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再一個月的甜蜜期,還是以分手收場,雙方都有努力,我也不能說什麼——真的是這樣嗎?我還是要實話實說,雙方都有對方的手機號碼,從來不見她主動打電話給我過,跟我視訊,陪我聊天,沒牽過手,沒接過吻,更沒有想辦法去請假見面過,她願意放棄在遠方來台北,但不代表這些叫做「交往」,所以我還是只能說「蜜月期」。
我只是短暫嘗試愛情的甜蜜滋味,但其實並沒有辦法去化解這社會之間最深層的誤解與溝通,說要好好溝通的是她,結果也是我要聽她的話,其實雙方都應該去協調,去思考,去找出一個適合我們的相處方式,可是呢?一個強勢的女生要她低下頭好好聽進我說的話可能很難,你在氣頭上,從來總認為對方說的都是藉口與廢話,那麼你真的不願意「溝通」。這讓我想到以前認識的女生,也總是讓我很生氣,她雖然一直道歉,但是導致沒聯絡的原因不是因為這個,而是她也被動地不願意去牽起這條「線路」,於是當然就是不了了之。
我的感情路很坎坷,喜歡我的人一直沒有碰到,也不願意坐下來好好溝通,不喜歡我的人,我永遠都在扮演男生的角色,每天只想要關心對方,了解對方,想話題。以上這些,其實我都很累,我只想找個人在晚年可以陪伴聊天,可以有個人依靠扶持就這樣而已,不過現代的台灣女生的物質慾望普遍來說都很高,我沒有碰到過低物質欲的女生(如果有,歡迎你告訴我),要高額存款我沒有,要有車子我沒有,要有獨立房子我也沒有,如果沒有這些——我還情願多存錢娶一個外籍新娘比較快(雖然也是有很多問題要克服),看了很多網友的「心得」,總覺得現代人要提升結婚率,真正的問題真的都是現代人的連結真的很不值得一提。
因為你不在乎,你怎麼會在乎?我在第三層去看人際連結,那種脆弱清晰可見,第一次見面用餐的網友,照理說除了彼此加 LINE 之外,應該還有下一次的連結,但可惜——也是最後一次的聚餐。那麼加 LINE 的意義又是什麼?誰能告訴我?不管是男是女都沒有意義,因為你永遠不會去期待下一次的用餐,你永遠只會把你自己放在第一順位,你的生活勝過其他人的生活,這社會該是說自私,還是愛自己所導致這樣的原因?
你愛自己,我愛自己,每一個人都愛自己,社會不會更好,期待進步沒有意義,說穿了也是空泛的意義,如果真的夠好,夠快樂,我出門應該可以看到快樂的人們,高興的店家,還有處處有禮貌的人群,但我就沒看到,不管是鬧區還是郊區,每一個人其實都煩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三餐與柴米油鹽醬醋茶,所有的生活需求與心理狀態。政治紛紛擾擾,帶有偏見的人只是在遇到溫和派之後我們沒有察覺到——但多數人來說也都是。
怎麼樣才能更好?我不知道,因為意義容易去建設,也容易去詆毀,我說過,你要活得有快樂有尊嚴,偽意義可以很明顯告訴你那叫做意義,就像月暈效應那樣地被放大成為一種一撇意義一樣清晰可見,但你真的快樂嗎?生氣的當下,你拉不下臉說道歉嗎?還是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不承認自己是錯的?面子重要?還是擦拭眼淚的面紙重要?
你活在自己的小宇宙,絲毫沒看見外在的真實宇宙,你不曾抬頭望一眼天際線,不曾抬頭看天空的雲層,眼中只有自己的生活與事業,你是為了什麼而生活?更好?我必須用很難聽的話來說,你只是在騙你自己,廢話說久了那種名正言順的正確感與合理感。每一個人都認為不過如此,並沒有讓整個世界受到真正合理的公平對待,不只是在台灣,日本的少子化,南韓的性別差異化,以及整個世界的父權體制下一個男女分差制度,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地球的危機可不能只受到這樣的分權就岌岌可危,因為我們想要讓性別平等,卻用性別基本去思考已經沒有效力,有些人就是擺脫不了性別的基本觀念,所以才恐同。然而,去問問大部分的性別的男女,我們都可以看到男男與女女的兩者是多麽顯著差異化——而導致性別平等這件事越來越顯得很困難。
每一個人都只想到自己,或是大部分都只想到自己,我們與我們的如果要社會上施行,正確的「步驟」我說了再多,你真的有在聽?因為我提過連結上的種種問題,就像在思考我們與我們的分權點是在於我們可否用跳脫出來的第三者觀點是共同思考我們現在的存在問題?誰真正該解救?每一個人都想要分杯羹,誰又該第一個先拿到?你不是難民,很難體會一個人在外沒東西吃,連家當也帶不齊全的窘迫,要先要逃難。戰爭的危機其實一觸即發,只差沒有按下按鈕而已。糧食造成的人道救助從來沒有到位過,我常常看著肚子腫大的孩童,手臂的寬度幾乎不能再用尺測量,已經快到餓死的邊緣,可惜這一個生命就這樣撒手人寰。
每天都有人病死,餓死,被不知名的原因給殺死,總之不管死亡的原因是什麼,死前的那一刻才顯得最不捨,才是有很多話想要說的時刻,來不及說再見,因為你沒有想到,見不見得到明天的陽光不知道,我們閉上眼的下一秒就可能被砲彈波及而喪命,地下碉堡要藏多久才能見到陽光?還是我們在期待世界和平這件事,基本上就是文字上的「世界和平」?
想想〈遲早的事〉吧?那可能真的會實現嗎?有這個可能性,我們看見另一個陽光,另一個就是黑夜,事實呈現兩種反差,就像怪奇物語的顛倒世界一樣,就是一個充滿恐懼與顫慄的世界,沒有希望可言。然而回到現實世界中,我們努力握著希望的燈泡同時,就用盡心力也無法維持燈泡的熱度,而讓它持續發光,照亮我們需要的範圍——那些範圍之外的人呢?自力救濟,好自為之吧?
這很冷血嗎?算是嗎?再多的魚,再多的餅,也分給不了再多的人「吃飽」,每一個人食慾不同,總有人嫌不好吃,總有人嫌吃膩了,總有人嫌東嫌西,就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理由。但這就是社會的實際狀況啊?街友一定會有,重點是怎麼管理?總有人不喜歡「被收容」,總有人喜歡到處閒逛,不愛洗澡,更沒有地方睡覺,甚至連厚紙板也沒有。社會的兩端,是看見人情人暖在現代社會最無盡的悲哀。
這是事實吧?還是我們看見的事實?你有你認定的事實,我有我認定的事實,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伊斯蘭信徒不容許世俗主義,但世俗主義卻容不下他們全部的最終信仰,除非他們沒那麼有信仰與虔誠。站在宗教本身之外,該信仰全部真主的話,還是我們可以信服一部分的話,並且合理懷疑真主的目的不是於此?懷疑耶穌基督,懷疑上帝,甚至佛祖,任何一個最高殿堂的唯一真神,我們該怎麼去真正認為我們現在的話與行為真正讓我們明白我們終究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必須要信奉於祂,而不該相信我們究竟是誰,到底在幹嘛?認識自己,明白內心的靈魂深處?
因為我死過,所以我不會一直談論我的瀕死經驗,不然總是有人不相信我的真實故事,都以為我在大做文章。但生死本身,我卻很明白,因為真正死過又活過來的人,真正該明白死亡的瞬間,我們真正在了解什麼與發酵什麼,好讓我們能夠活過這一場瞬間。否則,不然為何物質欲滿天飛的年代,我們期待物質的豐富,卻不能豐富我們內心的快樂與真正的感動?也否則大餐如果能夠天天吃,那麼你怎麼會期待家鄉味與內心的那種平常不過的味道?到底是歐式自助餐比較美味?還是一碗滷肉飯比較夠香?
現代人對於美食,對於健康,對於外在的那種提升自己的氣質美,都能夠掌握,就像化身在旅行的外景節目主持人一樣,每天吃香喝辣,到處玩,到處打卡,介紹熱門景點,順道吃桌上的「滿漢全席」,然後製作單位買單。每一個人想要這樣,生活成了一種外在嚮往的一種表面上的優雅美學概念,也就像我們在生活中,那種到處處紀念與遊玩的憧憬理念,充其量都只是為了自己生活更「美」,然後再來看看我們要的進步美,生活到了最後,大概只有宛如旅行生活讓人活在「蜜月期」中,就像我的愛情蜜月之旅——我活在泡泡裡,我也看見泡泡外不懂我。
這就是生活本身嗎?大概是吧?事實產生的巨大力量就宛如我們生活在自己認知的範圍圈圈裡,很難徹底跳脫,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無法去看看那些與我們相反過生活的人的心理狀態,因為你也很難懂,而且你也不會,更是不願意,關心街友的人們不能拍攝一段影片就叫做我關心你的生活,也同樣的,那些被脅迫,被關押的政治囚犯,還有各種的第三世界的人們,不是給食物吃,或是給他們工作做,給他們該需要的就叫做化解人道危機,幫助他們。地球本身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分水嶺,垃圾與回收垃圾的人兩邊很難形成共識,於是這樣循環下去,製造出來的與回收出來的,到底是「夠用」還是不夠用——當然是夠用——只是就像擠壓變成的塑膠,或是溶解在一起的材質,你也分不開,只能當作「垃圾」……
至於我是否可以找到永久的真愛?我不知道,還是又來一個蜜月期呢?(所以我從來沒有女友過,我也不承認她是我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