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限制性認知跟想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些低端限制性認知跟想法,對我來說都是滅除掉的與不會欣賞的人們:


1、認為須要很努力才能有所獲得


2、鎖死在賺錢的速度要快於父母老去的速度


3、拼事業賺錢是為了過好生活、給家人好生活


4、世界上最高級生命是人類


5、需要保持熱情與好心情(嚴重違反人性,不尊重、不接納基本人性)


6、標榜正能量口號(內在裡面活在形式上,二元對立。)


7、要做一個手心向下施予別人的人(狂妄高傲,二元對立,並非真正內心富足者。內裏是心靈乞丐)


還有很多


以上共同內裏就是「強調定義」


「定義」就是「限制性認知」


在現象界裡面自以為在做到什麼高端與富足,其實根本沒有創造力,形式主義與二元對立之外還有狂妄。


尤其是第7點,是完全閉塞的低能量思維,都是搬別人的形式來套用,自以為站在富足豐饒的虛妄高處,有一個可以被自己施予的對象就是嚴重的狂妄二元對立,這樣的思想才是乞討者,乞討別人給予「滿足自我有價值感」的能量來滋養自己。

————-

「價值」就是條件所成,只要落入「價值」審度就是去定義跟限制條件,這件事本身是中性,但用在自己與它物或他人之間的成就或交換輸送,就產生定義加上定義的束縛,緊縮化單體項目所感。


有形或無形價值都是「定義」,都是人的主觀去建立的「條件」,定義+條件 = 限制性認知


avatar-img
5會員
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U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幫助別人」的認知是非常低能量的思維 「分享」是高能量頻率 沒有對象,我們的「幫助」就沒有作用,就沒有「幫助」得以發生。 當有一個對象願意也能夠接受我們的提供或分享,是對方在成就我們的分享行為,對方值得自己感謝。 而以對方同意接受的立場,他們的思維其實就不管我方的事了,常理來
2024/06/17 顯化小事《座無虛席的自助餐,我一到達立刻出現位置!》 晚上去自助餐,瞄了一下很多人,但我就是想吃自助餐。 當我停好機車,往自助餐店走去的時候,我就想著(我要顯化)「我到的時候就有位置,還多一個椅子可以放安全帽。」一個路程大約想了兩次。 然後我到達店門口透過玻璃,
當你感到被尊重,就是真的被尊重; 當你覺得不被尊重,就是真的不被尊重。 以自己的第一道敏銳感受為準,不要再用大腦找證據,大腦能找的都是失真掉了的,會判斷與衡量過多的條件,再來阻塞自己的感受與直覺。 能夠做什麼處理,才是第二道事。 就算有旁人自認為好心相當公親或和事佬勸誡你
言行或態度上有意與無意去欺負、傷害別人的人,他們的張狂我直接穿過去觀到他們被覆藏的是痛苦與悲愴,然而欺凌盛氣下層是絕對的痛苦並不是本底質,本底仍然是清淨不動且無為的。
就,沒什麼好解釋「悟」這回事,所有地球上的人類都應聽聖嚴師父對關於開悟的說明,因為絕對正確。 至於為何我在禪七的某一個瞬間觀到無悟可開,那是因為
2022年我走在大廟裡面,幾乎每經過一尊神或神界的雕像都能感受到祂們的情緒,我心想情緒動盪地這麼厲害在這裡給人尊仰祈求?祂們自己都這樣不夠安定了,能給人們什麼? 整個廟裡的磁場是紊亂的,我去到過的每一間廟都是能量場混亂的,所以不可能去廟裡能感受到平靜,說平靜的人都是透過大腦自顧自的以為,除非是
「幫助別人」的認知是非常低能量的思維 「分享」是高能量頻率 沒有對象,我們的「幫助」就沒有作用,就沒有「幫助」得以發生。 當有一個對象願意也能夠接受我們的提供或分享,是對方在成就我們的分享行為,對方值得自己感謝。 而以對方同意接受的立場,他們的思維其實就不管我方的事了,常理來
2024/06/17 顯化小事《座無虛席的自助餐,我一到達立刻出現位置!》 晚上去自助餐,瞄了一下很多人,但我就是想吃自助餐。 當我停好機車,往自助餐店走去的時候,我就想著(我要顯化)「我到的時候就有位置,還多一個椅子可以放安全帽。」一個路程大約想了兩次。 然後我到達店門口透過玻璃,
當你感到被尊重,就是真的被尊重; 當你覺得不被尊重,就是真的不被尊重。 以自己的第一道敏銳感受為準,不要再用大腦找證據,大腦能找的都是失真掉了的,會判斷與衡量過多的條件,再來阻塞自己的感受與直覺。 能夠做什麼處理,才是第二道事。 就算有旁人自認為好心相當公親或和事佬勸誡你
言行或態度上有意與無意去欺負、傷害別人的人,他們的張狂我直接穿過去觀到他們被覆藏的是痛苦與悲愴,然而欺凌盛氣下層是絕對的痛苦並不是本底質,本底仍然是清淨不動且無為的。
就,沒什麼好解釋「悟」這回事,所有地球上的人類都應聽聖嚴師父對關於開悟的說明,因為絕對正確。 至於為何我在禪七的某一個瞬間觀到無悟可開,那是因為
2022年我走在大廟裡面,幾乎每經過一尊神或神界的雕像都能感受到祂們的情緒,我心想情緒動盪地這麼厲害在這裡給人尊仰祈求?祂們自己都這樣不夠安定了,能給人們什麼? 整個廟裡的磁場是紊亂的,我去到過的每一間廟都是能量場混亂的,所以不可能去廟裡能感受到平靜,說平靜的人都是透過大腦自顧自的以為,除非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限制性信念,就是一種存在於我們在心裡面的壞習慣, 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值得成功,或者害怕失敗。 這樣的思考習慣,可能來自我們的過去經歷,或者別人的影響, 會妨礙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Thumbnail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實力駕馭不了你的目標,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 沉著的面對夢想而不是浮燥,夢想是自我沉澱再透過生活的累積。 「價值觀」來自於我們對於身處的世界、人生以及事物而對是非對錯的看法。 一個人的成就、價值不一定是社會意義上的成功,通於追求優秀的人是
Thumbnail
突然發現限制性信念害人不淺,限制性信念等於固定思維,它會讓你原地踏步或是變得更糟糕。
Thumbnail
跟隨自己的心,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別看,給心靈保有足夠的空間。
Thumbnail
有的人看起來似乎毫不費力,就能吸引到成功、富足和成就,有的人則是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嶄露頭角,而有的人認為富貴是有錢人的權利,總為自己的不行動,找藉口推諉。 為什麼會這樣呢?非凡與平凡的主要差別,在於是否能理解「思想的創造力量」。 一個人能夠在想像中創造的事情,沒有什麼是不能實現的,我們所
定性不夠,還是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我不想再成為「過度得體」或「中庸之上」的人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限制性信念,就是一種存在於我們在心裡面的壞習慣, 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值得成功,或者害怕失敗。 這樣的思考習慣,可能來自我們的過去經歷,或者別人的影響, 會妨礙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Thumbnail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實力駕馭不了你的目標,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 沉著的面對夢想而不是浮燥,夢想是自我沉澱再透過生活的累積。 「價值觀」來自於我們對於身處的世界、人生以及事物而對是非對錯的看法。 一個人的成就、價值不一定是社會意義上的成功,通於追求優秀的人是
Thumbnail
突然發現限制性信念害人不淺,限制性信念等於固定思維,它會讓你原地踏步或是變得更糟糕。
Thumbnail
跟隨自己的心,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別看,給心靈保有足夠的空間。
Thumbnail
有的人看起來似乎毫不費力,就能吸引到成功、富足和成就,有的人則是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嶄露頭角,而有的人認為富貴是有錢人的權利,總為自己的不行動,找藉口推諉。 為什麼會這樣呢?非凡與平凡的主要差別,在於是否能理解「思想的創造力量」。 一個人能夠在想像中創造的事情,沒有什麼是不能實現的,我們所
定性不夠,還是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我不想再成為「過度得體」或「中庸之上」的人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