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跨出那一步
說衝動但卻是醞釀了好久,某日就寢前偶然滑到小湛老師的畫畫課程貼文,竟然難得還有名額!!以往總是觀望許久,當下便想著:既然那麼多個機會都沒能下定決心,這次好不容易有名額,何不來試試看?
沒有考慮太久,下訂課程的當下,有一種輕鬆的感覺。顯然,躍躍欲試的興奮感早蓋過了時常冒出來磨人的金錢焦慮。
說是繪畫,但就如同藝術治療的方式般,用最放鬆真實的心態,讓身體帶動肢體自然地描繪。放開大腦對於繪「畫」的既定想像,試著「不思考、不解釋」,只是單純地畫畫。
最早知道「小湛」這位靈性作家,大約是在2019或2020年的期間,從她的部落格、社群到後來的「靈界運作」套書及YT影片「小湛靈界觀察日記」系列。閱讀她的靈界觀察視角,從起先覺得奇幻不思議、像是小說一般,直到近幾年自己越發接觸「身心靈」領域,才越能了解到她談論的「與靈界共處」的方式。
我們開始吧
繪畫教學一直都是小湛持續進行的課程,每一階教授的程度不同,我參與的初階班,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讓我們放下大腦的框架,練習熟悉肢體作畫自然帶動的感覺,慢慢地信任「感覺」帶領我們揮灑、梳理。
課程開始前,先準備數張至少A4大小的紙張,和各種「乾」性的著色畫具,諸如:色鉛筆、彩色筆、蠟筆等。據小湛的說法,足夠大小的紙張,才比較能夠在心輪前方碇錨,讓能量的流動能穩定的進行。
課程前半,小湛先與我們介紹人與人之間能量運作與連結互動的方式,先建立同學們對於能量流動的認知,以及該如何在生活中完善自己的能量場,保護自己的狀態。比如,傾聽朋友的吐苦水,為什麼後來會容易感到疲累呢?原來是我們在專注、一心同理對方的過程中,能量場交流互動,也將這樣的負面頻率無形吸納進來。能夠為朋友分憂,我們感到開心,但也別忘記散會之後回到自我,專注在自己的生活上,或懂得進行讓自己轉換心境、釋放壓力的活動。過度的介入或擔憂他人的情況,都容易散失自己的能量。
自由書寫或自由繪畫,都是日常中隨時可進行的紓壓方法,當然每個人喜歡的方式不同,我們都可以嘗試看看自己的喜好。用一段與自己獨處的時光,帶領自己回歸純粹吧。
我們首先透過幾張紙的繪畫來釋放自己的負能量,不規則的曲線、交叉、堆疊、一團毛線都沒有關係,放開身體去描繪。而後,小湛指定了「邏輯理性」與「感受感性」等主題,很有趣的是,我任由身體和手去繪出的「理性」與「感性」真的全然不同。「理性」是許多三角、直角、直線去連結出來的型態,「感性」是許多不同顏色的曲線,像電話線串接在一起。接著,小湛還陸續出了六個主題,引導學員們透過自由繪畫的方式,一步步地自我整理,考慮到老師的智慧財產權,在此就不點出了。
對我來說,自由繪畫是更開放自在的一種選擇,隨機的顏色、隨機的媒材、隨機的樣貌,但看似隨機的組成,其中卻充滿著我們看不見的頻率流動。很意外地,我發現自己和同學在進行某個主題,畫出類色的線條呈現,這該說是同一班同學的「集體潛意識」嗎?無論是哪一種,自由作畫讓我感到有趣又舒適開懷。
靈魂的性格據說和自己相似
老師也向我們分享了,她觀察到我們這一班人的靈魂特質,看樣子相似的頻率才會在這個偶然中成為碰撞在共同能量場的班級呢!我們是一班「玩夠了」差不多想回家的同學們,幾乎都是與「旅伴」約定好一起來地球體驗,或是受到「求援」而來到地球的靈魂們。而且都是具有「責任心」,不知不覺就會把事情扛起來做的類型。
雖然同學人數眾多,不曉得我是屬於哪一種呢?對應到自己的個性,也許是和「旅伴」相約而來的也說不定,也許走得久了容易忘記自己當初來玩的目的,還在慢慢收拾善後吧。
不論實際上是什麼,了解到自由繪畫對我來說是種很好的自我「校正」的方式,對我來說就是一件碩大的收穫。每當我又混亂煩躁,每當內心無法清明,每當猶豫不安的時刻,我想透過這樣的方式好好陪伴自己,重新找回平靜與清明。
你的日常紓壓方式是什麼?有什麼特別的儀式感呢?
在繁忙的「社會化」活動裡,在為他人付出的同時,也別忘記對自己溫柔。藉由一次次的釋放清理,來與「真正」的自己連結,當我們能坦然地善待自己,這樣循環也才能夠真切落實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