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金剛經.如法受持分第十三》導讀四

2024/03/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raw-image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今須菩提已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是佛陀再以微塵世界之喻,闡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之義理,而後復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也就是把〈如理實見分第五〉的問題「可以身相見如來不?」再問一遍。蓋因當初須菩提的回答:「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尚未契入中道第一義諦。 

佛作是問,亦是採取對法,色身三十二相與法身如來對,正報與依報對,亦即佛陀的應化身之正報,與所處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依報對,並且也呼應了〈莊嚴淨土分第十〉之旨趣。筆者試以本分〈如法受持分第十三〉與〈莊嚴淨土分第十〉之比較,分析本分之篇章架構。  

〈莊嚴淨土分第十〉佛陀以己之親證,問須菩提,須菩提慧解佛心,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無所得心,無生滅心,能所俱泯,是清淨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以是義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既有此悟,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須菩提向前之問:「應云何住?」佛告須菩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復次佛問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是身為大不?既無所住,離攀緣所緣,不依他緣住,心量廣大,遍虛空,盡法界,佛說非身,是名大身也。  

〈如法授持分第十三〉佛陀則以須菩提之所見而問之,以占是否生清淨心,而見實相。首先,佛告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即是再行護念付囑之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只此清淨心,是名金剛般若蜜多心。接著,佛問須菩提:「如來有所說法不?」即是呼應了向前之問:「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須菩提生實想,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無所得,今善現於釋迦佛所,於法亦無所得,實不見如來有所說法,如來無所說也。佛陀又問:「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亦是採取對法而問,呼應了向前之問:「菩薩莊嚴佛土不?」三千大千世界與莊嚴佛土對,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是入不二法門。不二曰一,一道清淨,亦無諸相,只此清淨心,如法受持,是名般若波羅蜜,則此岸即彼岸,三千大千世界即是莊嚴佛土也。最後佛陀再問:「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即是呼應了向前之問:「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佛或轉輪聖王之內德,表彰於身相者有三十二,是名三十二相。佛陀應化身之三十二相,為佛之正報,三千大千世界為應化身佛之依報,依報既空,依之正報亦無。王日休註曰:「佛雖現色身而為三十二相,至涅槃時,則皆無矣。不可以此得見真佛。故云:『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此如來謂真性佛也。」  

【何以故?】:須菩提自徵其意,再白佛言。  

【非相】:非相,非真實恆常的相狀。此語從〈如理實見分第五〉,佛陀教示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而來。細而微塵,大而世界,妙而佛之三十二相色身,凡所有相,皆是因緣生法,是如幻假有的虛妄相。若見諸相,不執以為實,而是認知到這所有一切的相狀皆非真實恆常,如此知幻即離,離假即心真,真心所見,即生實想,實想見實相,即見如來。  

【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如來說的三十二相,是佛陀以福德與智慧圓滿之因緣,來世間所感得的應化身之身相,用以化導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並非是真實恆常不變不壞的相狀,只是假立一個名稱,不偏於空,也不偏於有,稱之為三十二相。  

〈如理實見分第五〉須菩提白佛言:「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向前之言,未見實相,故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即言無相之理,非撥空之無,而是以色悟空,於相而離相,方能見如來。此次,須菩提白佛言:「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即言於相而離相,見如來三十二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清淨,生實想,見實相,即見如來。清淨心者,般若蜜多心;般若蜜多心者,既見「三十二相」之緣生之「相」,亦見「即是非相」之性空之「性」,性相一如,不住有、不著空,離是二邊,但行中道,即見實相,即見如來。然而實相無相,本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不可議,唯不壞假名而強名之,是名三十二相。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金剛經#如法受持分#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8會員
9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