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人會發現,觀世音菩薩站著的時候,跟聖母瑪麗亞,長得還挺像的,這究竟是為啥子呢?
難道是因為祂們都被世人視為慈愛、智慧和寬容的象徵,給予了人們安慰和希望,所以形象上有者類似的輪廓嗎?
其實,根據《法華經》卷七〈普門品〉的記載,
觀世音菩薩,身為觀察世間萬物之聲的存在,至少具有33種分身。
而在這諸多的觀音形象中,最令人津津樂道、常常被跟聖母瑪利亞抱著嬰兒耶穌的形象所相提並論的就是,送子觀音像。
聖母懷抱嬰兒的形象壁畫,最早是在羅馬的普里西拉地下墓穴的壁畫上所發現,該墓穴,大約建造於西元3世紀中期。
而送子觀音像,最早大約出現於西元1550年的北齊國,形象通常是一位手抱男孩的婦女,保佑人們生產、育兒順利。
其實,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母夜叉鬼子母、中華文化的祝生娘娘,也都有抱著嬰兒的相似形象。
時間回到西元1613年,當時的日本發佈了禁教令,禁止當時的國民信仰天主教,
因此教徒們將觀世音菩薩的形象當作聖母瑪利亞進行禮拜,歷史上稱為「瑪利亞觀音像」。
至今,「瑪利亞觀音像」,仍有部分留存於世,雕像上通常會有很隱密的十字架裝飾隱藏在其中,等待著妳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