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正在被磨平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你是否發現,我們的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圓滑。

社群的頭像、手機的弧度,就連個性也是。

在自媒體時代因為言論目光,稜角磨平的速度越來越快。審美也在不經意間被流量影響。過於尖銳的言論,即便是事實也容易被炎上,好一點則是被滑走不被關注,隨時會出現叮嚀 「疑有不適的內容,請謹慎觀看」。

藝術就這樣被磨平,成為讚與評論的數字,成為、舒適、療癒、隨意的代名詞。

但那些、憂鬱、痛苦、撕裂感與衝擊感,也是直擊靈魂的

所以世界名著中悲劇比戲劇佔比還多。

我喜歡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也試圖理解但丁的《神曲》,努力理解超出認知且難懂的藝術,有時令人茅塞頓開。

藝術是人性的演繹,不會是純善與美好,夾雜負面與否定的稜角分明,比起純粹的黑與白,世界更是一抹精緻的灰。沒有創傷與否定便沒有藝術。

痛恨黑暗或潔白而偏向某一側的人,也許也在痛恨生命,若意識到並且擁抱疾病與意外還有生命的短暫。反而會更熱愛且擁抱生命。

希望你知道,所有的苦難,所有的無病呻吟,所有你認為的不好看都不應該被演算法磨平當作無事發生,這才是媒體的意義,與藝術的本質。

16會員
27內容數
如果水面的倒影是另一種人生,願他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 ig:passer_999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有伊甸園 的其他內容
不清楚這是不是很多男性會遇到的問題。 但卻是我在做身心靈療癒時,很多女性會與我抱怨的問題。 其實我以前也不理解生活為什麼要有儀式感。 本篇文章通闊生活的零碎細節,告訴你儀式感是什麼。
不知道未來是什麼的時候才有未來 生命的意義是 你腳踩在哪 看向哪 你就是意義本身
生活中會遇見一個人,那個人很厲害,沒有再衝動的去愛一個人,開始獨立不再精神依賴與寄託,開始會委婉堅定地表達立場......那個人會出現在某天的早晨
不清楚這是不是很多男性會遇到的問題。 但卻是我在做身心靈療癒時,很多女性會與我抱怨的問題。 其實我以前也不理解生活為什麼要有儀式感。 本篇文章通闊生活的零碎細節,告訴你儀式感是什麼。
不知道未來是什麼的時候才有未來 生命的意義是 你腳踩在哪 看向哪 你就是意義本身
生活中會遇見一個人,那個人很厲害,沒有再衝動的去愛一個人,開始獨立不再精神依賴與寄託,開始會委婉堅定地表達立場......那個人會出現在某天的早晨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國際科技藝術大展:你正在工作嗎?」(展期:2023/8/12-11/5),由Mike STUBBS和陳明惠策劃,透過多元互動裝置,引領你思考「勞動」(Work)、「休息」(Rest)與「娛樂」(Play)之間的關係,在數位與科技時代下,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今年 8 月 7 日至 8 月 17 日,在獨旅的過程,參加了一個 10 天的國際志工藝術營(art camp),於瑞士與來自墨西哥、土耳其、俄羅斯、西班牙、瑞士、蒲隆地共 11 人志工,一起創作、遊玩、文化交流、提出想法、制定團體生活規章、大笑、抬頭望著密密麻麻的星星和數著難忘的流星,然後回小木屋
Thumbnail
名稱:Floating Geometry 概念:這幅畫是一種數位藝術的作品,它使用了抽象的幾何設計來創造一種現代和未來的感覺。以立方體和長方形這兩種基本的幾何圖形,並讓它們在不同的色調和角度上重疊和交錯,形成一種三維的效果,使其看起來像是在空間中浮動。 我選擇了藍色和粉色這兩種顏色,因為可以產生
Thumbnail
名稱:Blue and pink interlace 概念:這幅畫是一種抽象的表現,沒有特定的主題或意義,而是讓觀者自由地想像和感受。以三角形這種簡單的幾何圖形,並讓它們在不同的色調和方向上重疊和交錯,創造出一種動態和對比的視覺效果。 選擇了藍色和粉色這兩種顏色,因為它們在色彩圈上是互補色,
Thumbnail
艺术的浓度往往和声量的分贝呈反比:就像一只萤火虫拍动扇出的冷焰,过了许久、终于漂在了另一只萤火虫的面前。期间悄无声息、之后寂寂无闻,而她们交接完毕。
Thumbnail
繪本藝術家 詹夢莉老師,發表動人新篇章! 一場航行於絢爛海潮的尋歸之旅, 再次激盪起你我對於「回家」的多重定義。
Thumbnail
以前写的短篇乱入,同人,非铁路题材。 本文向《钟楼的安魂曲》作者黑桃K致敬!
Thumbnail
9歲女童跳樓,遺言只問媽媽一句話…孩子自卑或自信,全是父母給的 我從來不鼓勵孩子考高分,但女兒在北京讀了一個學期,居然自發拼分數。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告訴她期中考只要 60 分以上就有獎勵,再高沒有更多獎勵,而她拿著高分考卷回來要求簽名時,我不露出高興神情,目的是要讓她知道我真的對她考高分沒有要求
Thumbnail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譯者之一吳哲良博士借用Zygmunt Bauman「液態現代性」的「液態」概念,以〈液態正義:以類造人的意識形態與治理術〉為題,以譯者並自己的關注的角色,演繹該書的一些重點,並試圖延伸與之對話。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國美館「2023國際科技藝術大展:你正在工作嗎?」(展期:2023/8/12-11/5),由Mike STUBBS和陳明惠策劃,透過多元互動裝置,引領你思考「勞動」(Work)、「休息」(Rest)與「娛樂」(Play)之間的關係,在數位與科技時代下,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今年 8 月 7 日至 8 月 17 日,在獨旅的過程,參加了一個 10 天的國際志工藝術營(art camp),於瑞士與來自墨西哥、土耳其、俄羅斯、西班牙、瑞士、蒲隆地共 11 人志工,一起創作、遊玩、文化交流、提出想法、制定團體生活規章、大笑、抬頭望著密密麻麻的星星和數著難忘的流星,然後回小木屋
Thumbnail
名稱:Floating Geometry 概念:這幅畫是一種數位藝術的作品,它使用了抽象的幾何設計來創造一種現代和未來的感覺。以立方體和長方形這兩種基本的幾何圖形,並讓它們在不同的色調和角度上重疊和交錯,形成一種三維的效果,使其看起來像是在空間中浮動。 我選擇了藍色和粉色這兩種顏色,因為可以產生
Thumbnail
名稱:Blue and pink interlace 概念:這幅畫是一種抽象的表現,沒有特定的主題或意義,而是讓觀者自由地想像和感受。以三角形這種簡單的幾何圖形,並讓它們在不同的色調和方向上重疊和交錯,創造出一種動態和對比的視覺效果。 選擇了藍色和粉色這兩種顏色,因為它們在色彩圈上是互補色,
Thumbnail
艺术的浓度往往和声量的分贝呈反比:就像一只萤火虫拍动扇出的冷焰,过了许久、终于漂在了另一只萤火虫的面前。期间悄无声息、之后寂寂无闻,而她们交接完毕。
Thumbnail
繪本藝術家 詹夢莉老師,發表動人新篇章! 一場航行於絢爛海潮的尋歸之旅, 再次激盪起你我對於「回家」的多重定義。
Thumbnail
以前写的短篇乱入,同人,非铁路题材。 本文向《钟楼的安魂曲》作者黑桃K致敬!
Thumbnail
9歲女童跳樓,遺言只問媽媽一句話…孩子自卑或自信,全是父母給的 我從來不鼓勵孩子考高分,但女兒在北京讀了一個學期,居然自發拼分數。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告訴她期中考只要 60 分以上就有獎勵,再高沒有更多獎勵,而她拿著高分考卷回來要求簽名時,我不露出高興神情,目的是要讓她知道我真的對她考高分沒有要求
Thumbnail
《亞斯伯格的孩子們:自閉症在納粹維也納的起源》(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譯者之一吳哲良博士借用Zygmunt Bauman「液態現代性」的「液態」概念,以〈液態正義:以類造人的意識形態與治理術〉為題,以譯者並自己的關注的角色,演繹該書的一些重點,並試圖延伸與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