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故事的三項思考觀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哪裡開啟思考一個故事,發想的起點可以說是無限可能,開始不難,但完整一個故事趨近於無限困難.

因此,在尋找正確的路徑上,如何避免思考錯誤非常重要,迴避錯誤,可以減少故事發想與編程的時間,與同伴溝通的時間.在你還不知道帶領主角怎麼走向終點時,已經避免掉故事毀滅的風險.

本篇的重點就在於建立正確觀念,迴避錯誤思考帶來故事的毀滅.

正確觀念也非一二而已,所以我們這次的說明舉出幾項羅列最大範圍的思考觀念供各位參考.

當然有些作品超越了這幾個觀念,成功創造了更為宏大的故事,令人欽佩,但眼下我們先以學習中的角度去思量.


一、請專注於現在時態:

人類是活在時間線性下的三維生物,我們能夠理解的時態只有過去、現在、未來.

在三個時態中主角擁有現在+(過去 or 未來)兩個時態,其餘配角只能擁有現在時態.

怎麼界定「現在」時態?

以主角來說,在達到最終目的前,要做的事與遭遇到的人、事、物、困難都必須在現在時態,主角也才能進行反應.舉例一顆太空隕石即將撞擊地球造成世界末日,而主角的目的是要回家,如果隕石沒辦法擋在主角眼前不讓他回家,那隕石就不存在於「現在」時態,主角不會不應該也沒辦法對還遠在太空中的隕石進行反應.

若是隕石的碎片先行射向地球造成火災,破壞了主角前進的路線,那麼火災存在於「現在」時態.此時主角應該對於火災進行反應,繞道或撲滅.

另外也有過去時態或是未來時態的代表人事物,進入了現在時態擋在主角眼前,這是比較高深的作法,不在本篇討論.

存在於「現在」時態非主角的人、事、物、場景,構建出了『類型』.


二、主角的追求後者重:

在第一章裡主角的追求會陸續出現,直到1-78可以看到主角的最終追求.

後者重的意思單指對於主角主觀認定,越後面的追求對主角越重要,而無關觀眾客觀認定.

我們需要建立線性邏輯,帶領觀眾經歷「知道」、「理解」、「認同」三個階段,完成對主角的共鳴.

有些錯誤發生在於將主角12區裡,職業上的追求認定為重要,而忽略或沒有安排到最後真正重要的追求,舉例全面啟動:主角在1區的追求是偷得資料,目的是2區的交給委託人康博企業換來認同與安全需求,此時觀眾知曉主角眼前行動的動機與追求.1-6接下齊藤的任務,1-78說明是為了回家當爸爸,滿足愛與歸屬需求.到此觀眾才明白主角接下來行為的動機與目的.觀眾對於主角行為動機的認同到此底定.


三、意外不應該導致主角分心:

在故事裡,主角總是會發生意外.其實以作者來說,意外是故事編程中線性邏輯下的產物,意外來的必須有邏輯,但這裡只討論讓主角分心的部分.

以我個人見解,意外分為兩種,意外的阻力與意外的助力,兩者成對前後出現,配角登場的時機也是在意外中.

兩者成對前後出現的意思例如:主角要前進,但路旁有人提出了前方有主角沒有想到的問題,而他有特殊的辦法,只要主角答應他的請求,因此兩人同行.

這是主角遇到意外的阻力與意外的助力,先遇到意外的阻力或助力沒有硬性先後順序,但如果中途主角與助力產生了感情後產生了新的追求(想要與配角的感情有個結果),忽略了他原本地追求與目標,這樣就是錯誤設定.

意外,就是在主角達成最終追求的「現在時態」路線裡,“沒有”預料到的人事物感情.


以上三點是我個人最常看到的問題,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助益.

這裡寫的是個人多年來對於故事如何編寫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這篇較為簡短,因為怎麼設定主角,其實在英雄的旅程這類的故事裡,在所有要素中屬於相對簡單的問題。 依造幾個簡易的要素加總起來就等於主角,直接以等式來表示: 職業 ( 身份)a+目標a+行為a+層次需求a=主角a 這裡要注意的是,主角有兩層等式。
在本篇我們會介紹該如何創造一個主角。 『英雄的旅程』這種故事走法裡,怎麼思考主角是誰?或是主角應該有什麼? 從電影的觀看時間套用拆片表去建構對我來說是最快的方法,同樣建議各位採用。 英雄的旅程,的主角,在第一章裡請分成兩半去看待, 前半段是1-1節到1-5節,約略為12.5分鐘到15分鐘
在故事的編織中,錢往往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存在。 其價值在不同的族群、年齡、性別、收入層次、國家及年代之間皆有巨大的差異。當觀眾目睹故事中的金錢時,不免會與現實生活中的價值觀做出比較,有的人可能覺得金額巨大,而有的人則可能認為微不足道。這種主觀的評價很容易使觀眾從故事情境中抽離,從而以一種過於客觀的視
M型與W型雖然廣義都叫做英雄的旅程,但兩者其實走法殊異,若是發想故事係以W型,卻用M型的主角,故事會走到死胡同,並且故事會趨向於無聊且有主角忘記初衷的錯誤.反之如果以M型故事發想卻誤用W型主角,會有主角要做不做,三心二意的問題出現。 這裡依舊先說明第一章,二三四章日後補述.只要第一章建立成功,
今天要講的內容為電影常見的劇情走法,由於此走法國內外皆屬常見,我個人稱之為經典型.但其實有個更為人知的說法:英雄的旅程. 有那些片是經典型?我舉例以下為經典型:捍衛任務、馬力歐、周處除三害、荷蘭小弟版蜘蛛人第一集 經典型相之對照的我稱為任務型,任務型容後再述. 台灣許多編劇老師的認知與教學也多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今天這篇較為簡短,因為怎麼設定主角,其實在英雄的旅程這類的故事裡,在所有要素中屬於相對簡單的問題。 依造幾個簡易的要素加總起來就等於主角,直接以等式來表示: 職業 ( 身份)a+目標a+行為a+層次需求a=主角a 這裡要注意的是,主角有兩層等式。
在本篇我們會介紹該如何創造一個主角。 『英雄的旅程』這種故事走法裡,怎麼思考主角是誰?或是主角應該有什麼? 從電影的觀看時間套用拆片表去建構對我來說是最快的方法,同樣建議各位採用。 英雄的旅程,的主角,在第一章裡請分成兩半去看待, 前半段是1-1節到1-5節,約略為12.5分鐘到15分鐘
在故事的編織中,錢往往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存在。 其價值在不同的族群、年齡、性別、收入層次、國家及年代之間皆有巨大的差異。當觀眾目睹故事中的金錢時,不免會與現實生活中的價值觀做出比較,有的人可能覺得金額巨大,而有的人則可能認為微不足道。這種主觀的評價很容易使觀眾從故事情境中抽離,從而以一種過於客觀的視
M型與W型雖然廣義都叫做英雄的旅程,但兩者其實走法殊異,若是發想故事係以W型,卻用M型的主角,故事會走到死胡同,並且故事會趨向於無聊且有主角忘記初衷的錯誤.反之如果以M型故事發想卻誤用W型主角,會有主角要做不做,三心二意的問題出現。 這裡依舊先說明第一章,二三四章日後補述.只要第一章建立成功,
今天要講的內容為電影常見的劇情走法,由於此走法國內外皆屬常見,我個人稱之為經典型.但其實有個更為人知的說法:英雄的旅程. 有那些片是經典型?我舉例以下為經典型:捍衛任務、馬力歐、周處除三害、荷蘭小弟版蜘蛛人第一集 經典型相之對照的我稱為任務型,任務型容後再述. 台灣許多編劇老師的認知與教學也多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構思,動詞,指運用心思,常指寫文章或創作藝術前所用的思考。」 「構思其實是一種想像力,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先想像出它完成後的模樣。 覺得這模樣還不錯,修修補補,加以完善,然後動手實際操作。」 「有兩種靈感值得珍藏。一種事你明顯感覺到可以跟著他順流而下,把所有關節都打通。 另
Thumbnail
別急著下筆!寫劇本前,必須花時間找到自己的故事核心,並僅用一句話表述清楚。 本文提供「發展故事核心的 5 個步驟」以及諸多電影的故事核心作為範例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Thumbnail
這是我的第一篇故事筆記(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篇),我根據出社會後從事過的寫作/創作工作,整理出以下三個反思心得,以茲提醒自己並分享給大家參考: 一、情感來自「親眼見證」 情節可以虛構,但情感需要經歷。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寫一則極有特色的故事,於是加入很多元素、很多議題,再依此調和、揉合,但是這
Thumbnail
進行故事創作時,建構世界觀是件耗費心神的事 ,為了畫出有趣的奇幻漫畫,我花了不少時間設計 (大部分都還沒在作品中登場)。設計時,我發現自己很容易陷入:這樣合理嗎?的問題螺旋之中。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說故事的七個步驟,並探討了說故事的藝術神祕面紗和通用架構。閱讀這本書前可以先看第四章的概念,這樣會更好理解其他作者的故事。說故事的藝術自古以來一直流傳至今,是一門技藝,而如何說好故事是關鍵。書中透過口述方式輸出故事到聽者腦海中的方式,並探討通用故事架構和如何生成圖像。
Thumbnail
每篇故事發生在昨日、今日和明日,每篇故事存在虛實之間;存在你我之間。要如何把故事說好,就需從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說起。透過G A T E故事法、一句故事法和異質同構法,製造出令人留下深刻的記憶點,讓故事更加有吸引力,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好書;也是一本可以時常翻閱的案頭書,豐富我們的生活。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構思,動詞,指運用心思,常指寫文章或創作藝術前所用的思考。」 「構思其實是一種想像力,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先想像出它完成後的模樣。 覺得這模樣還不錯,修修補補,加以完善,然後動手實際操作。」 「有兩種靈感值得珍藏。一種事你明顯感覺到可以跟著他順流而下,把所有關節都打通。 另
Thumbnail
別急著下筆!寫劇本前,必須花時間找到自己的故事核心,並僅用一句話表述清楚。 本文提供「發展故事核心的 5 個步驟」以及諸多電影的故事核心作為範例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Thumbnail
這是我的第一篇故事筆記(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篇),我根據出社會後從事過的寫作/創作工作,整理出以下三個反思心得,以茲提醒自己並分享給大家參考: 一、情感來自「親眼見證」 情節可以虛構,但情感需要經歷。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寫一則極有特色的故事,於是加入很多元素、很多議題,再依此調和、揉合,但是這
Thumbnail
進行故事創作時,建構世界觀是件耗費心神的事 ,為了畫出有趣的奇幻漫畫,我花了不少時間設計 (大部分都還沒在作品中登場)。設計時,我發現自己很容易陷入:這樣合理嗎?的問題螺旋之中。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說故事的七個步驟,並探討了說故事的藝術神祕面紗和通用架構。閱讀這本書前可以先看第四章的概念,這樣會更好理解其他作者的故事。說故事的藝術自古以來一直流傳至今,是一門技藝,而如何說好故事是關鍵。書中透過口述方式輸出故事到聽者腦海中的方式,並探討通用故事架構和如何生成圖像。
Thumbnail
每篇故事發生在昨日、今日和明日,每篇故事存在虛實之間;存在你我之間。要如何把故事說好,就需從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說起。透過G A T E故事法、一句故事法和異質同構法,製造出令人留下深刻的記憶點,讓故事更加有吸引力,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好書;也是一本可以時常翻閱的案頭書,豐富我們的生活。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