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遊睦市中心」。很遺憾,還沒有任何有影響力的行動,第一個專題及文章,就是放棄。但是,短暫的放棄並不是真的放棄,希望在未來,還能用其他方式跟大家見面!現在,希望大家能平靜的看待這整份「放棄日記」:)
2024/04/03 天氣晴 狀態:緊張
今天是放棄堅持做居住正義議題的第三百零八天
⌂⌂⌂ ⌂⌂⌂ ⌂⌂⌂
今天從一早開始,台灣過得非常不平靜
7:58,花蓮近海發生規模7.2地震,是921大地震之後最大的地震
一直到筆者在打這篇文章的 10:30,已經發生了30起左右的餘震,且超過震度四以上的餘震就有20起左右
台灣處在地震帶,平常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小震
網路流傳的笑話是:地震時,第一時間發動態、傳Line訊息的,就是台灣人
這個自嘲的笑話,可見台灣人對地震的習以為常
然而,在25年前的9月21日,發生了舊制規模7.3的淺層地震,全台規模都在四級以上
筆者當時也才4.5歲,矇曚懂懂的只有「睡到一半世界在晃」的記憶
在921滿25年的今天,筆者也是被驚醒,接著就開始聽到鄰居瘋狂尖叫、筆者在迷迷糊糊之中,覺得好像在玩遊樂園那種一直甩人的遊樂設施
(對了,筆者家在13樓)
等7.2那波震完,新聞、Line,開始播報傳遞全台是否有災情,筆者也開始關心朋友們是否平安
中間不乏看到一些假新聞或誇大的內容,像是「新北停班課」、「龜山島頭斷掉」(龜山島頭沒有斷掉,只是崩落了一小部份)
從這個現象可以看得出來,世界上真的還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亂」
⌂⌂⌂ ⌂⌂⌂ ⌂⌂⌂
地震是天災,無法避免
但在生活中、工作中,有許多「人禍」是可以避免的
近期,筆者剛提交「青年好政」的計畫書,但在最後階段,團隊內部也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在提案前,團隊開了三次會,每次都有進度,第一次凝聚共識、第二次決定方向、第三次全員檢視計畫書給建議,每次開會都兩小時起跳,以臨時成軍的團隊來說,算是非常扎實的前置作業
然而,就在送出提案前一天,筆者再次把修改後的計畫書船上群組,希望大家幫忙給些修改意見
結果,收到了其中一位夥伴「落落長」的「建議」
夥伴給的「建議」,在筆者及另一位統籌組夥伴的眼裡,看得其實是感覺到受傷的
因為文中充滿「質疑」、「哪邊要調整但沒給出怎麼調整」等等的內容
這個受傷的點是,當下的我們自我懷疑的問自己「計畫書真的這麼糟嗎?」、也對夥伴們感到疑問「前一次會議不是有給大家看計畫書嗎?為什麼這個『建議』裡給的很多都是上次會議已經有出現的計畫書內容,那時候為什麼沒有給回應?」
統籌組另一位夥伴也是在看到這個建議之後,馬上打電話跟筆者討論,我們兩個就在那邊「自我檢討」了一陣子
自我檢討完,才釐清這應該不是我們的問題
首先,那位夥伴給的建議,八成都是上次會議時就出來的那個版本的計畫書的內容,一個字沒調整過,既然那時候沒說要調整,現在才說,又沒說要調成怎樣,那我們就當做她是在「發牢騷」
並且更加清楚統籌組的我們是有共識的:希望夥伴給的建議都是「有建設性」的,如果有覺得怪怪的,那就請提出修改意見而不單是質疑意見,因為單是質疑,只會顯得這個「建議」是「批評」,那麼,對於辛苦完成內容的我們,是非常不尊重,會讓我們感到受傷的!
說回「天災」跟「人禍」的這個議題
將青年好政這個事件帶到「人禍」來討論,是因為
以筆者小時候的脾氣,遇到這樣的事情絕對是直接開罵,質問對方為什麼上次開會不提出來,現在才在批評是幾個意思?
但這次看到那長串的回覆,筆者反而心情沒有那麼大的波瀾,反而統籌組另一位夥伴比筆者更激動一點(但也沒有到口出惡言的程度)
如果今天,筆者還是小時候的脾氣,那可能這件事就會延燒到兩個人直接吵起來、甚至因此提不了案,團隊解散
這就是「人禍」了
而這次,筆者心中無太多波瀾,雖然還是覺得受傷,但是筆者的處理方式,是明確跟所有夥伴提出:「希望能收到有建設性的建議,如果沒有具體描述,會以這版計畫書送出,後面再慢慢釐清彼此的想法」的需求
(因為提案截止剩兩天,沒有具體指出怎麼改,筆者也想不出能怎麼改了)
就事論事、且口氣不差,也是筆者尊重夥伴提出的建議,這樣也許就能避免「吵架」或「非理性信念」的產生
畢竟,社會上其實很多事情,是因為人跟人之間相處不融洽、彼此又太感情用事(走心)而使一件小事延燒成大事,最後甚至產生很不好的結果
⌂⌂⌂ ⌂⌂⌂ ⌂⌂⌂
所以,筆者認為
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
能提前預防讓事件變得更糟的話,請不要吝嗇地去做
地震導致房屋坍塌,就在事前準備「避難包」,可以在真的被困住時,保護自己、保護家人,增加自己活著被拯救的機會
眼看要與人起衝突了,就先彼此冷靜,之後再好好的跟對方談,可以很嚴肅,但不能持續使用情緒性用詞、情緒性口氣,讓彼此都能「針對這件事」去處理,先把事處理完,再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
願祝,大家一切平安~懷抱幽默感,與人和善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