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正常人嗎:兩世紀以來對於正常人的追索,以及正常人為何不存在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是正常人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但,這究竟是不是我們應該問的正確問題呢?」——莎拉‧查尼


🔖#正常怎麼來的


正常,是一個因應人口調查與統計學發展,而得出的數據結果;正常人,在西方世界指的是白人、男性、中產階級、四肢健全、順性別、異性戀;正常,是一個不佔多數卻因為醫學、科學、流行文化所建構出來的價值。


作者爬梳兩百年來關於正常的建構簡史,從身體、心智、性傾向、情緒、教養、社會等面向進行一番幽默看待正常被建構來的荒唐,說到底,不正常才應該是正常的。


年輕時候,是否大家都曾希望成為不正常、不主流、不平凡、不一般的人?透過作者的爬梳,在正常被建立之前,大家本就如此不同,在一八二0年之前,沒有人用正常來形容人類的。舉個書中有趣的例子:


🔖#買不到褲子的蜜大腿們


一九四0年美國家政局為了做出女性平均身材尺量(也就是成衣尺存問世的前身數據),蒐集一萬四千六百九十八名女子尺寸平均,決定出胸圍、腰圍、臀圍尺寸,也為後來的成衣尺寸建立標準。


一九四五年,美國做了一個理想女性身材比賽,根據了也是創作者所蒐集統計出的數據打造的完美女性諾瑪,結果,四千名參賽者沒有一位女性的身材數據符合諾瑪,冠軍也只是接近諾瑪數值的人。


這兩個數據統計的例子對照來看,難怪我跟作者每次買褲子總是買不到合適自己的尺寸,不是大腿太緊就是屁股太緊,不然就是腰圍太鬆,可憐的蜜大腿女性們,根本被標準尺寸所拋棄了,為什麼不連大腿尺寸也一起放進去啊!「不方便為衣著得體的女性測量大腿」......好喔。只是為了把所有人塞進去的成衣尺寸,變成判斷自己身材是否正常的標準。


🔖#正常是一個單一且恆定不動的標準


但是這套概念被建立也是這兩百年的事,而且只是為了便於管理與歸類人類的多樣性,建立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


許多十九、二十世紀所此用的問卷與量表,試圖找出身體、心智、情感與性生活方面的正常值,本書也通通收錄,不過相較之下,現在我們對正常的定義是否也更趨多元價值了呢?


這本書是作者在疫情期間完成,疫情也徹底顛覆了所謂正常與否的界線,也讓大家重新思索,整個社會是否需要一個新的正常型態呢?


▋ 大塊文化六月新書

▋ 我是一個正常人嗎:兩世紀以來對於正常人的追索,以及正常人為何不存在

▋ 莎拉‧查尼 |大塊文化|2024

raw-image




    23會員
    108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