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先秦儒家哲學】課堂筆記——單元17.學術演講:儒家的人性論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儒家界說:

  • 儒家就是指由孔子所創始,由孟子所發展的一套哲學。


儒家的外在表現有三:

一、針對過去,尊重傳統。

二、針對現在,關懷社會。

三、針對未來,重視教育。

儒家的內在主張有三:

一、肯定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君子。

二、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君子(甚至犧牲生命)。

三、當一個人成為君子時,一定會影響別人也趨向於成為君子這個目標。


孔子所面對的問題:禮樂崩壞的時代,善惡沒有相符的報應,當時的百姓不知道為何要行善避惡。

人活在世界上,只有三個行善避惡的理由:

一、社會規範,包括禮樂、法律等。

二、宗教信仰。

三、訴諸良知(需要透過教育啟發)。

孔子承先啟後,同時也是承禮啟仁。

禮壞樂崩的意思是禮樂只剩下純粹的形式,而失去了它真正的內涵,就是人真實的情感。


孔子談「仁」的三種層次:

一、人之性。

二、人之道。

三、人之成。

  • 「克己復禮」的「克」應解釋為「能夠」,而非「克制」。「克己復禮」即是「能夠自己作主去實踐禮的規範」。原因在於「克己復禮」與下文「為仁由己」相應,若克制約束自己才是仁,自己是不好的,仁又如何能從自身發出?
  • 孔子的思想從自我覺醒開始。
  • 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 孟子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比當帝王還快樂,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此孟子所說的快樂,仍是實踐人性內在的要求。


  • 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不應像宋明學者增字解經「萬物之理皆備於我心」,而是應該解為「我這邊什麼都夠了,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他如果想過得心安理得,他對萬物的需要少之又少」,顏淵就是一個好例子。


  • 「三綱五常」不是(先秦)儒家思想,最先把「君臣、父子、夫妻」三個關係並列的是荀子,但他沒有提到「綱」的關係。「三綱五常」是從西漢董仲舒到東漢班固才確立下來。


  • 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孝順就夠了,推廣到兄弟,這就是從政。這是以父子關係為主軸。


  • 「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出於孟子,「信」不能加進去。因為孔子批判「言必信,行必果」,而孟子更提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信」的地位根本不能與前四者相提並論。


  • 儒家的天命觀念是提供給實踐者一種真正快樂,心裡知道雖然不能達成,但心向往之,有一個奮鬥的方向,而不是達不到儒家理想時構成的巨大壓力。
20會員
468內容數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在親身接觸易經之前,一般人對易經可能會有兩種刻板印象:一是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工具,它的價值大概取決於「算」得準不準,能不能幫助你「趨吉避凶」;二是易經是幾千年前的東西,說白一點只是一種機率和數字的遊戲,在科學進步的現代生活中沒有什麼參考的價值。
Thumbnail
avatar
阿蒙
2023-10-11
230024 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 閱讀隨筆024 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 作者: 傅佩榮 教授 Ⅰ 人生的真實與無奈 1 . 算命不如修養: 止謗莫如自修 2. 福與禍之間: 易經:天地無吉凶& 吉凶來自人類的慾望 3. 別相信算命: 從整體來看待自己的遭遇, 化解得失利害之心. 4. 人心的奇妙: 心如死灰, 心齋. 5. 從困境中覺悟:
Thumbnail
avatar
Marco B
2023-03-20
20221226 《分享閱讀22066》傅佩榮講道德經_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傅佩榮講道德經 作者: 傅佩榮 教授 透過台大開放課程中的 “哲學與人生”, 初次了解到了精闢的道家哲學; 更幸運的從兩年前開始 傅教授開始在喜馬拉雅講授道德經, 透過音頻120篇與每週問答, 最終的總結
Thumbnail
avatar
Marco B
2022-12-26
avatar
閱讀廣學善思惟
2012-12-07
欲望的困擾  文/傅佩榮只要活著,就會有欲望。但是欲望常給人帶來困擾,這時又該怎麼辦? 魯克雷休斯是享樂主義的後期代表,他清楚指出:「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比什麼都好;想要的東西到了手,就想要另一樣東西。人的欲望永遠如此。」以我買書的經驗為例,買到手的書放在家裡書架上,難得翻一次;聽別人介紹某些絕版書,又羨慕不已,總希望買到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11-09-01
悟道之人  文/傅佩榮老子推崇悟道之人,他從七個角度加以描寫。「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十五章) 意思是──悟道之人,小心謹慎哪,有如冬天涉水過河;提高警覺呀,有如害怕鄰國攻擊;拘謹嚴肅哇,有如在外作客。這三點是針對世間的誘惑與考驗而言。稍一不慎,就會失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9-01-02
不必比較  文/傅佩榮老子有一套相對觀念,聽來很有道理。他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二章) 意思是:所以,有與無互相產生,難與易互相形成,長與短互相襯托,高與低互相依存,音與聲互相配合,前與後互相跟隨。 譬如,我認為數學很難,就表示別的科目(如國文)比較容易。如果每一科都很難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8-10-28
出生入死  文/傅佩榮老子說:「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五十章) 我們常以「出生入死」描寫一個人的勇敢,好像他無懼於死亡的威脅。但是,老子的意思並非如此。他只是描寫一個簡單的事實:人是從生命出發,走入死亡的。 接著,屬於長壽的占十分之三;屬於短命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8-09-30
陷於迷惑  文/傅佩榮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十二章)意思是:五種顏色(青、紅、黃、白、黑),讓人眼花撩亂;五種音調(宮、商、角、徵、羽),讓人聽覺失靈;五種滋味(酸、苦、甘、辛、鹹),讓人口不辨味;縱情於狩獵作樂,讓人內心狂亂;稀有的貨品讓人行為不軌
avatar
蔡老師創意寫作教室
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