臻於文化成熟之境者。」即西方文化看似進步的科學、民主、自由、宗教、國家、階級、法律、經濟等,中國並非從來沒有,而只是「早熟」了;中國有自己的科學、民主、自由、宗教、國家、階級、法律、經濟,如:隨著封建解體,中國曾有的階級、國家概念被打破。然而,中國偏重的角度(長處)與發展的方向不同於西方;即中國文化走向第二路的發展(人對人的問題),而不同於西方第一路的發展(人對物的物問題)。


  梁漱溟認為,宗教問題實為中西文化的分水嶺;即宗教的差異相較於其他文化果實的差異是更為根本與核心的。人類文化都是以宗教開端,因為宗教有其統攝凝聚馴服的功用,而零散不成的社會並無法產生文化。梁漱溟對宗教的意為:一切宗教都從超絕於人類知識處於立他的根據,而以人類情感之安慰意志之勖勉為事。而中國自古相傳未斷之祭天祀祖,在周孔教化既興之後,中心便移到非宗教的周孔教化上,而祭天祀祖只構成周孔教化之一條件而已。


  西方傳統上是以團體為本位,個人隸屬於團體,且在團體中人人平等。如:基督教的兼愛同仁;基督教將過去各家各邦的家神邦神推翻,成為一神教信仰,打破了各家各邦的差異,形成超家族的團體。梁漱溟並指出基督教的集團鬥爭生活三大特徵:1. 凡團體必須有內外界別。2. 團體必須有其對抗者或競爭者。3. 團體境遇不順向心力轉強。故為了維持、延續團體,遂產生區分敵我的國家概念,及為了對抗「他者」、重視凝聚力的軍隊。後經宗教改革至人權宣言,產生「我」(個人)的覺醒,使得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得以發生;西方成為團體及個人本位的社會。


  中國則無此宗教發展,缺乏團體的生活;即缺乏公共觀念、紀律習慣、組織能力(政治能力)、法治精神等「公德」。如:中國沒有全國性組織,同行業者彼此嫉妒競爭。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而倫理首重家庭;及家庭關係。梁漱溟指出,倫理有宗教之用,中國缺乏宗教而以家庭倫理生活來填補它。倫理社會所貴者,一言以蔽之約:尊重對方;即於彼此相關係中,互以對方為重而已。如:中國法律一切基於義務觀念而立,不基於權利觀念(忽略西方法典物權債權問題);即各人盡自己的義務為先,權力則待對方賦予,不自己主張。此種倫理、關係的社會是種相對的、講求情義社會,而非階級式、不顧對方的社會。即兩方互以對方為重,才能產生均衡、適當的關係。


  故中國文化或早熟的一大特徵,即「幾乎沒有宗教的人生」。不尋求外在的、超越的、神秘的力量或解釋,而是透過人的理性、反省自求,由內而外的將「仁」實踐出來,故中國是以道德(倫理)代宗教、以禮俗代法律。如此道德與宗教相同的是,皆要人向上遷善。然而,其發展順序卻是晚於宗教的;須待理性漸次開發,隨年齡及身體發育成長而後顯,社會生命上,須待社會經濟文化之進步為其基礎。此過程,除奠基於倫理社會,更持續透過禮樂以涵養理性。孔子禮樂使人無所得而暢快,而非有所得而滿足,使人忘物忘我忘一切,而非分別物我而逐求,遂走向強調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第二路。


  中國雖同樣強調個人,卻是探尋「如何做人」的個人,是建立在人與人關係上的個人,強調內在修養的個人。而非西方自私,追求外在物質慾望的個人。遂產生不同的知識體系:中國重理性,產生主動(行為)的知識;西方重理,則產生主靜(科學)的知識。如同梁漱溟在《東西》所言,中國之所以無科學的原因在於,西方是科學精神,中國則是藝術精神。科學精神是將許多零碎的經驗、不全的知識,經營成學問(客觀知識,學術化)並往前探討,是論理的精神;藝術精神則是學術不分,大半是術(用、手藝)而非學(知、學術),是非論理的精神(玄學)。


結論  


  綜上,梁漱溟從三種人生的態度,進而提出文化三期說,並預設了文化有其方向。然而,人生僅有三種態度嗎?又三種態度之間是否是相互辯證的關係?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文化包羅萬象,沒有一定的走向;如同歷史,任何宣稱「正確」的歷史或文化,都不過是某種心中主義。歷史、文化仍持續發展中,尚未結束。「何謂文化?」的問題,亦將因其發展而持續成為人們討論、成為人們思考的人生問題。


  另梁漱溟作為一位思想家,其思想具有跨文化、跨時間的作用,其對中國文化深刻的描述,放在今天同樣適用。在中國逐漸崛起,中美兩強對立的當下,理解中國文化成為認識中國,與中國打交道,甚至在此文化下浸淫而認識自我的重要課題。並提醒我們,在歐美中心的世界文化之下,中國應該回探自身的問題意識,由此把握、延續、發揚中國文化好的部分,並讓此好的部分成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20160324 人物 先生 梁漱溟

2023/6/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90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另一種表達》藉作者收藏的外國畫報與版畫呈現西方人(法國人)眼中的清末中國。​
Thumbnail
《另一種表達》藉作者收藏的外國畫報與版畫呈現西方人(法國人)眼中的清末中國。​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五 從十九到廿世紀,大多數的歐洲語言學家對中國語的研究態度彷彿都離不開一個考古的視覺,視中國語為一個原始部落遺留下來的一套原始符號。「原罪」來自中國語「沒有文法」,即非屈折語。下面有四個同義短語的例子,讀者不妨思考一下﹕ 中國語﹕ 活地‧亞倫的一齣新喜劇。 英語﹕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五 從十九到廿世紀,大多數的歐洲語言學家對中國語的研究態度彷彿都離不開一個考古的視覺,視中國語為一個原始部落遺留下來的一套原始符號。「原罪」來自中國語「沒有文法」,即非屈折語。下面有四個同義短語的例子,讀者不妨思考一下﹕ 中國語﹕ 活地‧亞倫的一齣新喜劇。 英語﹕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三 但在上述這種文化氛圍之中,即以歐洲為中心的單向觀點,閱讀過程中出現偏差還是不可避免的。於是,普魯士的語言學之父威爾海姆‧馮‧洪堡特  (Wilhelm von Humboldt) 首先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中國語2 是一個原始的語言,而它的原始性正在於這個語言的「簡單化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三 但在上述這種文化氛圍之中,即以歐洲為中心的單向觀點,閱讀過程中出現偏差還是不可避免的。於是,普魯士的語言學之父威爾海姆‧馮‧洪堡特  (Wilhelm von Humboldt) 首先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中國語2 是一個原始的語言,而它的原始性正在於這個語言的「簡單化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二、中國文化   「據我看西方社會與我們不同所在,這「個性伸展社會性發達」八字足以盡之,不能複外。」如同其在《要義》所言,西方是團體、個人本位的社會,中國則是家庭、倫理本位的社會。此社會差異的發展,導致東西方不同文化果實的出現。   近代因作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致中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Thumbnail
自嚴複譯編的《天演論》於1898年刊行以來,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的影響可謂廣泛深遠綿長。面世之初,即收穫廣泛強烈的反響。繼爾,又成為遞進興起的各種思潮的引導,形成路徑依賴,成為中國近現代各種思潮的源頭。後之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與馬列主義皆可追溯到嚴複所引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雖然隨時間的推移而被後來興起
Thumbnail
自嚴複譯編的《天演論》於1898年刊行以來,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的影響可謂廣泛深遠綿長。面世之初,即收穫廣泛強烈的反響。繼爾,又成為遞進興起的各種思潮的引導,形成路徑依賴,成為中國近現代各種思潮的源頭。後之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與馬列主義皆可追溯到嚴複所引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雖然隨時間的推移而被後來興起
Thumbnail
薩依德的《文化與帝國主義》,是一本細膩的蒐集、解讀許多資料的著作,對於「文化」與「政治」的關係,以及從十八世紀「小說興起」時代持續到現代的「帝國主義」的構造,帶來了非常豐富的啟發。
Thumbnail
薩依德的《文化與帝國主義》,是一本細膩的蒐集、解讀許多資料的著作,對於「文化」與「政治」的關係,以及從十八世紀「小說興起」時代持續到現代的「帝國主義」的構造,帶來了非常豐富的啟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