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維》閱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逆思維》亞當.格蘭特


這是一本還滿好讀的書。

內容的核心概念並不複雜,書裡大量的舉例也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近。以我近期只能切成極小單位閱讀的時間來說,我覺得算是一本好讀的書。

這本書不只談論我們如何去提醒自己跳脫框架做思考,還談到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與立場迥異的人進行討論,我個人覺得有不少收穫。

 

 原文書名:《Think Again : 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再思考:知道你不知道的力量)

我覺得這副標題很有意思,知道我們有不知道的事,也能成為一個力量嗎?


作者在這本書裡主要想闡述的內容,是告訴我們要注意所謂的「認知惰性」。

意思是當我們對事物建立了一個觀點後,即使有各種證據指出我們原有的認知是錯的,但我們卻會不自覺的極力否認、並且堅守自己原有的觀點。

而作者透過提醒我們Think Again,也就是再思考、或是重新思考,去發覺自己認知的盲點,並且進一步透過更新自己的觀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我很喜歡作者在開頭的章節裡,用「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及科學家」來比喻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原所抱持的觀點。

傳教士→我們將我們的信念 (觀點) 傳揚給別人。

檢察官→遇到相異於我們的信念 (觀點) ,我們會卯足全力找出理由來證明對方是錯誤的。

政治人物→我們為我們的信念 (觀點) 不斷找尋大量的支持者。

上面三者是作者的同事發現我們在日常談話中,最容易出現的三種角色。

而作者提出的「科學家」,便是提醒我們不要成為上面三種角色的方法:重新思考

對我們不知道的事物保持好奇心、也就是開放的心態,懷疑我們原本知道的,並且利用新數據來更新我們舊有的觀點。

 

當我們處於前三個角色,我們便是不斷地抱著舊有的想法與他人相處。結果造就的就是越來越厚的同溫層、越來越無法溝通的異溫層。

如果想要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相處,提醒自己成為一名「科學家」,我想是一個很有用的建議。

而基本上,這本書的內容大抵就是圍繞著這個部份來做闡述:我們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

 

其實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滿多內容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不知不覺做的。尤其是當我們是學生的角色、在學習新事物時。

只是我們太習慣偷懶、倚靠已形成的觀點去待人處事,而忘記我們每個人曾經都像個海綿一樣、不帶成見的吸收各種新知識。

 

下面分享一些我覺得很有意思的部分:

=== === === ===

 

「在我研究重新思考的過程時,我發現他經常以一個循環展開。它始於智識謙遜,也就是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

 

1.     重新思考在於克服我們認知上的盲點

如同我們開車時會透過各項觀察特別注意我們視線死角的盲點,認知上的盲點則需要靠重新思考來克服。

 

2.     紙上談兵症候群 v.s. 冒牌者症候群

前者是信心多過能力、後者則是能力勝過了信心。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調查,他們發現許多能力不足的人,常不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根據達克效應 (Dunning-Kruger effect) 這些人也往往呈現出過度自信,也就是前者紙上談兵症候群。

因為過度自信導致的高自尊心,讓他們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因此重新思考就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

但這是有解法的:作者認為就是將「謙遜」納入心智方面的重要養分。

他進一步解釋謙遜並非過低的自信,humble, …from humus (“the earth, ground”), humi (“on the ground”). (wiktionary) 這個字的來源是「來自地面」。也就是要腳踏實地,認清我們也有缺點、容易犯錯。

而冒牌者症候群,作者提出有研究表示這個被視為是負面詞的概念,其實是有些優點的。例如:它會激勵我們更努力、也會激勵我們重新思考策略,並且讓人成為更好的學習者。也因此可以不必被它的負面意義所困住,可以專注在它所帶來的好處。

 

3.     不將犯錯視為壞事,而是視為我們將學到新知的徵兆,並從中得到喜悅。

以撒·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 :偉大的發現經常並非始於「我找到了!」,而是「那真有趣……」。

維持開放的心態可以讓我們更樂於探索未知。

作者提出「脫離」這個方法,可以協助我們不要成為舊有觀念的捍衛者與獨裁者,進一步從犯錯與學習中得到快樂,而脫離有兩種:「將現在與過去分開;將看法與認同分開。」

 

4.     建設性衝突與異議網絡

透過正向的吵架,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新的解決方法。

因為「從那些挑戰我們的思考過程,而非證實我們結論的人身上,我們學到更多。」

「強大的領導者與他們的批評者交手,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軟弱的領導者將批評者消音,讓自己變更微弱。……實際上,我們經常錯失異議網絡的價值。」

備註:這章節感覺不是讀很懂,不確定是原文問題還是翻譯問題。

查了下異議網絡原文可能是disconfirming network,是指一種思考模式或認知過程,其中個體或團體尋找並接受與他們原有觀點相反的證據或資訊。這種過程可以促進思維的多樣性和透視力,有助於人們更全面地理解問題,並提供更準確的分析和判斷。 (資料來自Chat GPT,僅供參考)

後面章節提到「心理安全感」能有助於人們在組織裡承認犯錯、並且一起重新思考。我認為可與這章作互相參照。

 

5.     當我們嘗試說服他人重新思考,最有效的方式經常是傾聽。

勸說的常見問題:那些無法動搖我們的說法,只會使得我們的信念更加堅定。

因此透過「動機式晤談」,透過激起對方心底的動機進而做出改變,是比勸說更有效的方法。

 

6.     將觀點複雜化,會比二分法 (兩極化) 更容易讓人信服,也比較不會堅守自己的原本的觀點。

例如在討論解決方案時強調灰色地帶 (這說法有點奇怪,根據其他部分的說明,應該就是提出各種答案的可能性、而非提出單一一個確切答案這樣的概念) ,有助於把注意力從氣候變遷為何是個問題,轉移到我們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7.     定期安排、找時間重新思考

不只是思考自己原有的認知,也包含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職涯等等。

很多人會因為沉沒成本、承諾升級等原因,固守在自己原有的看法或選擇上。作者提醒我們透過重新思考,檢視自己的人生,或許可以感到更加幸福。

這裡的概念與《The Psychology of Money》第14章,作者提醒我們人都會改變,接受這件事情、並且勇於擁抱改變,我認為可互相作為補述。

附上此書的筆記供參考:《The Psychology of Money》(台譯:《致富心態》)閱讀心得&筆記分享 (下)

  

 

「我們需要謙遜才能重新思考我們過去的承諾,需要懷疑去質疑我們目前的決定,需要好奇心去重新想像我們未來的計劃。」

 


這本書真的給了我許多啟發,讀完後有如醍醐灌頂,便也不意外為何它近期常常盤踞在許多排行榜上。

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新的想法~

 

avatar-img
14會員
32內容數
日常閱讀心得、筆記,喜愛的歌曲與翻譯分享。 歡迎前往我的社群與我有更多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洛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心理界限》分享了設立心理界限、保護自己的能力,包括溝通、核對、接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設立條件、重新框架等方法。這些概念貼近臺灣人的文化,值得閱讀。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最近Architects的新歌意外的比之前還重,還滿喜歡的,趁著稍有空閒來分享一下
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的是作者對於多數人如何對待金錢和財富的觀察、以及提出他對此的想法。
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的是作者對於多數人如何對待金錢和財富的觀察、以及提出他對此的想法。
這本書是在講關於目前社會中隨處可見的排名 (例如:十大OO、九個必XX、甚至google地圖上的餐廳評分) 的形成機制、我們容易喜愛它的原因、以及剖析它們是怎麼被製作出來或是衡量的方法。
《心理界限》分享了設立心理界限、保護自己的能力,包括溝通、核對、接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設立條件、重新框架等方法。這些概念貼近臺灣人的文化,值得閱讀。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最近Architects的新歌意外的比之前還重,還滿喜歡的,趁著稍有空閒來分享一下
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的是作者對於多數人如何對待金錢和財富的觀察、以及提出他對此的想法。
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的是作者對於多數人如何對待金錢和財富的觀察、以及提出他對此的想法。
這本書是在講關於目前社會中隨處可見的排名 (例如:十大OO、九個必XX、甚至google地圖上的餐廳評分) 的形成機制、我們容易喜愛它的原因、以及剖析它們是怎麼被製作出來或是衡量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我們都知道換一個腦袋、換一種思維模式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感謝修修拍了影片跟我們介紹 亞當 格蘭特教授的新書《隱藏的潛力/潛能》 而亞當格蘭特教授就是寫出《逆思維》那本書的作者, 這本我認為也是值得入手的好書,後續也會有中文版上市。 敬請期待 這裡我也貼上影片連結,有興趣的夥伴可以看修修的好書推薦 https://reurl.cc/Ajy75Z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書曾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博客來書店2023年暢銷總榜前三名。作者是知名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我們都知道換一個腦袋、換一種思維模式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感謝修修拍了影片跟我們介紹 亞當 格蘭特教授的新書《隱藏的潛力/潛能》 而亞當格蘭特教授就是寫出《逆思維》那本書的作者, 這本我認為也是值得入手的好書,後續也會有中文版上市。 敬請期待 這裡我也貼上影片連結,有興趣的夥伴可以看修修的好書推薦 https://reurl.cc/Ajy75Z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書曾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博客來書店2023年暢銷總榜前三名。作者是知名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