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維》: 重新思考,突破盲點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科學家

當我們在思考還有談話的時候,我們常會陷入三種心態: 傳教士、檢察官、政治家。當我們深信不疑的信念處於危險時,我們會進入「 傳教士」模式,大力宣揚並保護我們的信念。當我們在別人的論點裡看到瑕疵的時候,我們會進入「檢察官」模式,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如果我們想要尋求別人認同,就會轉換到「政治家」模式,大力宣揚自己的對的,攻擊別人是錯的。當我們進入這三種模式,我們就會盲目的相信自己的觀點,忙著攻擊別人或爭取支持,以至於根本沒有費心重新思考。

其實還有第四種心態,就是「科學家」。科學家是怎麼思考的呢? 首先他們提出疑問,接著做出可能的假設,然後做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如果實驗證據不符合假設,就要修正原本的假設。科學家一直保持開放的心態,他不是去找尋「我是正確的」的理由,而是搜尋「我哪裡可能出錯」的證據,藉此一點一點的補足一開始假設的不足。「科學家」心態與其他三種心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面對錯誤的態度。在「傳教士」模式,承認錯誤代表暴露弱點,在「檢察官」模式,容許自己被說服就是承認輸了案子,在「政治家」模式,錯誤是在提供對手攻擊的武器,但在「科學家」模式中,每一次找到錯誤都是智力的展現,代表我們找到原本假設的漏洞,每一次錯誤也都能讓我們重新思考,讓我們離真相又更近一步。

然而當我們察覺自己想法出錯,想法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的心理也會觸發一個反應,感覺攻擊那個想法是在攻擊我這個人,如果有人說這個想法很笨,就是在說會這麼想的我很笨,這是因為我們把自我依附在想法上面,覺得這些信念,意識型態定義了我這個人是誰,於是我們抗拒去想這些看法可能有誤的可能性,覺得否定這些看法是否定一部份的自己,但是「我們是誰」應該是我重視什麼價值,而非我相信什麼看法,看法一定會隨著社會改變與知識進步而有所不同,例如過去性別的看法是二元的,但現在我們會說性別是光譜,對性別的看法不會定義我是誰,我是否重視「每個性別都應該享有相同的權利」才定義了我是誰。當我們學會把看法與自我認同分開,我們會開始享受每次發現「我的想法錯了」的時刻,因為這代表我又學到了一些東西,我又更新進化了。


如何對談

在社群網路的推波助瀾之下,社會兩極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同溫層,不同的意見幾乎沒有辦法好好對話,只要稍有意見不同,動輒就祭出「取消」的大旗,要讓對方社會性死亡,例如JK羅琳近幾年就飽受跨性別族群攻擊,全面抵制她的作品,不管是小說,電影或是遊戲。很多人討厭社會有這麼多不同的聲音,吵吵鬧鬧沒有進展,然而不同的意見有存在的必要,就像飛機有兩個螺旋槳,分別往不同的方向旋轉,這是飛機能夠平穩飛行的原理,我們的看法也是,我們需要不同的反對意見,互相拉扯,彼此檢視,經過打磨過的想法才有機會起飛。

如果我們註定要跟不同立場的人對話,究竟要怎麼進行呢?我們很容易認為要說服對方,就是要準備越多的證據越好,然而事實上當我們提出越多理由,對方看到的往往不是最令他們信服的說法,反而是讓對方進入「檢察官」模式,努力挑錯,找到那個較脆弱的理由,而他們可能就以此為由全盤否定我們的整個論點。而當我們在強調自己立場的時候,也容易激起對方啟動「傳教士」心態,對自己的立場辯駁,例如當我們強調自己的觀點更為公平,對方會覺得你的公平才不是公平,我的公平才是公平,導致接下來的對談完全沒有交集。

有效的對話不是在拔河,不是你越用力,就能把對方拉到你這邊,有效的對話更像是跳舞,跳舞需要配合對方的舞步,有時你進,有時你退,雙方一起完成一場舞。比起準備自己立場的證據,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找到雙方的共通點,與其去找對方最薄弱的論點攻擊,不如先看看對方最有力的論點,因為我們很有可能可以在這個論點上產生連結,成為我倆的初步共識,在這基礎上展開對話。社群網路網路的演算法雖然助長了兩極化,但「分類」本來就是我們的天性,我們會把複雜的事物透過分類簡化,當我們在討論一個議題的時候,也很容易簡化成兩種選項,如果我們只看到二分法版本,會激起我們想要捍衛自己想法的心態,然而如果我們可以看到多種選項的版本時,我們就會進入另一種分類模式:找出共通點與非共通點,當發現原來不同選項也有共通點的時候,我們就會重新思考,是否對方的觀點並非一無是處。

對話的時候,比起強調自己的立場,不如以提問來表達對於對方想法的好奇,「你有看到這項提議的優點嗎? 」,這會讓對方開始像個科學家一樣去檢視其優劣點,自己去發現可以說服他改變看法的理由,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研究如何刺激更多的球迷進場看球,實驗結果顯示,產生最大效果的的 email 內容非常簡單,它只問球迷一個問題: 「你打算出席嗎?」,這個問題給了球迷自由,提出說服自己出席的原因,就讓出席率提高了 10% ,因為我們是最懂得如何說服自己的人。

因此當意見分歧的時候,我們的重點是激起對方重新思考的動機,而不是告訴對方應該怎麼想,當我們展現出贊同對方部份觀點的時候,也在鼓勵對方這麼做。當我們提出真誠疑問時,可以激起對方想了解更多的好奇心,好奇心會帶領他們完成剩下的一切。


感想

「重新思考」的概念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當我們發現事情跟預期的不同的時候,我們的直覺常常不是重新思考想法是不是錯了,反而是會加倍付出,相信努力會帶來改變,例如政治人物會繼續把人送上戰場,去打一開始就不應該開打的仗,這是在為我們的信念自圓其說,想要證實過去做的決定是對的。過去我們崇尚「毅力」,然而現在我們更需要在「重新思考」與「毅力」之間找到平衡。

書裡面提到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當人們不喜歡解決方法的時候,他們就會忽略甚至否認問題的存在,例如有人討厭極端環保份子的主張,結果就對環保份子提出的地球暖化問題不屑一顧,這種心態常常會讓我們在面對不同立場的人時無法重新思考,因為我們根本不把對方提出的問題當一回事,這樣對話當然不可能進行下去。面對立場的不同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告訴對方應該怎麼想,重要的是激起對方重新思考的動機,才有機會開啟有意義的對話。


16會員
71內容數
喜歡看書,也喜歡把好書分享給更多人,主持 Podcast「MINEBOOK掘冊」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逆向思維重新思考,避開紙上談兵的認知盲點。《逆思維》閱讀心得|【大衛說故事】Podcast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書曾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博客來書店2023年暢銷總榜前三名。作者是知名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avatar
大衛說故事
2024-04-17
讀後筆記│《逆思維》:退一步重新思考,渾沌中或有新的天空《逆思維》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不到30歲即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本書揭示「重新思考」的核心精神,從個體、人際、集體三個層面,鼓勵人們抱持自信的謙遜,面對既存現實或問題時,以懷疑、好奇的心情去探其根本,傾聽異議,方能促進理解與思維的新陳代謝。
Thumbnail
avatar
喬安小事
2024-02-11
懂逆向思維有多可怕,比爾蓋茲推薦必讀的《逆思維》,重新思考與改變你的定性思維,顛覆常規,突破盲點的思考方式詳細內容請點擊觀看:懂逆向思維有多可怕,比爾蓋茲推薦必讀的《逆思維》,重新思考與改變你的定性思維,顛覆常規,突破盲點的思考方式 - YouTube 在這個快節奏且充滿變數的世界裡,擁有逆向思維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逆思維》一書由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亞當·格蘭特所著,不僅被比爾蓋
Thumbnail
avatar
林文欣
2023-11-29
不正常書評|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正是開啟智慧的鑰匙:談用逆思維為人生重新思考人的思考有其舒適圈。若說「物理上」待在舒適圈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那這大敵之中的大敵,唯「思想上的舒適圈」莫屬。因為它既不亦察覺,人腦有時甚至會「自動駕駛」來捍衛這個舒適圈。本篇將介紹突破思考盲點的「逆思維」一書。
Thumbnail
avatar
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
2023-08-29
《逆思維》一本關於重新思考、提升溝通、增加創新的好書#55這幾天我讀完了一本書,叫做《逆思維》。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很好奇,想知道作者要傳達什麼樣的思想。讀了之後,我發現逆思維並不是要我們反其道而行,而是要我們「重新思考」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不要固執己見,而是要嘗試換位思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許就會發現新的答案。
Thumbnail
avatar
Steve觀察筆記
2023-04-18
【逆思維】重新思考,你想呈現的價值這不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這是我的一部分。 甘蒂絲·沃克Candice Walker,她所服務的化療中心裡的癌症病患都很感激她。 她的任務不只是保護他們脆弱的免疫系統,還有照顧他們脆弱的情緒。經常帶著貝果和咖啡,第一個現身安慰家屬,說的她家貓咪的趣事,或是無意間兩腳穿不同顏色的襪子,逗得病患哈哈大笑。
Thumbnail
avatar
Alicia Lee
2023-02-14
《逆思維》資訊變化快速的時代,重新思考是你必備的最佳武器你知道當水溫變熱,青蛙就會受不了跳出去,所以「溫水煮青蛙」永遠不可能發生? 如何避免讓意見不合演變成人際衝突? 為什麼用更多的證據說服他人,對方反而更堅持己見? 為什麼你需要學習「反學習」?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逆思維》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所寫,他曾經
Thumbnail
avatar
阿迪說書
2023-01-26
《逆思維》重新思考擴大你的觀點與決定!在買書時,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書名感覺「有趣」就這樣 很好奇這本書它在說什麼,它想說什麼? 花了不少時間在閱讀它,對過去比較少接觸這類型書的我來說,第一次看時覺得有點疲憊...需要花點時間去吸收它裡面的內容資訊;在閱讀的同時,幾乎是每一個章節段落,就會因為它而開始回想,我是不是這樣?平常有...
Thumbnail
avatar
Rena想說說
2022-11-22
【書選閱讀#044】逆思維:重新思考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這本《逆思維》從書名來看,可能會聯想到逆向思考之類的。但從原文書名來看,很好理解,就是「再次思考、重新思考」的意思。不是推翻原來的思考、也不是接受對方的觀點,而是再重新思考看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也可能保有原來的觀點。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