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做自己,那要當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時代在變,自己也會改變,總不可能停留在原地止步吧!

如果能不做自己,成為別人,我究竟想成為誰?


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個"role model",

無論這個心目中的理想對象是誰,

那個人就是屬於自己心目中的投射,

是自己"理想中"成為的樣子,

但事實卻是...盲從的追逐著一個永不屬於自己的模樣。


並不是說有個心目中的模範對象不好,

而是自己該明確的了解自己真實的模樣,

才能去媒合出自己與事實的落差有多少,

不然只是訂定了一個期望很高的目標,

但卻與事實不符、落差甚遠,永遠都在做夢而已。


人應該不會只想做一輩子的夢,而不希望自己能夢想成真吧?

是不是該好好去"正視自己"如實的模樣,成為自己最合適的樣子。


無論是追星、崇拜的對象、理想中的自己,

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標竿,卻是有機會能實踐的,

就是能盡量找到"做自己"最舒適的狀態,

接受、認清自己的每一處"性格面向",

把自己的樣貌、狀態,如實的呈現出來,

想想..若是以自己的姿態,能如何做到心目中role model的氣質呢?

承認自己就是這個樣子、就是這種氣質又如何,

因為我永遠"不可能"成為別人,

我只能是"我自己",

當然能靠後天的努力去接近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但自己的"本質"是上天創造你時,就已經被賦予好的,

只是自己是否夠清楚的能認知到、體會出來呢?


與其白費力氣去成為別人,

不如多花點時間放在自己身上,去發揮自己的"人格特質"吧,

每個人的"氣質"本來就有所不同,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碰撞在一起才會有火花,

才會一起推動世界的各種型態,這樣不是很好嗎~

何必一定要執著、羨慕那位自己遙不可及的楷模,

沒當過真實的自己,怎麼知道真正的自己不好,

說不定成為自己的我,除了舒適之外,還更讓人喜愛。


在迷惘的摸索過程裡,

一定多少都會自我懷疑、甚至厭惡自己、羨慕他人,

巴不得自己能盡快成為理想中的模樣,

一步步朝著與事實不符的方向前進,

其實只要停下來,好好的看一看自己,

  • 有多久沒有正視過鏡中的自己了?
  • 有多久沒有把鏡頭上的濾鏡拿掉了?
  • 有多久沒有傾聽別人對自己的性格描述了?

在人與人互動間的真實感、自己生活的踏實感,

有多久被忽略、置身事外或顯得理所當然了?


盲從追逐理想中的自己,你不累嗎?


嘿!回頭看一看你自己的模樣,

★對心疼的自己說:

「不做自己,硬要成為別人,也太可惜了吧...

我就是我自己,只要成為我自己,

就能擁有最棒的價值,為自己努力嘗試就好,

搞不清楚自己是誰的話,就去好好體會"做自己的美好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記憶點
5會員
23內容數
Hi,我是Roxanne, 在"高敏感的世界裡"總是活得略為辛苦, 但我遇到「茶道」之後, 我的生活卻已然不同。 我開始看見我"人生的路徑", 也將用文字分享這份共感, 撰寫出我個人經驗的真實心聲。 非常歡迎您能留下足跡, 以此結緣~ 感恩!感謝!
記憶點的其他內容
2024/10/02
人生不可能永遠順心如意,也不可能內心不起波瀾,我試圖追回內在的平靜感,原來也都是追求不完的,不如將人生放輕鬆點去感受、去體會,就會如同火車過站一樣,一站站的就過去了~ 能夠在任何環境的狀態下感受到"我好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每一處"人格缺陷",其實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的舒適狀態。
Thumbnail
2024/10/02
人生不可能永遠順心如意,也不可能內心不起波瀾,我試圖追回內在的平靜感,原來也都是追求不完的,不如將人生放輕鬆點去感受、去體會,就會如同火車過站一樣,一站站的就過去了~ 能夠在任何環境的狀態下感受到"我好愛我自己、我接納我自己",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每一處"人格缺陷",其實就是愛自己、做自己的舒適狀態。
Thumbnail
2024/08/28
寬恕他人並不是不與人計較、不把事件放在心上, 而是自己終於懂了.. 讓自己痛苦的"思維"被建立在什麼樣的過程裡, 在人際關係裡..被騙怎能不心痛? 心痛的是"實情不如自己的預想",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會帶有過去累積的"印象與認知", 組合成自己"預想的標籤"在身上。
Thumbnail
2024/08/28
寬恕他人並不是不與人計較、不把事件放在心上, 而是自己終於懂了.. 讓自己痛苦的"思維"被建立在什麼樣的過程裡, 在人際關係裡..被騙怎能不心痛? 心痛的是"實情不如自己的預想", 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會帶有過去累積的"印象與認知", 組合成自己"預想的標籤"在身上。
Thumbnail
2024/08/16
對"家"多少都會抱有幻想或"期待", 當期待不如預期中的樣子, 家就是種束縛,被所謂"家的責任"綑綁了一輩子。 歲數增長,不代表"心智年齡"也同步成長。 父母幫孩子二十年,孩子卻承擔父母一輩子? 出生的順序決定了在這個家"擔任的職責?" 年紀小就什麼都不懂?
Thumbnail
2024/08/16
對"家"多少都會抱有幻想或"期待", 當期待不如預期中的樣子, 家就是種束縛,被所謂"家的責任"綑綁了一輩子。 歲數增長,不代表"心智年齡"也同步成長。 父母幫孩子二十年,孩子卻承擔父母一輩子? 出生的順序決定了在這個家"擔任的職責?" 年紀小就什麼都不懂?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