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專業開始搞笑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以下是10多年前,商業周刊第1234期「請問經濟達人」的專欄文章…

 

經濟達人| 撰文者:Dr.A |出刊日期:2011-07-14

Q:每個股市投資人都知道不應該「追高殺低」,但是為什麼每次股價越高時還是越多人買,股價越低也越多人賣?這是「羊群行為」嗎?

A:「追高殺低」的現象,只要用經濟學的「需求定律」就可解釋。

然而一般人理解的「需求定律」,乃是「價格上升,需求量下降」,有些人於是把「股價上漲,人們越搶著買股票」這種「追高殺低」現象,當作「需求定律」的反證。這些人說,股票是經濟學上所謂的「季芬財」—(Giffen Goods)也就是「價越高,越要買」的東西。

有些經濟學家對此提出反駁,他們解釋:股價上升,意味著該股票在人們心目中變成更好的股票了,因此人們對股票的需求提高了,這就像汽車的品質提升了,在同樣價格下,更多人願意買車一樣。而股價上漲,更多人認為這檔股票變得更好了,因此該股票的需求增加了。

但這種解釋理由是有瑕疵的,如果股價上漲,使得股票在人們心目中變得更好,於是股票需求增加,這會讓股價進一步上揚,之後又再進一步導致股票需求增加,股價又再上揚,這樣股價豈不是毫無止境的一直漲?然而,現實裡豈有股票是這樣無限制的漲個不停的呢?

事實上要解釋「追高殺低」,根本不須用這種有瑕疵的解釋,只要用「需求定律」就足以說明這個現象。只不過我們必須從「需求定律」最完整的定義入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一個行為的「機會成本」上升,人們就越少做這個行為。

這裡所謂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最有價值的其他機會」,例如:某人要免費送我禮物,在魚與熊掌間二選一,我選魚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的熊掌。

「股價上升,人們越買股票」之所以被誤認為違反「需求定律」,是因為有些人把「股價」當成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這是錯誤的概念。

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是什麼?答案是放棄了持有其他資產的報酬。當股價上升,其他資產的報酬相對於股票就下降了—也就是和股票相比,持有其他資產變得更不划算了,因此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降低了,人們更願意持有股票。換句話說,股價上漲,使得「持有股票」相對於「持有其他資產」的機會成本下降,人們因此增持股票,這正是需求定律。

同理,若股價下跌,其他資產的報酬,相對於股票就提高了,因此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上升了,人們會減持股票,這還是「需求定律」。

因此,人們在股市「追高殺低」,不但沒有推翻「需求定律」,反而正體現了「需求定律」。要解釋為什麼人們在股市「追高殺低」,我們不需要訴諸「羊群行為」、「股票變好了」、「季芬財」之類的理由,用「需求定律」就能解釋了。

————–分隔線————————

以上這篇文章不是讀者投書,而是商周的專欄作家,某個程度代表商業周刊。這個專欄的一系列的文章,可以用奇文共賞的角度來觀看。但這個專欄也不是都沒貢獻,就我所知,國內有經濟學教授會拿這個專欄的文章給學生們當作業或考試,讓同學們透過對這些似是而非論點的思考交一篇作業回來,經濟理論學了多少、是不是真懂,誰該給A誰該被當,躲都躲不掉。而且我認為經濟學最好的學習方式,並不是你在有限時間內可以解出多少題目,而是有沒有辦法運用經濟邏輯分析問題;這也變向鼓勵同學們,把時間拿來做10個習題,不如把時間拿來好好思考一個真實社會的問題。這也是我認為經濟學該有的學習方式:一個問題徹底想通了,比解對10個習題來得有用!(或許這也是在為我自己為何考試很少拿高分的辯解,總之考試考不好怪體制就對了)

—————-分隔線———————

例如這篇文章,當中有相當多作者自己沒想通的地方,然後很多觀念隨便混在一起收斂。

作者:「追高殺低」只要用經濟學的「需求定律」就可解釋。

作者:股價上漲,使得「持有股票」相對於「持有其他資產」的機會成本下降,人們因此增持股票,這正是需求定律。

上面這二句話是整篇文章作者給的結論。這有很大的問題,說明如下:

 

1. 股價上漲,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相對持有其他資產會下降?真的嗎?假設你手頭上有10萬塊現金,以10萬塊放銀行定存跟買股票做比較。假設定存利息1%,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就是1%;假設有一檔股票市價每股100塊,假設配現金股利1塊,現金殖利率就是 1% (現金股利/股價),持有這檔股票不進行買賣,獲利就是1%,所以放定存的機會成本也是1%。這時持有股票VS持有定存的機會成本是:1% VS 1%。

2. 股價上漲,假設這檔股票從100塊漲到110塊,每股固定配現金股利1塊的條件沒變,股票的現金殖利率就降到0.9%(1/110),這時持有股票相對於持有定存的機會成本就變成0.9% VS 1%。

3. 不管股票上漲或下跌,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都是定存利息1%未變,但股票從100塊漲到110塊後,持有定存的機會成本便會從1%下降到0.9%,這時持有定存的意願理論上會增加;因為手頭上的現金10萬是固定的,持有定存的意願增加就等於持有股票的意願減少,所以股價上漲後,怎麼會是作者所說的”人們因此增持股票”?用現金殖利率的角度來看,會減少持有股票才是!

4. 我當然理解作者要講什麼,作者想說的是股價上漲表示這支要起飛了,操作股票價差的報酬率會“大於1%”,或者如果是支飆股,配息的金額會大於1塊。所以此時去持有定存,機會成本就變大(相較持有股票的機會成本變小)。但作者的這個推論是無法分析的,因為,誰會(能)知道股價會漲到多少?除非你有內線消息,你知道護國神山2330漲到600的當天你會增加持股的原因是因為你知道用600買,你一定能賣超過606(賺1%以上)?

5. 你自己主觀認定可以漲到606或1606都沒問題,但不能用你自己的預測去推論這就是符合什麼法則,因為既然是法則,就表示是通例、不會有太多例外;如果你的預測可以辦到沒有太多例外,尤其是股市,那也不用待在周刊寫專欄,就算它是國內專業度算高(?)的雜誌,你自己愛辦幾個雜誌就辦幾個,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6. 「追高殺低」只是一個現象,一個缺乏實際數據支持、只有你以為好像是這樣的現象,因為股市裡面的確有不少追高殺低的韭菜,但也不乏眾多買低賣高的專業高手,但我的以為同樣也缺乏實際數據支持。所以把這種「我以為」的主觀認定,拿來跟需求法則扯在一起,真的是褻瀆了古典學派這些先聖先賢。

7. 股價上漲為何大家會追高?這不是新聞,去菜市場隨便問一下都知道就是投資者覺得它還會再更高,這裡面影響消費量的是市價嗎?當然不是,就是投資者個人心中認定的目標價而已。假設你知道有一檔股票確定高點就是600塊,當股票小於599元時,不管價格是598、597….或更低,理論上你對它的需求量都是無窮大。

如果硬要扯機會成本、要扯需求法則也不是不行,但不是這種唬爛式的扯法,底下試著分析看看。

—————分隔線——————

需求法則是價格跟需求量的關係(需求量受價格影響),機會成本是個人做選擇時的決策法則(決策受選擇A或選擇B的影響),從作者的文章我是也不曉得作者怎麼把這二者扯在一起的。再加上就我有限的知識、看過的書與論文,我也沒看過有研究是把機會成本跟需求法則搞在一起做的。但,要用機會成本硬搞出一個需求函數也不是不行,我試著弄弄看。

產品A的需求函數:

Qa=Qa(選A的機會成本,選B的機會成本) = Qa(OCa, OCb) ;

[ӘQa/ӘOCa] <0 –>當選A的機會成本增加時,就會減少A的消費量,轉而增加B的消費量

選A的機會成本= OCa = OCa(Ub) –> 選A的機會成本就是B帶給你的效用(因為你沒有選B)

選B的機會成本=OCb = OCb(Ua) –> 選B的機會成本就是A帶給你的效用(因為你沒有選A)

[經濟學講的效用是你買一罐可樂來喝,喝下去後解決你的口渴、你的滿足感…等這些抽象的感覺]

[ӘOCa/ӘUb] >0 –> 當B帶給你的效用越大時,選A的機會成本就越大

[ӘOCb/ӘUa] >0 –> 當A帶給你的效用越大時,選B的機會成本就越大

Ua=A的效用函數=Ua( Qa(Pa, Pb )) –> A的效用有多少取決於A的消費量,而消費多少A的量又取決於A、B的價格為何

Ub=B的效用涵數=Ub( Qb(Pa,Pb )) –> B的效用有多少取決於B的消費量,而消費多少B的量又取決於A、B的價格為何

[ӘUa/ӘQa] >0  –> 正常財的話邊際效用大於0

[ӘQa/ӘPa] < 0  –> 符合需求法則

[ӘQa/ӘPb] > 0  –> A、B一定有替代性,不然就不會有機會成本的問題

同理

[ӘUb/ӘQb] >0

[ӘQb/ӘPb] < 0

[ӘQb/ӘPa] > 0

上面這些函數透過一般認為合理的經濟直覺建立關係,再來看看幫作者硬弄的「需求量是機會成本的函數」的Qa(OCa, OCb)有沒有違反需求法則?因為作者要用這套來解釋股票追高殺低「違反需求法則」的現象。

chain rule:

[ӘQa/ӘPa] = [ӘQa/ӘOCa] · [ӘOCa/ӘUb] · [ӘUb/ӘQb] · [ӘQb/ӘPa] –> [<0]·[>0]·[>0]·[>0]

所以:[ӘQa/ӘPa]  <0 --> 符合需求法則無誤!

所以就算依照消費量跟機會成本的關係分析下來,也無法說明股票追高殺低的行為。

—————分隔線——————

其實這位Dr. A一開始只是寫幾篇文章出現在商周(叫作請問經濟達人),不會每期都出現他的文章,但厲害了…過沒多久竟然搞了個專欄出來,變成每期都可以看到他的驚人之作。我一度懷疑是不是商周發現他的文章點閱率很高,高到願意為他開一個專欄;但殊不知點閱率會高是大家都拿來當笑話在欣賞。商周除了在國內是個有份量的專業雜誌外,也是個需要盈餘與利潤才能存活的企業,所以對文章品質的要求內部不可能沒有把關機制。所以到底怎麼把關的?這中間令人產生的問號,真的就很想問不然是在搞笑嗎?

————-End———————

3會員
16內容數
一位金城武時代的舊文青,厲害的是劉德華的新作品依然帥氣逼人。 所以當人類的文明科技已經不被老擊敗,科學也不應被腦部病變年輕化的問題草草擊敗。 看世界要用理性,看人生要帶感性,但也只是我認為! 在非量子的世界裡,因為存在了大部份的平庸才足以撐起一個連續的世界。 我就是一位脊椎側彎的平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 Idea No Pla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龍蝦王從台灣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38小時高CP值考取高業證照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科學文明只好來掃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快遲到了該怎麼辦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朝廷開始把搞笑當日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想找專業的健身天堂?有開放場館單次自主運動、一對一健身教練及多樣化小班團課,收費透明平實的中壢後站龍岡運動吧體能空間 注重健康、想好好運動卻不曉得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健身房?運動吧體能空間是桃園中壢評價很好的專業健身房,在健行科大及桃園廣豐新天地都有分店,運動吧體能空間中壢店離中壢火車站後站不遠,雖然不是大型連鎖健身品牌但裡面的設備齊全,除了一對一私人教練課之外還提供有瑜伽提斯、空中瑜伽、TRX、燃脂拳擊、滑板、跳
Thumbnail
avatar
emilyyang0906
2024-05-08
聽過這家運動員御用按摩師開的店嗎?透過專業手技幫忙找到身心和諧的新莊幸福站優慢解壓所 住新莊的友人因健身時拉傷而一直在復健,在聊天時提到想找較厲害的新莊運動按摩幫忙。之前聽其他友人提起:捷運幸福站附近的優慢解壓所評價不錯,因創辦人是培訓按摩師的專家,這家口碑很好的新莊按摩推薦除了一般刮痧、拔罐、足部按摩、半身按摩之外,還提供專業的新莊油壓及新莊指壓按摩,甚至提供有健身族運動按摩、
Thumbnail
avatar
emilyyang0906
2023-10-23
【食用】相當不專業的食用開箱文 Feat.可可麥芽銅鑼燒一轉眼,美食部落客/美食Youtuber/美食KOL所呈現的已經從一般文章晉升到影片,然後又因應時代潮流拍攝成一支又一支畫面精彩又很滿的短影片。而如果是同一系列產品介紹,如果想要擁有超高人氣流量與關注度,全系列產品都必須全入手試吃介紹。
Thumbnail
avatar
艾克星貨鋪
2023-10-22
[融-44]命運之輪:雙生火焰命運作業,已開始轉動雙生火焰關係,除了我們常見的人際關係,還包括自家寵物,以及無形的指導靈的身份,透過希塔療癒的上七冥想,可以連結高我、指導靈等等的一套療癒指引工具。就這樣男性老師告知「命運之輪」,發現自己交出攸關命運之輪的黑白稻草人素描畫作業。
Thumbnail
avatar
深度覺醒研究院 | Peily
2023-09-20
【I’m Chi 訂閱制早鳥優惠開跑!】幫助你開始寫作,讓其他人透過文字看到你的專業你想在網路上快速且持續的寫文章分享觀點,建立專業形象來獲得更多合作機會嗎 ? 但是你可能碰到很多困難。我從 2019–2022 年,在經營部落格、電子報、社群的過程中,學習與精通個人知識管理、自媒體寫作的技巧,能夠幫助想經營個人品牌的你建立專業形象與變現。
Thumbnail
avatar
朱騏
2022-11-15
身障心無礙|當專業障礙者遇上專業醫生:無限之戰,開打! 現在的女孩,自認早就成為比專業醫生了解自己的「專業病人」,再也不會再被騙只有吃藥可以變強壯,她終於明白,原來要對抗的不只是細菌病毒,而是這個社會和醫生各種的白色謊話。她決定自己成為保護自己的鋼鐵女孩,宣布開戰!
Thumbnail
avatar
左邊女孩
2021-11-27
如果我很擅長某個專業!那可以開店當老闆嗎?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假設:很擅長某個領域的專業技能,就可以在這領域開業。 相信你聽過這些身邊的朋友,在他的專業領域非常的厲害,但他也常抱怨老闆或是客戶, 一對狗屁倒灶的事情,很難搞或是很難處理的事情。抱怨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覺得自己既然有了專業,那麼不如自己也來開業。從開業那一刻, 他的生活就只剩下的
Thumbnail
avatar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
2021-06-11
我看《從賺外快到當老闆》:打造個人品牌,從理解商業模式開始簡單來說,我覺得《從賺外快到當老闆》這本書就像是所有自由工作者的工作寶典,不只是從事文創產業的朋友適合閱讀,我認為所有想要打造個人品牌的朋友們都該好好看看! 好比作者在本書第二章就提醒大家,每位想要打造個人品牌的朋友都必須要有做生意的能力,如此才能無往不利。
Thumbnail
avatar
鄭緯筌
2020-05-19
作文只拿4分,卻開始專欄寫作;音樂作業0分,卻當起了音樂老師一個可以輕易放棄的嘗試,就代表它不值得你繼續。因為你覺得苦,你覺得累,你覺得沒有成就感,也看不到未來。說穿了,就是你用功利的角度來看待它,其實心已經不在於此。
Thumbnail
avatar
嵐音社
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