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香又美的玫瑰花人人愛,但是玫瑰的多刺,卻也教人不敢領教。事實上,「沒有玫瑰不帶刺」這種說法,不只是在中文,在各國文字裡也都有。如英文就有「Every rose has its thorn.」或是「There's no rose without a thorn.」這種說法。而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語、荷蘭語...也都有類似的說法。 由此可知,玫瑰的多刺,真的是它的一大缺點(當然,從玫瑰自己的角度來看,可能是一大優點)。
也因此,培育無刺的玫瑰,早在19世紀就成為玫瑰育種計畫的目標之一。目前已經至少有一個品系「Basye's thornless」是無刺的玫瑰,但是人總是貪心的,只有一個品系無刺,是絕對不夠的。
有沒有辦法,讓所有的玫瑰都無刺呢?
要讓所有的玫瑰都無刺,就得從基因去下手了。最近有個美國的研究團隊,他們研究了植物刺的演化。
雖然直接研究玫瑰可能也可以,但是玫瑰的品系非常多,而且長成一代的時間可能太長,所以研究團隊用茄子(Solanum melongena)來做為他們的主要研究系統。
為什麼用茄子呢?原來,研究團隊注意到,有些品系的茄子或茄屬的植物,其實是有刺的。相對於玫瑰,茄子的生命週期比較短。
於是他們把茄子與它有刺的野生親緣種(S. insanum)進行雜交,建立了一群或有刺、或無刺的雜交群體。從這裡開始,他們成功的把控制刺發育的基因(pl,prickleless)找到了。
這個基因位於第六號染色體,屬於LOG家族(LONELY GUY)。
過去對這個家族的基因的認識,主要是與細胞分裂素的活化有關;所以到底這個基因是不是跟刺的發育有關呢?
為了確認這一點,研究團隊看了雜交群體,發現在這些雜交群體中,所有沒有刺的雜交茄子上,這個基因都發生了突變。
為了進一步證明LOG基因對刺的發育有影響,研究團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將有刺的茄子品系中的LOG基因都「砍」掉,結果這些茄子的刺就不見了!
下一步就是要問,這個基因對刺的影響是否可以「放諸四海而皆準」呢?他們先檢查了茄屬植物,如紅茄子(Solanum aethiopicum)與非洲茄子(Solanum macrocarpon),結果它們也有LOG基因突變。
下一步就是要看看不是茄屬的植物,是否也有相同的狀況。他們看了水稻、大麥、棗樹,結果發現,水稻與大麥的一個LOG家族基因發生了突變,而這個造成了它們穎芒(awn)消失;而在棗樹裡則因為兩個LOG家族基因發生突變,於是它的刺也消失了。更有意思的是,在無刺玫瑰「Basye's thornless」裡的LOG基因表現明顯地降低了。
於是,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沉默技術,將玫瑰植株的LOG基因的表現給抑制。結果的確能讓玫瑰的刺受到抑制。
所以,透過研究茄子的刺,研究團隊了解了植物的刺的發育,還能成功去除玫瑰的刺。透過分析這些植物的LOG基因,研究團隊認為,植物產生刺的機制至少可以回溯到1.5-1.7億年前(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分家的時間點)。未來或許可以透過控制LOG基因的表現,不僅讓玫瑰無刺,還可以讓更多有刺的植物變得更可親。
參考文獻:
James W. Satterlee et al.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plant prickles by repeated gene co-option over deep time. Science 385 ,eado1663 (2024).DOI:10.1126/science.ado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