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教授: 「善是我跟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
From NTU OpenCourseWare 哲學與人生 10. 儒家的風格 YT.
從相對中尋找絕對,於是建立起自己的度量衡,而這個度量衡又不僅侷限於工具,就像現實中的秤,是為實現公平交易,這個度量衡是為「實現我與別人之間的適當關係」,經過以上解析,就能得知善是如同燈塔般存在的導引。 即便是正氣歌中的「吾善養吾之浩然正氣」,其中的善,也是透過導引,讓滋養完全到位,在最佳的適當給予中,讓能量到位,看似是熵的敵人、在用損失厭惡,其實只是懂得什麼是善,並付出實踐。
既然能從相對中找到善的絕對,那麼能反過來,從善的絕對中,分解出相對嗎? 什麼又是善的絕對,絕對的善?
對我而言,是使命! 使命就是絕對的善,善的絕對。 在使命感的榮耀中,是正確的結果帶來榮耀的滋養,也是使命中的虔誠本身帶來榮耀,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存在,是無限美好的根源,就連指引必須存在的懲罰,也是先對自己動手,導致自我降維後,才能匹配到給予的對象,又因極其想念美好的根源,而又剛好符合現實中追求的理想,所以便有兩股善的力量,能牽引著自身的同時又帶來引導,而因為此時的善獨立於自身之外,所以更容易讓人親近。
至此! 才知道不僅「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善外仍有著善」,因為能給予使命的存在,即自證與證明這一點,既然無限美好之外仍有著無限的美好,對生命滋養就已擁有生生不息的泉源。 在「使命」這個絕對的善中,經由實踐給予到位,將對象昇華後而能看見「善外有善」的自己,彷彿能看見在「善」這個絕對之中,無比凝聚的奇異點,才懂得創造出無限豐碩的美好,是很容易的大道至簡。 而執行使命的自己,居然也能在事後得到昇華,完美真的存在,宛如之前會存在不完美,只是要讓自己看見完美的進程,於是對於對象又產生無限的感激與感恩,完美的給予與照顧之心也因此誕生,於是才說「善是我跟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