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溝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言

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跟熟識的熟齡夫妻檔聊天時,所聽到的很少是對另一半的讚美和感謝,相反的,絕大多數都是對另一半的批評和數落。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把別人對我們做的好事視為理所當然,把別人對我們做的錯事視為罪大惡極,以致念念不忘。這種情形如果只是一個、兩個還可以理解,然而大多數如此,可能就得與本能扯上關係了,我不知道這會否是一種提防、一種警醒,以保護自己不會受害。


實例

認識一對熟齡夫妻,每次碰面閒聊時,幾乎都在「翻舊帳」,當年叫他買房,他硬是不肯,如果當年……叫他別讓孩子讀那所學校……參加同事婚禮,他竟然穿著土色的衣服……然後呢?兩人每每就這樣又槓上了,你還得又勸導又安慰的。


怪罪對方

熟年長者在回憶自己人生時,往往會把人生過得不如己願怪罪到另一半身上:因為他的想法或者他的做法,所以我今天才會落到這種境地(問題是這種境地在別人看來已經是極為順遂了,很受羨慕了。)就因為他們對對方有所不滿,因此每次都提到:如果對方能夠改變的話,今天應該要幸福、快樂很多。問題是他們念叨了數十年,對方改了沒?答案是:沒有!那對方還有可能改嗎?答案是:不可能!原因很簡單,念叨數十年了都沒發揮作用,那以後怎麼還會有用?那對方為何不改呢?因為他認為不必要或者不願意。不必要,因為他認為那不值得大驚小怪;不願意,因為他認為你只是在無理取鬧。只是你還在努力的企圖改變對方。


人人喜歡別人看到自己優點

打球時最大的體悟是:人人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出色表現,都希望別人沒看到自己的失色表現。表彰、宣揚他的出色表現—哇,這一球太棒了,太不可思議了—,對方即令再謙虛,再不想聲張,也掩不住自己的喜悅:只因為人家看到並指出了自己的出色一球;至於他偶或的失色表現,你就淡化—好可惜—或無視就對了。


小結

現在與內子相處時,也沿用打球時的體悟:只表彰、宣揚優點或出色表現,結果呢?更加能相互體諒,相處也變得更加圓融。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先生的父母病了,先生回老家獨力照顧,妻子獨自在家,開始過起獨自上班,獨自上健身房,獨自生活的日子,一段時間後,覺得沒先生在,自己一人,滿好的,提出了離婚。先生的親友,先生的部份同事,甚至妻子的親友,和妻子的部份同事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指責妻子的不是:妻子不是該照顧公婆嗎?妻子不是該照顧先生嗎
前言 為什麼有些人,不止活得久,而且還活得極為幸福?是天生如此?是教養所致?還是比較睿智?亦或比較幸運? 如何得知上述問題的答案呢?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直接訪問能找到的幸福人瑞了。《這一生,你要知道的5個祕密》就是作者訪問了二百多位幸福人瑞所得到的上述問題的結論。(想知內情請直接閱讀。) 人生
「愛自己」除了上文提及的"人我之分"外,還有"今昔之別"。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今昔之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過去發生過的事,一直放在心上,不放過,也不放下,也因此一直受到過去發生過的事的影響,曾經提及過的童年經驗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則是過去遇到的人或遇過的事,自己認為自己受委屈了,受寃枉了,受誤
前言 前文提及”愛自己”一詞,可以是區分人己—所以得時時提防別人侵擾,刻刻要注意自己權益—;也可以是視人如己—尊重、欣賞別人,別人也同樣的尊重、欣賞自己。(不必提防別人,也不必刻意維護自己。) 你對別人好,別人卻不對你好 或謂:自己尊重、欣賞別人,可是別人不見得尊重、欣賞自己,那怎麼辦
前言 113.5.23聯合報的家庭副刊,有篇堤娜寫的題為《一起孝順婆婆的人》,內容提到作者去做臉,結果美容師提到:在與客人閒聊的過程中(做臉時間很長),東嫌西嫌的難搞奧客,其看護大概也都是他們批評再三的;而親切體貼的貴客,其看護大概也都不錯。 作者有感而發,因為作者家也有一個外籍看護,對她的
前言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2021.3.19中美雙方在阿拉斯加舉行的會談。中美雙方代表在拜登政府上台後舉行的首次高層對話時,有相當長的時間是用來隔空喊話、互相批評。雙方的矛盾之深,觀點之異在會談之初即暴露無遺。也是在這場會談中,第一次見到所謂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那是楊潔箎在美方兩位代表闡述
前言 先生的父母病了,先生回老家獨力照顧,妻子獨自在家,開始過起獨自上班,獨自上健身房,獨自生活的日子,一段時間後,覺得沒先生在,自己一人,滿好的,提出了離婚。先生的親友,先生的部份同事,甚至妻子的親友,和妻子的部份同事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指責妻子的不是:妻子不是該照顧公婆嗎?妻子不是該照顧先生嗎
前言 為什麼有些人,不止活得久,而且還活得極為幸福?是天生如此?是教養所致?還是比較睿智?亦或比較幸運? 如何得知上述問題的答案呢?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直接訪問能找到的幸福人瑞了。《這一生,你要知道的5個祕密》就是作者訪問了二百多位幸福人瑞所得到的上述問題的結論。(想知內情請直接閱讀。) 人生
「愛自己」除了上文提及的"人我之分"外,還有"今昔之別"。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今昔之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過去發生過的事,一直放在心上,不放過,也不放下,也因此一直受到過去發生過的事的影響,曾經提及過的童年經驗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則是過去遇到的人或遇過的事,自己認為自己受委屈了,受寃枉了,受誤
前言 前文提及”愛自己”一詞,可以是區分人己—所以得時時提防別人侵擾,刻刻要注意自己權益—;也可以是視人如己—尊重、欣賞別人,別人也同樣的尊重、欣賞自己。(不必提防別人,也不必刻意維護自己。) 你對別人好,別人卻不對你好 或謂:自己尊重、欣賞別人,可是別人不見得尊重、欣賞自己,那怎麼辦
前言 113.5.23聯合報的家庭副刊,有篇堤娜寫的題為《一起孝順婆婆的人》,內容提到作者去做臉,結果美容師提到:在與客人閒聊的過程中(做臉時間很長),東嫌西嫌的難搞奧客,其看護大概也都是他們批評再三的;而親切體貼的貴客,其看護大概也都不錯。 作者有感而發,因為作者家也有一個外籍看護,對她的
前言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2021.3.19中美雙方在阿拉斯加舉行的會談。中美雙方代表在拜登政府上台後舉行的首次高層對話時,有相當長的時間是用來隔空喊話、互相批評。雙方的矛盾之深,觀點之異在會談之初即暴露無遺。也是在這場會談中,第一次見到所謂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那是楊潔箎在美方兩位代表闡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Thumbnail
長輩介紹的對象,出於義務交換LINE後聊了一兩個月,即使從對話中就發現彼此不太合,但不見面就會被家人說「沒見過怎麼知道」,但見過後沒什麼感覺,卻又會被說「才見一次怎麼知道」,就是知道喔,不管是第六感也好,合拍程度也好,這種心如止水的感覺,好不療癒!
Thumbnail
愛情只是某個年齡層的困擾吧。 千萬別這麼以為。 在一次餐敘閒聊中,一位髮色花白的長者講出「愛你的人你不愛」,以及接下來聽起來有幾分悲涼「你愛的人不愛你」...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我一直認為,人到一定的年紀,有一定的社會歷練,應該都懂得看人臉色,如果已經明顯的感覺到對方的不悅或無動於衷,就該收斂自己的言語或行為,的確,有時候我也會心直口快,說出了不該說的話,但至少我會自省,提醒自己以後講話不要那麼直白,別再犯同樣的錯 參加登山社後,也跟一個頗為照顧我的長輩加了Line,旁邊
Thumbnail
很多人在抱怨「經驗」沒有辦法「傳承」, 責怪一般人只剩「會說的嘴巴」,往往関上「能聽的耳朶」;如果有年齡差距或代間差距,面對長者有關經驗的訓諭,客氣一點的人,可能給你面子,作出傾聽狀,却完全沒把你基於經驗作的建議聽入心。態度差的,大有可能直接把你的話當空氣
前幾日與朋友聊天時,我與朋友訴說最近的煩惱... 我說 覺得和一位比我年長的友人有溝通上的問題, 我認為他總是期待他什麼都不說,別人就可以讀懂他的心思,因此覺得困擾,心想也許是年齡差異,有代溝吧... 幾天後,我正想著,為什麼我每次做什麼, 我的家人好像都不能支持我,了解我, 我明明做
許多人都疑惑:為何面對另一半/家人,心中明明有滿滿的愛,卻常常說沒兩句就劍拔弩張,快要吵起來呢?《家人使用說明書》介紹了心靈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對話技巧,教人如何展開建設性的溝通。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一位多年好友來家裡拜訪。除了聊聊彼此的近況,她也和我提起因為與長者一起居住而發生的一些摩擦,或是她無法接受卻必須忍耐的事情。我和家人聽完她的故事後,發現這是每一位和長者居住的家庭會面對的事物,於是也用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給好友。 往事重提 好友只要和家中長輩說起自己在生活或
Thumbnail
長幼有序是種禮貌的表現方式之一,如果你聊天的對象算是你長輩或前輩,在用詞與肢體語言方面,給予多一點尊重一定不會吃虧。 比如平輩用語就少用,即便你比較懂也不用表現出來。比如對方說了一件事情,你可回「確實如您所說」「了解」,會比回「原來是這樣」更有禮貌且尊重。 小小的語言差異,透露出你對輩分的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Thumbnail
長輩介紹的對象,出於義務交換LINE後聊了一兩個月,即使從對話中就發現彼此不太合,但不見面就會被家人說「沒見過怎麼知道」,但見過後沒什麼感覺,卻又會被說「才見一次怎麼知道」,就是知道喔,不管是第六感也好,合拍程度也好,這種心如止水的感覺,好不療癒!
Thumbnail
愛情只是某個年齡層的困擾吧。 千萬別這麼以為。 在一次餐敘閒聊中,一位髮色花白的長者講出「愛你的人你不愛」,以及接下來聽起來有幾分悲涼「你愛的人不愛你」...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我一直認為,人到一定的年紀,有一定的社會歷練,應該都懂得看人臉色,如果已經明顯的感覺到對方的不悅或無動於衷,就該收斂自己的言語或行為,的確,有時候我也會心直口快,說出了不該說的話,但至少我會自省,提醒自己以後講話不要那麼直白,別再犯同樣的錯 參加登山社後,也跟一個頗為照顧我的長輩加了Line,旁邊
Thumbnail
很多人在抱怨「經驗」沒有辦法「傳承」, 責怪一般人只剩「會說的嘴巴」,往往関上「能聽的耳朶」;如果有年齡差距或代間差距,面對長者有關經驗的訓諭,客氣一點的人,可能給你面子,作出傾聽狀,却完全沒把你基於經驗作的建議聽入心。態度差的,大有可能直接把你的話當空氣
前幾日與朋友聊天時,我與朋友訴說最近的煩惱... 我說 覺得和一位比我年長的友人有溝通上的問題, 我認為他總是期待他什麼都不說,別人就可以讀懂他的心思,因此覺得困擾,心想也許是年齡差異,有代溝吧... 幾天後,我正想著,為什麼我每次做什麼, 我的家人好像都不能支持我,了解我, 我明明做
許多人都疑惑:為何面對另一半/家人,心中明明有滿滿的愛,卻常常說沒兩句就劍拔弩張,快要吵起來呢?《家人使用說明書》介紹了心靈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對話技巧,教人如何展開建設性的溝通。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一位多年好友來家裡拜訪。除了聊聊彼此的近況,她也和我提起因為與長者一起居住而發生的一些摩擦,或是她無法接受卻必須忍耐的事情。我和家人聽完她的故事後,發現這是每一位和長者居住的家庭會面對的事物,於是也用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給好友。 往事重提 好友只要和家中長輩說起自己在生活或
Thumbnail
長幼有序是種禮貌的表現方式之一,如果你聊天的對象算是你長輩或前輩,在用詞與肢體語言方面,給予多一點尊重一定不會吃虧。 比如平輩用語就少用,即便你比較懂也不用表現出來。比如對方說了一件事情,你可回「確實如您所說」「了解」,會比回「原來是這樣」更有禮貌且尊重。 小小的語言差異,透露出你對輩分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