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歲正處於人生壯年的我,應該買長照險嗎?擔心老後失能,但保費又好貴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份工作離職那天,隔壁同事突然有點不好意思地開口:「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你覺得我應該買長照險嗎?」

30-40歲這群人,是職場、家庭的中堅份子,一方面要負擔家中的生計,另一方面又要開始為自己的退休計劃做打算。試想一份薪水同時要付生活費、子女教育費、父母孝親費,又要存錢投資,如果這時有保險業務員問你要不要買長照險,到底該如何決定呢?

如果收入夠高,當然就不用思考,什麼保險都可以買。只可惜對多數人而言,經濟資源不可能是無限的。理財,就是用有限的預算,藉由分配在適當的工具,達到個人想要的最佳成果。

買長照險之前,先了解什麼叫「長期照顧狀態」?

在考慮買長照險之前,要先了解這種保單會啟動理賠的情境。所謂的「長照狀態」,指的是:

經專科醫師依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或依其它臨床專業評量表診斷判定其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及更衣等6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s)持續存有三項(含)以上之障礙,或者係指被保險人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為持續失智狀態,且依臨床失智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Scale, CDR)評估達中度(含)以上(即CDR大於或等於2分,非各分項總和)者。

以上這段話翻成白話文,就是指當你無法自理日常生活,進食、行動、洗澡都有困難,可能需要有居家看護或入住機構時,才叫做所謂的的「長照狀態」。如果只是輕度失智,或者正常衰老動作變慢,但還可以自己吃飯、走路、換衣服、洗澡,只是家人不放心,那還不算「長照狀態」。

我應該要買長照險嗎?問自己這2個問題

該不該買長照險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的正確答案,不過,我認為可以從幾個問題思考:

1.家族中有長輩失能嗎?原因是什麼?

從過去跑醫療現地經驗,可以觀察到會造成老年失能的主要疾病有兩大類,一種和不良生活習慣關係較大,包括中風、肌少症、骨質疏鬆後骨折等慢性疾病;另一種則和基因遺傳關係較大,例如帕金森氏症、失智⋯⋯等。

如果家族中長輩失能原因是前者,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就正視自己的生活型態,盡可能減少風險因子。均衡飲食、多運動,及早開始重訓儲存肌肉。一位醫師說過一句我很認同的話:重訓的花費很貴,但至少是用在自己身上,長照險卻是付給別人,自己躺在床上。

但如果因為家族病史、遺傳等因素,你有較高的風險,可能罹患失智、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導致老後失能,就可以考慮購買長照險轉移長照的財務風險。

2.你繳了長照險的保費,還有錢支付其他費用嗎?


保險公司的網站可以比較各家保單,大家可以自己試算。我隨機挑了某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檢視,該保單的設計是:如果等到了長照狀態時,希望每月可給付5萬元,最多給付16次(也就是可以支付你長照費用16年的意思)約需年繳保費10萬元,相當於每月6000元。

如前所述,30-40歲可能是人生中開銷最大的一個階段,如果每月都要繳長照險的保費,勢必會排擠其他支出。當下的生活品質、子女成長必須的教育費,甚至老去的父母迫在眉睫的照顧費⋯⋯。每個人的需求優先順序不同,這題答案只有自己能回答。

3.不工作以後,你一個月可以付得出4-5萬元的費用嗎?


以2024年的物價來算,若要入住長照機構或者聘請24小時的看護,每月需要4-5萬元,折合下來一年支出約48-60萬元。(現年30-40歲的我們真的需要用到這筆錢時,大概會需要更高的預算。不過此處先用這樣的金額估計。)

想要付出這筆4-5萬元的費用,買長照險並不是唯一的方法。大家不妨算算自己的投資組合,到了你70-80歲時,有可能帶給你每月4-5萬元的被動收入嗎?或者,假設活到100歲,而80-100歲這20年期間處於失能狀態,開銷約1200萬元,屆時你的存款夠用嗎?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達成。

簡單做個小結:保險很重要,但我們的人生中還有很多要花錢的項目。想填補老後可能的長照支出,方法不只一種。衡量自己的風險、資源,才能做理性的選擇。

avatar-img
9會員
44內容數
「三十多歲的單身女人,人生的困擾很多,多半與婚姻無關。除了憂國憂民之外,我們的困擾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體重、工作、錢——或者花錢。」分享關於賺錢、花錢,各種關於金錢世界的所思所想。(引言出自柯裕棻著,《青春無法歸類》) 聯繫請來信:gracechronicle@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ney Talks 的其他內容
不論是剛出社會或轉職,相信都會被人資問到「是否要自提勞退6%」的問題。但勞保跟勞退到底差在哪?勞退會倒掉嗎?為什麼要自提勞退?本文提供3個思考點,幫助大家做出更好的決策。
暢銷書《持續買進》作者Nick Maggiulli是資料科學家,全書內容引用了很多研究報告和數據,但淺顯易懂,很適合作為剛開始探索理財領域的新手閱讀,依循書中列出的步驟建立穩健的財務基礎。本文列出4個我覺得頗有啟發的新觀念。
關於我是如何從一個對錢無感的文藝青年,變成一個市儈大人的簡短回顧史。
報稅是盤點收入的季節。每月薪資差不多、生活型態也沒有太大變化,卻總是存不到錢?怎麼回事?
結婚真的可以節稅嗎?節稅多少?夫妻合併申報實際上要怎麼報?
本篇談談投資學有名的「72法則」,如何算出讓資產翻倍所需的報酬率?
不論是剛出社會或轉職,相信都會被人資問到「是否要自提勞退6%」的問題。但勞保跟勞退到底差在哪?勞退會倒掉嗎?為什麼要自提勞退?本文提供3個思考點,幫助大家做出更好的決策。
暢銷書《持續買進》作者Nick Maggiulli是資料科學家,全書內容引用了很多研究報告和數據,但淺顯易懂,很適合作為剛開始探索理財領域的新手閱讀,依循書中列出的步驟建立穩健的財務基礎。本文列出4個我覺得頗有啟發的新觀念。
關於我是如何從一個對錢無感的文藝青年,變成一個市儈大人的簡短回顧史。
報稅是盤點收入的季節。每月薪資差不多、生活型態也沒有太大變化,卻總是存不到錢?怎麼回事?
結婚真的可以節稅嗎?節稅多少?夫妻合併申報實際上要怎麼報?
本篇談談投資學有名的「72法則」,如何算出讓資產翻倍所需的報酬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坦白說,三十初的年紀,有危機感,遠慮是是否該認真找個三觀接近的人,走到老?結婚生子倒是不一定需要經歷。要存多少的錢,才能有比較舒適的晚年? 近憂,工作要什麼類型的才有比較好的發展,可以繼續往上爬!?生活工作如何平衡,心情也不會受到影響...... 學生時期總總想著趕快出社會賺錢,現在還真想回到過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新四十族群就是不只盤算金錢,還會接納居住、人際、甚至職場等新的議題到生活裏來,畢竟,從退休年齡一直到老死,還是想要活得精彩豐富呀!
Thumbnail
公職放榜之後,初任公職者一定會有很多親戚朋友(同學、以前同事、嬸嬸、阿姨、姑姑…之類的)在做保險業務,會以請你吃飯名義,實際上要你買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我不是說這個東西不好不能買,而是你在買之前要評估自己在近3~6年內會不會有大額度的支出,例如:買房、買車、或是結婚、出國唸書…之類的。   一旦
Thumbnail
退休女性應提早做財務規劃,以應對退休後可能會面臨的棘手問題。 女性的工作年資偏短,薪資也低於男性,意味著基本的退休金保障會比男性少,甚至可能無法有所儲蓄。 由於長壽風險,老後生活是一定要提前做好退休及老後的理財規劃。鋪好退休金規劃,將有助於保障退休後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我們都會變老,或因某些意外而需要有人長期照顧我們,這都有可能的 一旦進入長照狀態,長照費用每月3~5萬,被照護的時間平均會超過8年 算一算,至少需要300~500萬元才夠用 試問自己,你作好準備了嗎?或是你覺得長照還離你很遠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坦白說,三十初的年紀,有危機感,遠慮是是否該認真找個三觀接近的人,走到老?結婚生子倒是不一定需要經歷。要存多少的錢,才能有比較舒適的晚年? 近憂,工作要什麼類型的才有比較好的發展,可以繼續往上爬!?生活工作如何平衡,心情也不會受到影響...... 學生時期總總想著趕快出社會賺錢,現在還真想回到過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新四十族群就是不只盤算金錢,還會接納居住、人際、甚至職場等新的議題到生活裏來,畢竟,從退休年齡一直到老死,還是想要活得精彩豐富呀!
Thumbnail
公職放榜之後,初任公職者一定會有很多親戚朋友(同學、以前同事、嬸嬸、阿姨、姑姑…之類的)在做保險業務,會以請你吃飯名義,實際上要你買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我不是說這個東西不好不能買,而是你在買之前要評估自己在近3~6年內會不會有大額度的支出,例如:買房、買車、或是結婚、出國唸書…之類的。   一旦
Thumbnail
退休女性應提早做財務規劃,以應對退休後可能會面臨的棘手問題。 女性的工作年資偏短,薪資也低於男性,意味著基本的退休金保障會比男性少,甚至可能無法有所儲蓄。 由於長壽風險,老後生活是一定要提前做好退休及老後的理財規劃。鋪好退休金規劃,將有助於保障退休後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我們都會變老,或因某些意外而需要有人長期照顧我們,這都有可能的 一旦進入長照狀態,長照費用每月3~5萬,被照護的時間平均會超過8年 算一算,至少需要300~500萬元才夠用 試問自己,你作好準備了嗎?或是你覺得長照還離你很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