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期待帶來失望

我的期待帶來失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失望的感受從何而來?

#合理且少量的期待

#正言溝通


那晚

如往常一樣,安頓好乖寶

走到客廳要和小乖單獨約會時

我看到乖寶餐椅上的果皮、

沒整理的餐桌、亮著燈的廚房

及戴著耳機看平板的小乖


我心裡感到不舒服。


我選擇開始收拾餐桌,

在廚房清洗時,

我問自己:「為何我心裡感到不舒服呢?」🤔

腦海中出現 :

✅碗盤我洗好了

✅幫乖寶洗澡

✅和乖寶單獨約會

✅和乖寶睡前的窩窩心

✅整理好浴室

這些時間「妳!」

😱妳怎麼沒有整理餐桌?(困惑)


「妳就只做自己的部份是嗎?」(評論)

「怎麼那麼自私!」😤(評論)


做完事我走回客廳

看到小乖在看平板(單獨約會時間已經開始)

😒我說: 沒有要單獨約會是嗎?

(明明我自己剛剛把單獨約會時間拿去做家事)


說出口的同時

馬上心裡又自責

「別說反話!正向語言!」


我拿了祕密花園著色本及色鉛筆

坐下來後

我聽到小乖說:

「妳是選這個要當約會是嗎?」

於是我們面對面坐著

一起為自己選定的圖案開始著色


我看著色筆和紙張的變化

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我邊說我的感受

突然我發現

我的期待是憑空來的

失望很正常

我主觀以為我幫小乖洗碗

她應該要主動整理餐桌


這是我和先生的模式

我卻在未和小乖核對前

就自己以為事情會如我假設的劇本走

我說出我的覺察


「我認為我幫妳把餐具洗好了,妳應該要把時間用來整理餐桌」

「但我並沒有跟妳核對,我卻期待,我安頓好乖寶的時候,妳應該已經把剩下的工作完成了」

「我把妳當成夥伴了,像和爸爸一樣分工合作了!」

(寫到這我想起 當下我應該跟她道歉的。)😔


妳會想像我和爸爸一樣分工合作?

我洗碗,妳負責整理餐桌之類的?

小乖回答:可以。


我停了下來

因為那是我們的單獨約會時間

不是雙方同意的溝通對話時間


而我也還沒有好好梳理自己

我接納這件事無法當下處理


單獨約會時間也差不多要結束了

我們一起窩窩心及睡前抱抱 ❤️


我選擇找時間和自己做正言溝通後

再看看我可以怎麼滿足自己的需求

且如何向小乖提出請求


家事不是媽媽的事

這是我要面對的客題

如何鬆動我的信念

如何放下應該訊息


隔天我做了正言溝通

也運用教養牌卡

協助我釐清我的請求

一次一個目標

不要評論孩子

成了這週給自己的教養目標


幸福教練:憶婷


avatar-img
可能幸福學院
37會員
142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可能幸福學院 的其他內容
這週一是非學校夏學開學 前二週的春假 在假期最後一天 我病倒了 週一我醒來時 女兒己經出門上學了 心裡有點不捨 小女孩長大 越來越能照顧自己了 不但照顧自己 今天早上她準備自己的早餐的同時 還替弟弟準備一份 而媽媽我還在生病昏睡中 春假的時候 女兒給自
長期與學齡前孩子的家庭一起合作與透過觀察, 許多的議題與情境在我與自己孩子的教養也有類似的經驗與故事, 讓我很有感觸也很感恩自己可成為教養的夥伴, 陪伴家長一起思考與面對適當和適度的方法, 我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自我覺察是: #過度 還是 #適度 回想我在孩子出生的學齡前階段,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候 也會詢問他的
#與孩子同樂 #安心預期 非學校這學期的大專案的主題是:「運動」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幾個新的運動項目 包括 法式滾球、 芬蘭撞木、 五人制棒球。 小乖班群研究「法式滾球」 不但懂運動規則 還要當教練及裁判 帶領另外兩個班群夥伴 認識規則 並且體驗。 更棒的是歡迎
#課題分離 #運用自然結果 記得參加親子團時,孩子需要自己背包包,裝要帶出門的用品。 當時快滿四歲的小乖,這些能力是有的,練習起來不算難。 參與後我們在家庭端也一起練習, 我先要求自己把我自己的用品背在身上,不再像以往可以由推車來協助。 水壼成一項挑戰,畢竟以前有推車,我會多帶一
阿德勒說,教養的過程需要堅守鼓勵之道。 之前有分享關於我開始學習阿德勒,就是從#鼓勵 練習起~ 這次想要分享我與孩子練習鼓勵的心路歷程,我想這也是許多爸爸媽媽心中的疑問,很想落實在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過剛開始鼓勵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疑惑或有不確定的感受。 我是從參與親子團聚會的窩窩心時間的聆聽
這週一是非學校夏學開學 前二週的春假 在假期最後一天 我病倒了 週一我醒來時 女兒己經出門上學了 心裡有點不捨 小女孩長大 越來越能照顧自己了 不但照顧自己 今天早上她準備自己的早餐的同時 還替弟弟準備一份 而媽媽我還在生病昏睡中 春假的時候 女兒給自
長期與學齡前孩子的家庭一起合作與透過觀察, 許多的議題與情境在我與自己孩子的教養也有類似的經驗與故事, 讓我很有感觸也很感恩自己可成為教養的夥伴, 陪伴家長一起思考與面對適當和適度的方法, 我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自我覺察是: #過度 還是 #適度 回想我在孩子出生的學齡前階段,
#自然結果 #我期待的親子關係是欣賞 時間好快 乖寶(二寶)來到【不要!不行!】的二歲了 之前教小乖(大寶)身體界線時 同步教乖寶建立他的 當有人想要抱他的時候 他有決定權 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被抱抱 (我會在一旁協助他) 當然我要親他 抱他的時候 也會詢問他的
#與孩子同樂 #安心預期 非學校這學期的大專案的主題是:「運動」 我也跟著孩子一起認識幾個新的運動項目 包括 法式滾球、 芬蘭撞木、 五人制棒球。 小乖班群研究「法式滾球」 不但懂運動規則 還要當教練及裁判 帶領另外兩個班群夥伴 認識規則 並且體驗。 更棒的是歡迎
#課題分離 #運用自然結果 記得參加親子團時,孩子需要自己背包包,裝要帶出門的用品。 當時快滿四歲的小乖,這些能力是有的,練習起來不算難。 參與後我們在家庭端也一起練習, 我先要求自己把我自己的用品背在身上,不再像以往可以由推車來協助。 水壼成一項挑戰,畢竟以前有推車,我會多帶一
阿德勒說,教養的過程需要堅守鼓勵之道。 之前有分享關於我開始學習阿德勒,就是從#鼓勵 練習起~ 這次想要分享我與孩子練習鼓勵的心路歷程,我想這也是許多爸爸媽媽心中的疑問,很想落實在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過剛開始鼓勵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疑惑或有不確定的感受。 我是從參與親子團聚會的窩窩心時間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