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嘗試學習新東西的每個研究所碩博士生,都應該掌握的「好好失敗」框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勇於嘗試學習新東西的每個研究所碩博士生,都應該掌握的「好好失敗」框架:


1. 克服厭惡 (Aversion):

-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Amy Edmondson在《Right Kind of Wrong: The Science of Failing Well》中指出,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2. 理解失敗類型 (Failure Types):

- 很多人會因為對失敗的困惑而不知所措,這是因為我們缺乏簡單實用的框架來區分不同的失敗類型。Edmondson在書中提出了理解並區分不同失敗類型的重要性,例如策略性失敗、實驗性失敗和可預見的失敗等。透過這樣的框架,我們能更清晰地看待失敗,找出改進的方向。了解失敗的類型有助於我們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不再把所有失敗都視為同樣的錯誤,而是能夠從中獲得不同的學習經驗。


3. 克服社會污名化 (Social Stigma of Failure):

- 社會對失敗的污名化讓我們害怕被評判,進而不敢冒險嘗試新的事物。這種恐懼使我們停滯不前。理解並克服這種社會對失敗的污名化,能讓我們更勇敢地接受挑戰,從失敗中獲得寶貴的經驗。Edmondson指出,失敗常常被視為個人的缺陷,但事實上,失敗是學習和創新的必經之路。我們需要改變對失敗的看法,將其視為成長的一部分,並在社會中推廣這種觀念,使更多人能勇敢面對失敗。


你還有什麼其他的框架來幫助大家愈挫愈勇嗎?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Nick Milo 的寫作都很隨性, 很難看到他對自己的用字有比較準確的定義, 導致我雖然加入社群很久了, 但總覺得他每次講的東西都跟上次不一樣。 不過Nick Milo 這種不嚴謹的習慣, 也讓他每次都能跑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想法, 每次的工作坊都能學到蠻多有趣的概念。
當時大二為增進日文聽力,我還會每個月去唱日文卡拉ok。 從慢歌逐漸能駕馭快歌,當你能自然說出日語, 聽力也會更上一層樓。 另外,觀察自己能聽到的完整句子, 然後去看一下那個完整句,對應了什麼文法, 這樣就可以連結回 JLPT N5-N1的教材, 這樣隨機去讀文法,學習也會變得很有趣。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解構 (Deconstruction),簡單說,就是打破二元對立。」 「世界上總有人宣揚各種二元對立--善與惡,真與假,高雅與通俗,主流與非主流--說一個高級,一個低級,說一個中心,一個邊緣。」 「解構,就是要打破這種觀念。」 「二元對立都是人為構建的概念,不是真實的情況。」
1. 筆記本 (Notebook) : - 筆記本的特徵是照順序保存,主要用途是作業紀錄。這種方式適合用來記錄課堂筆記或實驗數據,讓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有序。筆記本的有序性有助於追蹤學習進度,方便回顧和整理資料。從台大到普渡大學,我發現很多同學都習慣使用筆記本,特別是在記錄長期研究項目時。
第1層(Rootfile):原稿,生活紀錄資料,連結集錦,書單。 第2層:對第1層的內容做分類。例如將「原稿」進一步分成「書籍」「連載」「其他」。 第3層:對第2層的內容做個體化。例如將「書籍」進一步具體為書的名字。 第4層:對第3層的內容做結構化。 第5層:對第4層的內容做細節化。
Nick Milo 的寫作都很隨性, 很難看到他對自己的用字有比較準確的定義, 導致我雖然加入社群很久了, 但總覺得他每次講的東西都跟上次不一樣。 不過Nick Milo 這種不嚴謹的習慣, 也讓他每次都能跑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想法, 每次的工作坊都能學到蠻多有趣的概念。
當時大二為增進日文聽力,我還會每個月去唱日文卡拉ok。 從慢歌逐漸能駕馭快歌,當你能自然說出日語, 聽力也會更上一層樓。 另外,觀察自己能聽到的完整句子, 然後去看一下那個完整句,對應了什麼文法, 這樣就可以連結回 JLPT N5-N1的教材, 這樣隨機去讀文法,學習也會變得很有趣。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解構 (Deconstruction),簡單說,就是打破二元對立。」 「世界上總有人宣揚各種二元對立--善與惡,真與假,高雅與通俗,主流與非主流--說一個高級,一個低級,說一個中心,一個邊緣。」 「解構,就是要打破這種觀念。」 「二元對立都是人為構建的概念,不是真實的情況。」
1. 筆記本 (Notebook) : - 筆記本的特徵是照順序保存,主要用途是作業紀錄。這種方式適合用來記錄課堂筆記或實驗數據,讓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有序。筆記本的有序性有助於追蹤學習進度,方便回顧和整理資料。從台大到普渡大學,我發現很多同學都習慣使用筆記本,特別是在記錄長期研究項目時。
第1層(Rootfile):原稿,生活紀錄資料,連結集錦,書單。 第2層:對第1層的內容做分類。例如將「原稿」進一步分成「書籍」「連載」「其他」。 第3層:對第2層的內容做個體化。例如將「書籍」進一步具體為書的名字。 第4層:對第3層的內容做結構化。 第5層:對第4層的內容做細節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很害怕做一件事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那件事成功之後對你來說只有一種好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想嘗試新事物,卻總是猶豫不決,因為害怕犯錯。 其實不管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我們常常被『不能犯錯』的想法給束縛住。 有時候,我們積累的經驗反而成了包袱,讓我們不敢跨出舒適圈,不敢去嘗試。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對於那些一直努力但還沒成功的人,不要灰心 你只是比別人慢一些到達成功而已 每次吸取失敗的經驗,都讓你更接近成功一步 這些寶貴的養分會成為你未來成功的基石 無論是創業、職場晉升、經營自媒體,還是追求其他目標 擁有越多失敗經驗,你應該越感到高興
最近常常思考失敗是什麼,以及如何面對失敗。進到研究所後,不管是上課,還是文獻閱讀,都遇到很多困難。自己會不會肄業?會不會讓爸媽失望?肄業之後的路又該怎麼走?思考了很多未來的事情。每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這些想法會不受控制的浮現出來。但是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的,不管是撞到頭破血流,還是原地踏步,我們最終一死
Thumbnail
失敗是人生必經 失敗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反而應該勇敢地面對它,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但要實現夢想並不容易。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 失敗並不可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和退縮。每個人都有自
Thumbnail
正視失敗並非易事,但只有正視失敗,才能獲得成長的學習機會。逃避失敗只會阻礙個人的成長,而理解、支持和鼓勵是幫助他人正視失敗,從中汲取經驗的關鍵。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當想到「所有的挫折,都是為找到更好的方法。」時,才懂得失敗為成功之母是真理。
Thumbnail
 :你不僅害怕失敗,你也害怕成功! :...... :坦然面對失敗,這事並不容易。 :那可以怎麼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很害怕做一件事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那件事成功之後對你來說只有一種好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想嘗試新事物,卻總是猶豫不決,因為害怕犯錯。 其實不管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我們常常被『不能犯錯』的想法給束縛住。 有時候,我們積累的經驗反而成了包袱,讓我們不敢跨出舒適圈,不敢去嘗試。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對於那些一直努力但還沒成功的人,不要灰心 你只是比別人慢一些到達成功而已 每次吸取失敗的經驗,都讓你更接近成功一步 這些寶貴的養分會成為你未來成功的基石 無論是創業、職場晉升、經營自媒體,還是追求其他目標 擁有越多失敗經驗,你應該越感到高興
最近常常思考失敗是什麼,以及如何面對失敗。進到研究所後,不管是上課,還是文獻閱讀,都遇到很多困難。自己會不會肄業?會不會讓爸媽失望?肄業之後的路又該怎麼走?思考了很多未來的事情。每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這些想法會不受控制的浮現出來。但是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的,不管是撞到頭破血流,還是原地踏步,我們最終一死
Thumbnail
失敗是人生必經 失敗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反而應該勇敢地面對它,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但要實現夢想並不容易。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 失敗並不可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和退縮。每個人都有自
Thumbnail
正視失敗並非易事,但只有正視失敗,才能獲得成長的學習機會。逃避失敗只會阻礙個人的成長,而理解、支持和鼓勵是幫助他人正視失敗,從中汲取經驗的關鍵。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當想到「所有的挫折,都是為找到更好的方法。」時,才懂得失敗為成功之母是真理。
Thumbnail
 :你不僅害怕失敗,你也害怕成功! :...... :坦然面對失敗,這事並不容易。 :那可以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