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當聽到類似的言論時,就會讓我想到幾年前看到的這個TED演講 The Power of belief,而影片內容提到的兩種學習思維在當時確實也給我很大的衝擊。
東方家庭教育傳統上往往更偏向於固定型思維,在許多東方社會中,學業成績被視為衡量智力和能力的關鍵指標。家長和老師常常將成績跟天賦、智力和能力畫上等號,這可能讓自己的小孩放棄某些科目的原因之一。不能說現在的教育觀念沒有改變,亞洲其他國家不說,至少台灣很多家庭對成績最重要的想法還是根深蒂固。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他們的基本天賦和能力是固定的,無法通過努力和學習來改變。這種思維模式下,挑戰和失敗被視為障礙(因為自己沒有這方面天賦),因此他們可能會避免嘗試新事物或接受挑戰。
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透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面對挑戰來不斷成長和改善的。他們對於新事物的挑戰或失敗持開放的態度,將其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並且願意接受新的挑戰以拓展自己的能力範圍。
影片中提到的 Joshua Waitzkin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棋手、武術家和作家。他最著名的事蹟之一就是他在童年時成為國際象棋的神童,並多次獲得全國冠軍並代表美國參加國際賽事。然而,在成年之後,Joshua Waitzkin 的興趣逐漸從國際象棋轉向武術,尤其是太極拳。他在這個領域同樣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多次獲得全國和國際武術比賽的冠軍。
如果以正常人的角度來思考,一個下象棋的人,怎麼會有體育武術上的天賦,我們無法想像他如果沒有從小練武或運動,怎麼有辦法成為武術冠軍(在體育的世界更看重天生的運動神經和從小開始培養的運動習慣) 我只能認為不運動的人要給出相對於有長期在運動的人的成績是相對困難的。這個困難可能會增加數倍但還是有機會成功。
Joshua Waitzkin 這個例子是否可以讓我們認為其實我們內在有無限潛能等著我們去發展,還是要認為那些取得多數成就的人是天選之人? 他們只是運氣好而已(老一輩的說法可能是上輩子或祖先有燒香拜佛,積很多陰德),就算真是運氣...我也不想等下輩子在去做我想嘗試的新事物,失敗是要怪上輩子??
個人認為失敗就去提升相關知識能力或改變方法再試一次,(成功)一切就值得
寫這篇文章主要還是希望在看的讀者可以重拾以前對於某些事物的熱情(但被那些自以為是的大人澆熄的夢想火苗),在做一次是否有令人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