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菁華開示 - 成聖成賢靠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世法、佛法的成就,古聖先賢的教誨,在中國實驗了五千年,通過檢驗的,說明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教學的原理原則是什麼?就是中國古人講的孝道跟師道。孝道表現在敬祖宗,師道表現在尊師重道,為什麼要尊師?尊師的目的是重道,師是代表道的。

一個人他能成聖成賢靠什麼?就靠這兩個人。父母教兒女,他教兒女的核心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尊重老師,就是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中心的理念是什麼?是孝順父母。孝順父母,父母不好講「我是你的父母,你應該孝順我」,兒子說「我為什麼要孝順你?」不好講,要外人講,這樣教成功的。老師也不好意思說,「我是老師,你是學生,你要尊重我。」這說不出口的,這話得父母說。所以兩個人把這個學生教好,把人教好,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表演,表演是為小孩。



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好像是六歲進學堂,學堂是私塾,在我一個親戚姑母家裡那個祠堂。那祠堂現在也沒有了,我回去看的時候沒有了,是一塊平地。進學校的頭一天,父親帶著我,帶了一點禮物供養老師的,學堂同學三十幾個人,人數不多,三十幾個人,都已經站在禮堂,禮堂就是祭祖先的大殿,當中供了一個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同學站在兩邊,老師站在上面,我們新來的學生先拜孔子的神位,沒孔子像,向孔子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清朝時候的大禮。拜完孔子之後,我父親請老師上座,坐在孔子牌位的前面,我父親帶著我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再送上禮物。就這麼一個表演,我們一生不能忘記,一生對於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那個尊重的心自然就生起來,所以一堂課,這教育多重要。每一個同學進來,以後有新的同學進來,我們算是老同學站在旁邊看一遍,每一次學生來的時候,這個禮節我們就看一遍,看熟了,一生當中從內心裡面尊敬老師。對於道學看得比什麼都重。



以後我到台灣,你看看我親近方老師,親近章嘉大師、李老師,好像都很投緣,其實是什麼?其實是尊師,我心裡很清楚。這個清楚不是當時,是隔了十幾二十年,我明白了,老師素昧生平,一見面就那麼好的印象,就給我那麼好的待遇。特別是方老師跟章嘉大師,就叫我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給我兩個小時單獨上課,這我們作夢都不敢想的,什麼原因?尊師重道。大概現在學校的學生,對老師沒有像我那樣的恭敬心。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是說什麼?老師很想教你,你能不能接受?老師從什麼地方看到你能接受?看你誠敬。真的一分誠敬你得一分,十分誠敬得十分,我們對老師沒有十分,也得有個八、九分,所以老師很滿意。



老師一生他唯一的一個目標就是想傳道,有人把他東西傳下去,後繼有人。這中國古人講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的東西沒有人傳,他一生的遺憾。實在找不到人的時候那只有著書、著作,著作流傳下去之後,看看以後的人,有緣的人,讀到他的書,真看懂了,幫助他成就。所以遇到有這個緣分的人,不會捨棄的,老師一定抓得很緊。我們在那個環境當中,跟老師不認識,一分錢的學費沒繳,特別開課教我,不讓我們到學校去旁聽。所以我們這一生有這麼一點小小的成就,不能不感謝老師,念念不忘老師。我學習,上課是跟同學們分享,我學習的感想、我學習的心得給諸位做報告,我都會把我的老師照片放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們做匯報,我沒有一天離開老師。老師的教誨,我一定是盡心盡力努力去兌現,落實到生活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人的一生成就靠父母、靠老師。



所以不孝父母的人,在這個世間肯定是一無所成;不懂得尊師重道的,他一定學不到東西,無論是世法、佛法,沒有例外的。現代的人對老師輕慢,所以世出世間的學術會斷掉!

如果這個聖學斷掉之後,這個社會就一片黑暗,這就是世界末日的徵兆,世界末日的現象,你說多可怕。怎麼樣拯救這危機,沒有別的,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努力學習古聖先賢,救了自己。自己這一生即使不求生西方淨土,來生也在天上不是在人間,人間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你的福報,欲望沒斷你在欲界天,五欲要是很淡薄的話,你會生色界天。如果是念佛遇到淨土法門,你肯定到極樂世界,一生作佛去了,這是究竟的圓滿。



◎​慧林 部落格:

https://heartlaw.pixnet.net/blog/listall/1


raw-image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我佛這位家教十分慈悲,我想祂的時候就來,我翹課祂就離開。
Thumbnail
來到這個世間幾十年,從小到大都沒有經過戰爭、疾病,能夠長大,有學問、學養就不錯了,還去學佛。學佛了,等到經教通達或親近依止善知識明師,等學到一定的程度,要把佛法弘揚出去,很多都到中老年了。有的法緣還不好,弘法時間一點點。所以,努力地修行,興辦弘化弘法的佛行事業,這非常重要。大家應該截長補短,
Thumbnail
佛曾開示弟子:「假如將所有財寶堆起直到天上,用以布施,其福德不如竭盡所能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德。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孝順父母的五法:一、奉養雙親,給予三餐溫飽;二、養父母的身,照顧關懷健康;三、養父母的心,不讓父母擔心、操心;四、養父母的志,為父母締結佛緣,生發理智、減少煩惱;五、養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
Thumbnail
積功德方法|什麼是孝順? 孝順的意思 「孝」是報答父母之恩德的名詞。父母待我有恩,我當時時刻刻想要報恩;父母待我有德,我當時時刻刻感念父母的德;父母待我有情有義,我當拿著情義去還報父母。但求良心上,毫無缺欠,就是「孝」。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古德云:「百善孝為先。」 慈悲的 龍德上師在開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提到:「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 對於佛弟子來說,
Thumbnail
「百善首推孝為先,孝心可感格蒼天,人能行孝吉祥報,財子壽臻福澤全。」古聖說:「百善孝為先。」又說:「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立身之道。」 「孝」字涵義至廣,自「立身行道,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究竟涅槃,度親出苦。 」 無一不與孝道有關。 一般人但知儒家提倡孝道,卻不知佛教也最注重孝道,孝道是佛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我佛這位家教十分慈悲,我想祂的時候就來,我翹課祂就離開。
Thumbnail
來到這個世間幾十年,從小到大都沒有經過戰爭、疾病,能夠長大,有學問、學養就不錯了,還去學佛。學佛了,等到經教通達或親近依止善知識明師,等學到一定的程度,要把佛法弘揚出去,很多都到中老年了。有的法緣還不好,弘法時間一點點。所以,努力地修行,興辦弘化弘法的佛行事業,這非常重要。大家應該截長補短,
Thumbnail
佛曾開示弟子:「假如將所有財寶堆起直到天上,用以布施,其福德不如竭盡所能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德。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孝順父母的五法:一、奉養雙親,給予三餐溫飽;二、養父母的身,照顧關懷健康;三、養父母的心,不讓父母擔心、操心;四、養父母的志,為父母締結佛緣,生發理智、減少煩惱;五、養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
Thumbnail
積功德方法|什麼是孝順? 孝順的意思 「孝」是報答父母之恩德的名詞。父母待我有恩,我當時時刻刻想要報恩;父母待我有德,我當時時刻刻感念父母的德;父母待我有情有義,我當拿著情義去還報父母。但求良心上,毫無缺欠,就是「孝」。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古德云:「百善孝為先。」 慈悲的 龍德上師在開示《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提到:「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 對於佛弟子來說,
Thumbnail
「百善首推孝為先,孝心可感格蒼天,人能行孝吉祥報,財子壽臻福澤全。」古聖說:「百善孝為先。」又說:「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立身之道。」 「孝」字涵義至廣,自「立身行道,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究竟涅槃,度親出苦。 」 無一不與孝道有關。 一般人但知儒家提倡孝道,卻不知佛教也最注重孝道,孝道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