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越是否定自己的不正常,越是無法接近「正常」,閱讀歐美文學《正常人 Normal People》後的心得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書名:《正常人 / Normal People》
作者: Sally Rooney
譯者: 李靜宜出版社: 時報出版

raw-image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

兩年前先看了影集,當時就被劇情中的角色輪廓、細膩情感以及一直伴隨著的真實憂傷惆悵感吸引,翻閱小說後發現和影集一樣好看,只是文字多了想像空間,這本書以愛情和友誼出發談論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當代年輕人的影響以及我們的心理反應。

每個人都渴望著被愛或愛人,但受到社會主流集體意識綁架造成想展現自己又不敢完全的表達自己,書中男女主角兩人分分合合的情感糾葛看的當下會讓人覺得「他們肯定心理層面有什麼問題,一點也不正常吧!」,但是…截自一句書中很有共鳴的對話「我不知道我是有什麼毛病,梅黎安說,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沒辦法讓別人愛我…… 」,所以反過來思考什麼才是正常呢?這世界還存在著正常人嗎?為什麼我們要追求「正常」呢?

如果說愛和被愛都是一種本能,渴望被愛是很合理的,但是在受過社會化地洗禮後,我們渴望的「愛」還有幾分純淨? 受到社會影響,我們為「愛」設下重重無形地條件,因此當我們想愛、展示「真實的自我」,但也更害怕跟別人不一樣而不被愛。我想梅黎安和康諾或許是發現有個可以接受彼此「異於常人」的存在,但是彼此又害怕若展現這份不同將失去對方,這份矛盾讓他們在四、五年間總是無法徹底分開,也無法乾脆地在一起。

如同某書評說「我們陪著這對年輕人,看著他們想離開彼此身邊,卻始終做不到。」他們享有最親密的關係,似乎能直往對方的靈魂,但又在恐懼中瞬間闔上自己的心房,將對方拒之千里。雖然兩人的情感因為反覆分合看似沒有進展,但是事實上在彼此的陪伴中兩個人都逐漸地挖掘和坦承自己的內在並從中成長。

這本書談感情,但我認為更重要的談的是生命中的成長與變化,看到有文章以「即便最終分開,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你」的標題來介紹《正常人》若是以前的我可能會不假思索的跳入「唯一的愛」這個陷阱。我不否認有「唯一的愛」存在,但同時也認為,一個人一生中不會只有那唯一的「soul mate」,因此不會認為這是唯一的感情正解。


raw-image


除了當中的愛情關係,現在的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這本書談的是我們的「恐懼」,恐懼來自於未知和不確定,以不安 、焦慮 、憤怒 、無奈等多種形式展現。我們無法和對方互通心意,不確定對方是不是能接受自己而感到恐懼;我們對未來感到惆悵不安,因此心生恐懼,至於害怕未來是因為我們還不夠深刻認識和理解自己,並全身心的專注在當下。而我們在探索的當下雖然容易感到孤單,但除了自己之外或許還有個比較能和妳感到共鳴的人和妳一起探索這份未知、陪伴妳成長,也是我在梅黎安和康諾身上看到的愛情之外的連結。




書中有一些對話特別讓我有共鳴,也很直接地反映了作者想要在書中傳達的那些訊息元素。

1)父權主義

  • 「我發現阿,通常男人對於限制女人的自由,比追求他們的自由還重視,梅黎安說。」
  • 「我的意思是,如果仔細觀察男人的生活,就會發現他們真的很可悲,梅黎安說。他們控制整個社會體系,結果自己就只能過這樣的生活? 連找樂子都不會。」

雖然很多介紹和解析都沒有提到,而大家討論這本書的時候也比較少往這個觀點去深入,但以我個人的視角來觀看,即便父權主義不是這本書中作者最想要強調的,我仍從梅黎安和男性的互動和觀點感受到這點。上面兩句是在梅黎安和康諾及朋友在討論男性是否接受和女友享受「三人行」而產生的對話,這些話要表達的我認為就是父權主義加諸於男性的不自由。

雖然父權主義中受害者往往是女性,但其實男性也時常在他們同性創造的體系下受到影響,父權主義為了箝制女性,要求女性要順重、聽話等,好讓一切的掌控權仍在他們身上,但為了維持這些他們必須不斷展現「男性=強大」的概念。強調男性就是要不擇手段的追求一切,因此不能示弱;一旦有同性想要示弱他們就會反過來取笑、苛責同性,「男人就是要...」的思想規則如同「女人就是要…」一樣,造成不論男女都只能以社會塑造出地同一種模樣生活。


2)發現自己和外界的差異以及追求歸屬、認同感的矛盾;感到迷惘困惑

  • 「我當時大概覺得如果搬來這裡,可能比較可以融入。妳知道的,也許我可以找到更多心性相同的人。可是老實說,這裡的人比我在高中時代認識的人更差勁。我的意思是,在這裡,大家都只在乎誰的爸媽比較有錢。我絕對不誇張,我親眼看到這樣的事情」
  • 「你以前常說你覺得自己被卡在兩個地方之間,她說,對家沒有歸屬感,而在這裡又格格不入。你現在還是這樣覺得嗎?」
  • 「她覺得很哀痛,自己竟然上了他們的當,竟然以為她和他們有共同點,甚至還參與了他們以友誼作為偽裝的交易市場。念高中的時候,她一心相信自己已經跳脫了這種社會資本的赤裸裸交易,但大學生活卻明明白白指出,要是高中時代友人肯和她講話,她也會表現的像任何人一樣惡劣。她並不比任何人高尚。」
  • 「為了讓社交接納他,他可以背棄所有的託付,叛離所有善意。康諾不能為此而批判他。他自己以前也是這樣,甚至比羅勃更惡劣。他只不過是想成為一個和別人一樣的人,想隱藏他自己覺得羞愧不解的部分。是梅黎安引領他看見這世界的可能性。他的人生自此迥然不同。如果不是這樣,他或許終此一生都無法瞭解這其中的差異有多大。」
  • 「我在她面前表現的就是我正常的樣子阿,他說。也許我天生就是個怪人。」

這幾句對話中是否容易看到自己的投影,又或是你曾經有類似的感受?我認為多數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基於人類渴求他人認同的需求,我們習慣掩飾或移除自己的「異於常人」,為了融入這個社會,我們以各種形式隱藏自己的脆弱(真實),有趣的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點: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大家要採取共同行動:拿掉自己的不一樣,成為一個和別人一樣的人?

這個「別人」的模型是以什麼基準、由誰定義出來的? 假如他的原型是一個憑空的理想,那為什麼大家要一窩蜂的投入這個虛構的角色,只為了看起來和大家有的共同目標,看起來「合群」?我並非要鼓吹大家一定要不斷強調自己顯得和社會格格不入,而是我們應該要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有和社會定義的標準相出入的地方。事實上我認為必須先坦承並擁抱自己的不同,才能真正地被自己和社會接納。




「知道了」跟「做到了」總是最遙遠的距離,相對於成長中的孩子,被過度社會化的我們一定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和自己坦承和解,這也是我要時常提醒自己的地方,自我價值不應該被社會標準定義,「你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價值」,永遠接受並支持自己的人不會是你的親友、愛人或老師…,而是我們自己!希望大家都能找出並接受自己最異於他人的地方,並勇敢的接受展現出來,越活越自在。

p.s 發現報導者有一篇從心理分析出發的好文,大家有空可以看看,盧郁佳/家暴的蝴蝶效應──讀《正常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n Lin的沙龍
2會員
5內容數
Yun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3
前言 ¡Hola! 沒想到人生第一次踏上歐洲大陸竟然是以 Vegan 身分初登場的。想起以前在西文系學到的西班牙美食文化多以肉食為主,原本還有點擔心會不會在美食之國被餓死,結果我根本吃不完啊...
Thumbnail
2024/06/03
前言 ¡Hola! 沒想到人生第一次踏上歐洲大陸竟然是以 Vegan 身分初登場的。想起以前在西文系學到的西班牙美食文化多以肉食為主,原本還有點擔心會不會在美食之國被餓死,結果我根本吃不完啊...
Thumbnail
2024/05/28
過去在新聞上提到塔利班時,都是他們不受控地破壞或屠殺等報導,當時心中只為那些受害者不捨,並讓身處台灣的我無法想像怎麼有如此恐怖又不自由地方。而七月因緣讀到兩本塔利班與女性有關的故事,讓我對塔利班政權下的人權迫害又有更多的認識,尤其是女性。 我只能說只要塔利班政權還存在的一天,不論是阿富汗或是巴基斯
Thumbnail
2024/05/28
過去在新聞上提到塔利班時,都是他們不受控地破壞或屠殺等報導,當時心中只為那些受害者不捨,並讓身處台灣的我無法想像怎麼有如此恐怖又不自由地方。而七月因緣讀到兩本塔利班與女性有關的故事,讓我對塔利班政權下的人權迫害又有更多的認識,尤其是女性。 我只能說只要塔利班政權還存在的一天,不論是阿富汗或是巴基斯
Thumbnail
2024/05/28
《香氣腦科學》探討香氣藉由大腦如何影響人的情緒和表現、《歡迎來到麻煩女子劇場》以淺顯易懂的心理學描繪女子產生麻煩模式的根本原因、《我在世上最困難的行業中打造事業》ShakeShake 創始人打造餐飲帝國的經歷、《篤姬》在幕府勢微時如何牽動政治局勢及晚年心境上的變化,涵蓋人際、心理和商業模式等主題。
Thumbnail
2024/05/28
《香氣腦科學》探討香氣藉由大腦如何影響人的情緒和表現、《歡迎來到麻煩女子劇場》以淺顯易懂的心理學描繪女子產生麻煩模式的根本原因、《我在世上最困難的行業中打造事業》ShakeShake 創始人打造餐飲帝國的經歷、《篤姬》在幕府勢微時如何牽動政治局勢及晚年心境上的變化,涵蓋人際、心理和商業模式等主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這本書的封面相當耐人尋味,在脫掉男生外殼後,內在是一個小女生。這也是本書主角大衛的心聲,他是個外人看來標準的青少年男孩,但內在極度渴望穿上漂亮的洋裝、畫上美美的妝容走在路上,但自己的身體卻越來越高大粗獷,產生了自我厭惡的情緒。相當推薦青少年們閱讀此書,用更包容的心看待不同想法的人。
Thumbnail
這本書的封面相當耐人尋味,在脫掉男生外殼後,內在是一個小女生。這也是本書主角大衛的心聲,他是個外人看來標準的青少年男孩,但內在極度渴望穿上漂亮的洋裝、畫上美美的妝容走在路上,但自己的身體卻越來越高大粗獷,產生了自我厭惡的情緒。相當推薦青少年們閱讀此書,用更包容的心看待不同想法的人。
Thumbnail
「我是正常人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但,這究竟是不是我們應該問的正確問題呢?」——莎拉‧查尼 🔖#正常怎麼來的 正常,是一個因應人口調查與統計學發展,而得出的數據結果;正常人,在西方世界指的是白人、男性、中產階級、四肢健全、順性別、異性戀;正常,是一個不佔多數卻因為醫學、科學、流行
Thumbnail
「我是正常人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但,這究竟是不是我們應該問的正確問題呢?」——莎拉‧查尼 🔖#正常怎麼來的 正常,是一個因應人口調查與統計學發展,而得出的數據結果;正常人,在西方世界指的是白人、男性、中產階級、四肢健全、順性別、異性戀;正常,是一個不佔多數卻因為醫學、科學、流行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當拿到Normal People《正常人》這本書來閱讀時,會發現有個顛覆傳統小說編排的特徵:「人物角色之間的對話是沒有引號的」。甚至也沒有章節名稱、更不編號排列段落,因而製造出困難閱讀的狀態....
Thumbnail
當拿到Normal People《正常人》這本書來閱讀時,會發現有個顛覆傳統小說編排的特徵:「人物角色之間的對話是沒有引號的」。甚至也沒有章節名稱、更不編號排列段落,因而製造出困難閱讀的狀態....
Thumbnail
偉大的作家或許就是這樣,能夠洞察世代、洞察社會、洞察人心、洞察日常。可能化為一首詩、或是一篇散文,當然也可能是像《正常人》這樣一本小說。
Thumbnail
偉大的作家或許就是這樣,能夠洞察世代、洞察社會、洞察人心、洞察日常。可能化為一首詩、或是一篇散文,當然也可能是像《正常人》這樣一本小說。
Thumbnail
當自卑感作祟,發現對方是了解自己的人,往往會在心中默默預設了對方終究會因為自己的不足而離開,而在越走越近之際,下意識的想要用冷淡與不在乎把對方推開,可望彼此依賴又害怕失去,所謂「正常」與「不正常」的定義,又是由誰的準則來決定的呢?
Thumbnail
當自卑感作祟,發現對方是了解自己的人,往往會在心中默默預設了對方終究會因為自己的不足而離開,而在越走越近之際,下意識的想要用冷淡與不在乎把對方推開,可望彼此依賴又害怕失去,所謂「正常」與「不正常」的定義,又是由誰的準則來決定的呢?
Thumbnail
改編自Sally Rooney的原著《正常人》,當小說文字轉譯成鏡頭畫面,如實呈現出深沉、陰鬱卻蘊藏溫柔的濾鏡,時空背景正是兩個千禧世代人的成長故事......
Thumbnail
改編自Sally Rooney的原著《正常人》,當小說文字轉譯成鏡頭畫面,如實呈現出深沉、陰鬱卻蘊藏溫柔的濾鏡,時空背景正是兩個千禧世代人的成長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