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駕於疼痛之上,以瘋狂勝過慾望:三島由紀夫《愛的饑渴》

更新於 2024/11/1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人為了折磨自己,可以傾注無限的熱情。」


三島由紀夫無論在哪本書中,都一直專注於描寫某種感受,「愛情體現絕望」、「慾望貼近死亡」、「被視為救贖之物皆為毀滅」、「美是不可觸及的遙遠事物」。而他正是那位對於世界觀察入微,對於感官與情感極度細膩的捕手。他描繪的各式各樣情感與情緒,情慾流動以及對於美的認知都並非是幻想。我想,那更接近於他的親身經歷。

他也曾是那個「被美與慾望作弄的受害者」


raw-image


三島的核心依然圍繞著愛、痛苦與慾望。比起充分描述情愛與慾望間拉扯的《肉體學校》,《愛的饑渴》更加深描述那「無法觸及」的渴望之痛。閱讀過程讓人真確體悟到某種難以言喻的、極致的痛苦。

我闔上書本之時動彈不得,震撼得無法入睡。讀完已經過去好幾天,依然隱約能感覺到書中所描述的痛苦是如此真實⋯⋯而那真實,有如些許麻藥停留在我體內,久久無法退去。三島由紀夫描述「痛苦」的威力,副作用與後座力總是如此令人吃驚。

若一位作家的敘事功力能夠讓讀者感同身受,便是成功。


《愛的饑渴》整體來說,痛得不可理喻。

讀完這個故事已經是四年多前,至今痛苦依舊是那麼鮮明。若體會過「想愛卻愛不了,想要卻得不到」之情感,多少就能和主角悅子之間取得共鳴。我們一同來窺探,悅子的愛有多麼地壯烈,讓她從何為自身的不幸找到殘酷的解脫。


(以下會提到大量劇情,請斟酌閱讀)



「不怕落空的希望,與其說是希望,莫如說是一種絕望。」

折騰主角悅子的開端,是她有外遇又臥病在床的丈夫。那個因愛而生的痛苦,令她思想扭曲,掙扎且貫徹不幸。直到丈夫去世,痛苦並未消失,殘留下來的是悅子內化在精神上的痛苦。為了擺脫那樣的折磨,她將自己化為一座孤島,而那地方誰也無法闖進,誰也無法到達⋯⋯如此疏離,如此冷漠。

那些極端的冷漠,正是她渴望被關注、被愛的證據。




精神之痛,才是真正難以抹滅的極致痛楚

悅子扮演著優雅的少奶奶同時,也必須扮演著公公彌吉的情婦,但她從未扮演過自己。要說什麼是她真正的自己⋯⋯正是端莊表面下、被約束卻渴望掙脫,只求單單被全然地愛著的一個女人。

「悅子的外部是從哪兒開始的?懂得這種微妙操作的女人內部,最終會包含一種宛如被禁閉、被窒息的爆炸物似的潛在力量。」

在愛人面前能夠如往常保持優雅的悅子,事實是將精神與肉體分離,讓自己的身體屬於外部,因此當公公彌吉呼喚她的時候,她練就了一身精神與肉體抽離的催眠儀式:那些與我無關,我是自己身體的局外人,我能夠任憑彌吉觸碰。我棄絕了自己的身體、一切感官體驗,因此這些都無法折磨我。我的義務只是遠觀,只是看著。


「痛苦真的尚未開始,因為痛苦會凍僵我的心臟、令我的手顫抖、捆住我的腳。」

她不敢貿然行事,也不敢大膽前進,就那樣看著愛人與自己之間的鴻溝越發巨大。

所謂甜美又充滿痛楚的努力,她做了一輩子。

當痛苦達到極致,是抽離,是麻痺,是以痛抵消痛,以烈火燃燒烈火。無法得到愛神眷顧的悅子,帶著接近絕望的希望,選擇尋找極致的痛苦來蓋過自己的痛苦⋯⋯然而悅子心中的痛苦已經無法以任何形式來表現,於是恍惚之中,她將手伸向火焰,讓火焰烤著自己的手掌。

「這樣一來,我的痛苦就會達到極致了。我的痛苦就會完整,沒有餘韻⋯⋯」

對於悅子來說,燙傷之痛絕對不如心碎之痛,肉體之痛永遠無法超越精神之痛。她近乎絕望,如一個被棄絕的靈魂。無聲地吶喊,卻無人聽見。




美麗澄澈的事物,卻帶來無限折磨與絕望

能夠讓悅子感到活著的最大意義,是她家的園丁三郎。這個年輕又耀眼的個體令她為之瘋狂,如渾身發癢般難耐的慾望也隨之升起。

然而是什麼令她如此瘋狂,如此想要獲得這副精神與肉體——十八歲的三郎在悅子眼中,有著一股難以形容的清澈。那正是她所沒有的。她看自己,是黑暗、是深淵、是毫無生機也毫無感官的一副軀體。因此她深愛、也同時嫉妒那股清澈。

能夠讓一個拋下萬物且孤傲的女人,被動搖、甚至被折磨得一點都不剩的東西:只有愛情。只有愛情這種混雜著慾望、肉體、精神性的獨有情感,才具有如此強大的救贖與摧毀力。


人會想要抓住自己沒有的東西,人渴望擁有自己無法擁有的事物,那些崇拜心態會驅使我們盲目地去愛,去迷戀又瘋狂,甚至是想要控制與囚禁那樣的事物——皆稱之為慾望。

世界上沒有令人瘋狂的慾望,而是慾望本身令人瘋狂。就像憤怒的嫉妒並不存在,是嫉妒使人憤怒、癲狂並喪失一切理智。

絆倒悅子的,是嫉妒得怒火中燒的她自己。她卻羞於承認自己是如此為一個少年而癡迷,因此在看似隨意又從容的面具底下,是踩著高跟鞋卻奔走在石路上,每一步都好似要跌倒的焦躁不安。



慾望是在合理範圍,優雅地歇斯底里!

「無數樣式的憎恨、愛情與慾望,流經電話內部,它怎麼絲毫不感到痛苦呢?抑或是那鈴聲是不斷揚起痙攣的、難以忍受的呼救?」

在這段比喻,電話代表了精神性的肉體——無數憎恨、愛情與慾望已經流經悅子的肚腹,在她身體裡痙攣、打滾,她卻叫不出聲也流不出淚來——

我愛三郎,但三郎不愛我!我想要三郎,但三郎不渴望我!

悅子由愛轉恨的契機,不僅是三郎不愛自己,而是三郎不但不愛自己,還與家裡的女傭發生肉體關係,甚至論及婚嫁。我這樣一個優雅美麗的女人,竟比那個平淡且粗俗的女傭還要沒吸引力?我做錯什麼了嗎?難道我是真的生來不幸?——這是悅子的自我控告。

最終悅子是被自己無法被愛的自卑所打敗,被無法滿足的慾望給擊垮。


幾乎找不到縫隙苟且活著的悅子,然而只有愛情足以能讓她得到片刻呼吸,愛情卻在最後成為那將她推向暴力頂點的推手。誰也不能折磨悅子,只有她才能折磨她自己。所以,她必須親手除去折磨自己的東西。

選擇解決痛苦的方式,就是除去痛苦的根源——她的愛人三郎。

你令我迷戀又作嘔,令我想逃,令我不知該如何去面對每一個明天。

你來了。但我不要了。夠了,你的所作所為都造成了我的痛苦,一切使我喪心病狂。你、全都是你害的,現在我什麼都不要了。尤其是你。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折磨我!

悅子搶在自己被痛苦折磨至死之前,先置那迷人卻無法獲得的男人於死地。

你折磨我!你不可能!這樣的個體不得存在!

殺了三郎後的悅子睡了此生最深最沉的一覺。那年老的彌吉呢?只能接受原來悅子愛著三郎,並且愛到必須殺了他的真相。眼看「那些東西」(愛情與慾望)是被解決了。但那確實會是永無顧慮的解脫嗎?醒來時的清晨,會不會又是另一番痛苦與折騰的開始?

若是願望無法跟從內心的呼喚,為何不是狠心去棄絕願望?

但悅子究竟想不想活?

若是找不到生的慾望,為何不是選擇自己的死亡?


由我看來,悅子是想活的。想要平靜、淡然地活。若有那麼一點能夠驚動她生活的,不得發生。




「這一瞬間,或許人可以瞥見平日肉眼所不能看見的許多東西,它們一度沉睡在忘卻的深層,之後偶爾接觸又會甦醒、再次向我們暗示世界的痛苦和歡樂是令人驚愕的豐饒。然而,誰也不能迴避命運的這一瞬間,所以誰也無法迴避這種眼前一切皆看盡的不幸。」


《愛的饑渴》是如此美麗、如此真實,絕望,又卑微不已。

讀完當時,我與悅子同樣疲憊不堪。我說,親愛的悅子,我們如此怕痛,但生而為人,卻有無法避免的痛。所以只能以痛苦攻擊痛苦,與那痛昇華,直到另一個和平無擾的境界——或許這些時刻,我是懂你的。




內容總結
愛的饑渴
5
/5
avatar-img
14會員
112內容數
這裡放置了一些日常所寫的文字,還有一些小說、漫畫的讀後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若你日日夜夜都祈求著獲得解脫,那時你可說是已經生起了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你是一個樂於學習的人嗎?應該沒有人會大聲說自己是個不愛學習的人,但是假設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想法、或是當我們被告知自己過去的認知是「錯誤」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擁抱新資訊嗎? 這就是學習。 不管是個人或是組織,要保持不斷成長以及不斷創新,背後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都是學習的能力
Thumbnail
一直以來,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包含我們自己,大家都努力工作賺錢,追求達成人生的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有很多種,不管是取得事業的成就、是賺到足夠的財富,還是追求平淡穩定的生活,都是支持著我們前進的動力。要達成生活目標,除了投入的時間之外,投入的品質更是重要,也就是古人常說的「事半功倍」。
Thumbnail
過去一兩年因疫情關係,遠距工作的風潮漸被開啟,有更多機會能在台灣做國外工作,也因此LinkedIn對個人來說,便是絕佳的個人品牌發展平台,能在上面尋找各樣職缺機會以及與不同企業員工進行連結,以Eddy個人經驗來說,更是在 LinkedIn 上找到全球前五大藥廠-默克(Merck & Co.)的實習機
Thumbnail
「筷」無疑是一個完美的題目——藉由「筷子是否歸於日常」即可簡單明瞭地區別於東亞以外的其他文化,是取其「同」;而在這同樣的文化物件中,作家們依然能自由地在故事中賦予各自的文化氛圍及意義,便是求其「異」。同中求異,既是一個系列又有各自的驚喜。對照不同作者的作品又能有各自的連結與碰撞,真的是這企劃的完美命
Thumbnail
經過數次經驗,我歸納出直接給予建議的缺點:對方無法吸收建議,導致結果不如預期;建議反倒成為框架,限制對方的成長。在一年左右的領導經驗後,我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其實有更省力,同時達到更好效果的做法,那就是......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若你日日夜夜都祈求著獲得解脫,那時你可說是已經生起了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你是一個樂於學習的人嗎?應該沒有人會大聲說自己是個不愛學習的人,但是假設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想法、或是當我們被告知自己過去的認知是「錯誤」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並擁抱新資訊嗎? 這就是學習。 不管是個人或是組織,要保持不斷成長以及不斷創新,背後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都是學習的能力
Thumbnail
一直以來,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包含我們自己,大家都努力工作賺錢,追求達成人生的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有很多種,不管是取得事業的成就、是賺到足夠的財富,還是追求平淡穩定的生活,都是支持著我們前進的動力。要達成生活目標,除了投入的時間之外,投入的品質更是重要,也就是古人常說的「事半功倍」。
Thumbnail
過去一兩年因疫情關係,遠距工作的風潮漸被開啟,有更多機會能在台灣做國外工作,也因此LinkedIn對個人來說,便是絕佳的個人品牌發展平台,能在上面尋找各樣職缺機會以及與不同企業員工進行連結,以Eddy個人經驗來說,更是在 LinkedIn 上找到全球前五大藥廠-默克(Merck & Co.)的實習機
Thumbnail
「筷」無疑是一個完美的題目——藉由「筷子是否歸於日常」即可簡單明瞭地區別於東亞以外的其他文化,是取其「同」;而在這同樣的文化物件中,作家們依然能自由地在故事中賦予各自的文化氛圍及意義,便是求其「異」。同中求異,既是一個系列又有各自的驚喜。對照不同作者的作品又能有各自的連結與碰撞,真的是這企劃的完美命
Thumbnail
經過數次經驗,我歸納出直接給予建議的缺點:對方無法吸收建議,導致結果不如預期;建議反倒成為框架,限制對方的成長。在一年左右的領導經驗後,我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其實有更省力,同時達到更好效果的做法,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