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索職涯及慢吞吞找工作期間,我看見一個恐懼。
「我擔心我的職場價值,會隨著工作空窗期而降低。」
從紐西蘭打工度假開始算起來,我脫離傳統職涯已進入第九個月。而打工度假回來完全沒有工作,也邁入第三個月。
時間的壓力好像大型背景布幕,即便現在我活地好好的,它仍在後面運轉。「這樣拖下去不行,要趕快動起來,不然就要被市場淘汰了」的想法不時竄出。
就線性時間來看,技巧都是需要累積才會越來越厲害,也要持續動手做才能維持熟悉度。我現在專注的是內在旅程,但外在所謂的職涯硬實力(行銷啦、公關啦),不只沒有原地踏步,反而因生疏而倒退。
即便內在成長是我的熱情所在,我仍想不通這到底能帶給我什麼。難道會有公司說:「你內在蠻強壯的耶,蠻有覺知的喔,適合來擔任我們公司的XX職位」?
結果剛才聽到 Darryl Anka 分享巴夏的訊息,意思是豐盛不是只有一個面向(錢),豐盛可能還包含其他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像是想像力、溝通能力,甚至是共時性。既然這樣,我現在專注的內在韌性,當然也可以定義為豐盛呀!
重新定義後,頭腦比較可以相信我真的有在成長,有在累積/創造價值。只是這樣的價值,能找到怎樣的工作?或許是跳脫傳統的那種。這意味著我應該要重新設定期待值和求職管道嗎?
今天的思維轉換金句: #擴大豐盛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