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紀錄我在Midjourney利用鏡頭語言和電影風格製作出來的圖片,測試如何與Midjourney溝通,製作出更符合我想法的圖片,每篇內容會不斷更新。如果有任何理解錯誤或缺漏的的地方,歡迎聯繫我~
「鏡位」是指畫面中取景的範圍大小。每種鏡位都有各自的功能,創作者也會藉由不同鏡位帶出不同氛圍。主要分為「遠景、中景、特寫」三大類別。
「遠景」也稱為廣角鏡頭(Wide Shot)、全景(Full Shot)。常見的解釋是從遠處拍攝,畫面中可以捕捉到「整個環境」或「人物從頭到腳」的鏡位。常見的功能有:
定調與建立場景,由於能捕捉到較多場景空間,因此常用來建立環境與角色之間的關係,或用來描繪電影中的大場面。
在遠景鏡位中,環境佔據大部分畫面,人物往往很渺小。因此許多創作者會藉由遠景帶出角色的孤獨、無助與渺小。
我想感受角色的脆弱,感受她的不知所措,感受景色的重量壓在她身上。當我們開始拍這場的時候,我們就是以這顆鏡頭開始,我們本來打算再拉近一點拍,但後來我沒有這麼做,I didn’t cover myself。──《怒火邊界》導演丹尼‧維勒納夫 原文連結
承上。相反地,環境在畫面中佔了很大的位置,因此遠景也可以展現環境的磅礡感。
由於拍攝位置離角色較遠,所以遠景也常常帶來一種旁觀者的感覺,再加上無法看清楚角色的面部表情,因此感受到的情緒較薄弱。
要特別注意的是,普遍來說,全景是遠景或廣角的一種,但遠景或廣角不是全景的一種。全景是捕捉「人物從頭到腳」的鏡位。以下圖片可以看出不同。
在遠景中,又可以細分為極遠景(XLS/Extreme Long Shot)、大遠景(VLS/Very Long Shot)、遠景(LS/Long Shot)。但目前實測後Midjourney無法辨別出細項差異,甚至無法精準做出全景和遠景的差別。
從以下圖片可以看出,直接使用「遠景long shot」、「全景full shot」、「廣角wide shot」等詞彙無法起作用,但如果在指令一開始使用「long shot of」、「full shot of」、「wide shot of」等詞彙,出現遠景的機率會提高。
在指令中新增場景後,出現遠景的機率增加。
參考其他創作者下的指令,整理出現遠景機率較高的詞彙是「head-to-foot shot」、「full-length portrait 」。其他可以做出遠景的詞彙包括「full-body shot」「all whole total body photo of」。
使用「head-to-foot shot」、「head-to-toe shot」等詞彙時,會出現只有下半身的圖片。
可以使用Zoom out功能讓構圖變成遠景。
使用「主詞+動詞+場景介係詞」語句,並且在指令中加入「long shot of」、「full shot of」、「wide shot of」、「head-to-foot shot」、「full-length portrait 」等詞彙,可以提高Midjourney做出遠景鏡位的機率。
以上日誌紀錄我和Midjourney溝通「鏡位 Shot Size - 遠景 Long Shot」的過程。目前還是會有溝通不良的情況發生。如果你知道更好用的指令,歡迎分享給我,我也會在這裡持續更新好用的指令,共勉之~
2024.04.30 發布 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