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從黃仁勳旋風談本質與價值

發現薇趨勢/從黃仁勳旋風談本質與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4/06/10 22:52:53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想以兩個近期台灣的熱門事件,談談「本質」與「價值」。


上周在南港展覽館登場的Computex 2024,可說是台灣科技界的盛事。眾多科技巨頭齊聚台灣,相關科技股大漲,科技發展成為產業顯學中的顯學。有新聞報導此活動,「整體規模盛況空前,甚至有超越美國 CES消費電子大展的趨勢」。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CES 是消費電子大展,而 COMPUTEX 是資通訊產業大展,兩者層次不同。CES是消費終端產品,若沒有上游的資通訊產業就無法呈現終端,因此 COMPUTEX位居全球產業的關鍵位置。」


上面的說法只能說部分正確。每年在美國舉辦的CES展覽,雖然只是「消費性電子展」,但展會的層級在決定未來科技發展的走向,這也是為何今年初的展會現場共吸引了4,300家廠商。


我也實際參與了2023年美國CES展覽。當時展會主軸有電動車、智慧車、AR/VR/MR/XR裝置內容展示以及部分機器人應用場域,而今年以AI落地產品為主軸。如果把歷年的CES發展主軸拉出來,幾乎就是當代科技史了,這是CES之於當今科技發展的定位。


當定下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錨後,上游組裝鏈才依「需求」提出「解方」。


而台灣的Computex 2024更傾向於提供此解方。現場展示許多半導體、硬體、裸眼3D與冷卻系統的組件,台灣在解決世界科技難題上,可說是首屈一指。對國際科技大品牌商而言,台灣是無法失去的重要夥伴。若國際大廠沒有台灣優秀的科技人才協助解決難題,即使有完美的構想藍圖,實際的產品仍然難以完美落地;反之,如果沒有大品牌商引領開拓下一個科技新題目,台灣優秀的科技人才與大廠也英雄無用武之地。


以2007年推出的iPhone為例,蘋果公司的賈伯斯提出iPhone的構想,之後才由鴻海科技集團前董事長郭台銘先生提出裝置縮小化的解方。


所以美國的CES與Computex 2024本質上都是科技展會,一個提供發展方向,一個提供發展方向的解方,出發點不同,對不同的群體創造不同的價值。


另一個當紅事件是台灣囡仔黃仁勳帶著張忠謀與林百里,三巨頭一起逛夜市。有朋友認為,以黃仁勳本人或是旗下的輝達(NVIDIA)創造的產業價值與聲量,實在不需大費周章自己做PR工作。許多媒體也爭相報導,認為此舉是黃仁勳對台灣雪中送炭。


TADA秘書長沈舉三在近期的論壇中分享,全球AI設計製造的伺服器,高達九成是台灣出品。以產業觀點來看,黃仁勳三番兩次來台灣,似乎也讓人不那麼意外了。如果說AI的大放異彩擦亮了輝達的招牌,那麼台灣的供應鏈也是讓輝達得到AI浪潮入場券背後功臣。


張忠謀與林百里領導的台積電(2330)與廣達在這波AI浪潮下表現突出,黃仁勳透過台灣囡仔的身分,更能拉近與供應商間的關係。所以本質都是黃仁勳來台灣,但價值是台灣供應鏈需要輝達,而黃仁勳也需要台灣。


總歸一句話,世界科技想要更上一層樓,離不開台灣的科技人才與大廠。台灣的護國神山以台積電為首,人才與產業連動,才是致勝的關鍵。

avatar-img
王薇瑄的沙龍
24會員
106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西班牙近期推出《人工智慧良善使用與治理法》草案,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該草案延續歐盟AI法規,對企業使用高風險或禁用技術祭出重罰,但對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僅以「警告」與「紀律處分」帶過,形同免責。此種制度設計讓人質疑:當AI成為國家治理工具,誰來監控擁有監控權力的機構?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乍看是選舉年再度上演的經濟民族主義,實則是一次以關稅為槓桿的全球權力重構。這場關稅行動,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卻充滿選擇性與策略性操作,既向選民展示強硬姿態,又保留與盟國談判的籌碼。
AI正改寫21世紀的產業版圖。中美兩國的人工智慧競爭,不只是技術領先的角力,更是一場制度模型與產業結構的對決。兩國分別在政策驅動與市場機制下走出不同節奏,也映照出背後深層的地緣戰略與價值選擇。
西班牙近期推出《人工智慧良善使用與治理法》草案,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該草案延續歐盟AI法規,對企業使用高風險或禁用技術祭出重罰,但對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僅以「警告」與「紀律處分」帶過,形同免責。此種制度設計讓人質疑:當AI成為國家治理工具,誰來監控擁有監控權力的機構?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乍看是選舉年再度上演的經濟民族主義,實則是一次以關稅為槓桿的全球權力重構。這場關稅行動,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卻充滿選擇性與策略性操作,既向選民展示強硬姿態,又保留與盟國談判的籌碼。
AI正改寫21世紀的產業版圖。中美兩國的人工智慧競爭,不只是技術領先的角力,更是一場制度模型與產業結構的對決。兩國分別在政策驅動與市場機制下走出不同節奏,也映照出背後深層的地緣戰略與價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