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容易交心,老了卻是步步為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上次和什麼人有過真正交流的對談是什麼時候?

我覺得人老了的一個標誌是步步為營的機巧,有人說那是「世故」或「修練」。年少時很容易和人交心,星夜相談也無妨,兩肋插刀也很可以,那是全無戒備,不怕受傷把自己全盤交了出去,到頭來贏得了愛情,也可能換來傷心的背叛,在深夜時分感到痛苦和寂寞。

可是年輕時韌性也強,著了火淋了雨,也沒有要把誰真切地恨上一輩子的決心。說到底,愛的反面從就不是恨,真要把誰恨上了,牽掛蒸騰都是自己的心。愛的反面是冷漠,是對你不再有感覺。愛的反面不是把你從手機的通訊錄刪除,愛的反面是你在不在我的通訊錄,都再也無所謂了,因為世界再大,我的餘生也與你無關。

人生走到哀戚中年的這一步,看瓦昆演的《小丑》就特別有感覺。每天在鏡頭練習自己的假面,學習一種「我們很好,每天相遇,但清楚明白,其實我們之間再也不可能」是多麼絕望的事。所以小丑要反動,小丑要逃出的教條的軀殼、社會的框架,他就像我們之間的每一個人,在哭笑不得之間,就要滅頂,就快要找不到自己。


raw-image


小丑不是天生就愛黑暗。小丑為我們從黑暗的虛無、文明的深深焦慮,試圖裂開一個傷口,因為他知道,那才是光進來的方式。

「每個聖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王爾德這麼說。

avatar-img
17.1K會員
265內容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歌聲裡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祕密。在這裡,有些熟悉的歌,有些熟悉的生命故事,如果你覺得感動了,那是因為,這首歌正是獻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瓦力唱片行 的其他內容
瓦力喜歡家訪,喜歡採集音響發燒友的生命故事和他們不凡的器材搭配史。透過家訪,如同一扇扇音樂之窗,能進入生命的核心。故事中描述了與音響設備相關的趣事和感悟,引導讀者去思考對真實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喜歡音樂的朋友可以在這篇文章中找到共鳴和啟發。
俄羅斯娃娃是一種獨特而精美的文化象徵,代表了相信生命力的思念與愛。本文探討了俄羅斯娃娃的獨特之處,以及藉由音樂來面對失去的愛的故事。
白建宇獻給相信平凡中仍有幸福的人的莫札特之夜。
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首演時惡名昭彰,但在香奈兒的贊助和支持下,這部舞劇才得以翻身,成為當代音樂劇場的一則傳奇。感情的愛欲糾纏,成為了這齣作品的現實翻版。
橫山幸雄曾連續 24 小時演奏蕭邦作品,持續挑戰自我極限。充滿愛心的音樂家,擁有溫柔的心,解放了古典音樂的框架,也遇見了盲人學生辻井伸行,在疫情解封後,將來臺再次演出,為大家帶來多首音樂作品。
2016年2月11日臺南新營文化中心,迎來世界唯一的Fazioli紀念版鋼琴。這架紅色馬可波羅 308鋼琴由臺灣醫師張兆榮無償捐贈,承襲了神奇的故事和深厚的相遇。文章描述了琴與臺灣音樂家范特捷、陳宏寬教授等深厚緣分的故事,以及琴在臺灣進行音樂會和慈善活動的紀錄。
瓦力喜歡家訪,喜歡採集音響發燒友的生命故事和他們不凡的器材搭配史。透過家訪,如同一扇扇音樂之窗,能進入生命的核心。故事中描述了與音響設備相關的趣事和感悟,引導讀者去思考對真實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喜歡音樂的朋友可以在這篇文章中找到共鳴和啟發。
俄羅斯娃娃是一種獨特而精美的文化象徵,代表了相信生命力的思念與愛。本文探討了俄羅斯娃娃的獨特之處,以及藉由音樂來面對失去的愛的故事。
白建宇獻給相信平凡中仍有幸福的人的莫札特之夜。
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首演時惡名昭彰,但在香奈兒的贊助和支持下,這部舞劇才得以翻身,成為當代音樂劇場的一則傳奇。感情的愛欲糾纏,成為了這齣作品的現實翻版。
橫山幸雄曾連續 24 小時演奏蕭邦作品,持續挑戰自我極限。充滿愛心的音樂家,擁有溫柔的心,解放了古典音樂的框架,也遇見了盲人學生辻井伸行,在疫情解封後,將來臺再次演出,為大家帶來多首音樂作品。
2016年2月11日臺南新營文化中心,迎來世界唯一的Fazioli紀念版鋼琴。這架紅色馬可波羅 308鋼琴由臺灣醫師張兆榮無償捐贈,承襲了神奇的故事和深厚的相遇。文章描述了琴與臺灣音樂家范特捷、陳宏寬教授等深厚緣分的故事,以及琴在臺灣進行音樂會和慈善活動的紀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成長的經歷讓我體會到 重要的事物總是會輕易的逝去 所以逐漸害怕與人加深情感 迴避直球 迴避交談 減少與人的連結 我明白 事情背後的 善意與惡意 這是家庭的因素給予的直覺 不會去對誰生氣 也不覺得有什麼值得我動上情緒 很感謝 所有在幫我的人 別擔心 我不會誤解 也不會誤會用心等 只是
小時候,還不懂得什麼叫做禍從口出。也不懂得什麼叫做三思而後行。只知道,內心有什麼話想說,就直白地說。有什麼想做的,就勇敢去做。長大後,漸漸地與社會融合後,開始思考,什麼樣的話語不會傷人感受,怎麼樣的說法,不會讓人覺得太直白。開始學著修飾很多的話語,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讓聽的人可以聽懂自己的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前言 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跟熟識的熟齡夫妻檔聊天時,所聽到的很少是對另一半的讚美和感謝,相反的,絕大多數都是對另一半的批評和數落。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把別人對我們做的好事視為理所當然,把別人對我們做的錯事視為罪大惡極,以致念念不忘。這種情形如果只是一個、兩個還可以理解,然而大多數如此,可能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我一直認為,人到一定的年紀,有一定的社會歷練,應該都懂得看人臉色,如果已經明顯的感覺到對方的不悅或無動於衷,就該收斂自己的言語或行為,的確,有時候我也會心直口快,說出了不該說的話,但至少我會自省,提醒自己以後講話不要那麼直白,別再犯同樣的錯 參加登山社後,也跟一個頗為照顧我的長輩加了Line,旁邊
Thumbnail
長幼有序是種禮貌的表現方式之一,如果你聊天的對象算是你長輩或前輩,在用詞與肢體語言方面,給予多一點尊重一定不會吃虧。 比如平輩用語就少用,即便你比較懂也不用表現出來。比如對方說了一件事情,你可回「確實如您所說」「了解」,會比回「原來是這樣」更有禮貌且尊重。 小小的語言差異,透露出你對輩分的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成長的經歷讓我體會到 重要的事物總是會輕易的逝去 所以逐漸害怕與人加深情感 迴避直球 迴避交談 減少與人的連結 我明白 事情背後的 善意與惡意 這是家庭的因素給予的直覺 不會去對誰生氣 也不覺得有什麼值得我動上情緒 很感謝 所有在幫我的人 別擔心 我不會誤解 也不會誤會用心等 只是
小時候,還不懂得什麼叫做禍從口出。也不懂得什麼叫做三思而後行。只知道,內心有什麼話想說,就直白地說。有什麼想做的,就勇敢去做。長大後,漸漸地與社會融合後,開始思考,什麼樣的話語不會傷人感受,怎麼樣的說法,不會讓人覺得太直白。開始學著修飾很多的話語,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讓聽的人可以聽懂自己的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Thumbnail
時間的淬鍊,有的人圓融了也成熟了,充滿著智慧的光,但有人卻是隨著年紀漸長,越發的尖銳,全身地雷難以相處...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前言 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跟熟識的熟齡夫妻檔聊天時,所聽到的很少是對另一半的讚美和感謝,相反的,絕大多數都是對另一半的批評和數落。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把別人對我們做的好事視為理所當然,把別人對我們做的錯事視為罪大惡極,以致念念不忘。這種情形如果只是一個、兩個還可以理解,然而大多數如此,可能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Thumbnail
對於幾眼看上去,就認定合不來的人,我不會勉強自己加入所謂的圈圈。
我一直認為,人到一定的年紀,有一定的社會歷練,應該都懂得看人臉色,如果已經明顯的感覺到對方的不悅或無動於衷,就該收斂自己的言語或行為,的確,有時候我也會心直口快,說出了不該說的話,但至少我會自省,提醒自己以後講話不要那麼直白,別再犯同樣的錯 參加登山社後,也跟一個頗為照顧我的長輩加了Line,旁邊
Thumbnail
長幼有序是種禮貌的表現方式之一,如果你聊天的對象算是你長輩或前輩,在用詞與肢體語言方面,給予多一點尊重一定不會吃虧。 比如平輩用語就少用,即便你比較懂也不用表現出來。比如對方說了一件事情,你可回「確實如您所說」「了解」,會比回「原來是這樣」更有禮貌且尊重。 小小的語言差異,透露出你對輩分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