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簡要:《約伯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是過去幫某教會在讀經之外,幫助信徒能更明白聖經相關背景所寫,
力圖用字精簡,外加少許的信仰反省。
至於未來是否還會繼續更新,尚不得知……
所有相關內容的的標籤,都會加上「讀經簡要」。


《約伯記》簡介

  《約伯記》寫作的年代與背景皆不可考,然而所使用的語彙與提到的場景,卻非常接近以色列的先祖年代(創12~50 章)。雖然拉比傳統在早先認為《約伯記》的作者是摩西,但到後來他們也承認這無法考證。《約伯記》當中也找不到任何與《創世紀》關聯的人物,在「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成書後的年代,《他爾根》(Targum,希伯來聖經的亞蘭文譯本) 認為約伯那不具名的妻子,是雅各的女兒底拿。

  《約伯記》有多達 100多個單字沒有出現在其他經卷,以至於聖經翻譯時必須倚靠前後文來推敲真正的意思;但同時也有部份的單字,特別是與《耶利米書》、《哀歌》、《以賽亞書》40 ~ 55章有關聯。因此也有人推測,《約伯記》一開始是透過口述的方式傳播,之後才慢慢地形成文字,最後在被擄與回歸時期編輯而成。

《約伯記》的主題

  《約伯記》並沒有正面地解釋為何約伯會遭遇苦難,反倒是當約伯受苦後,他的三位朋友出來與他辯論。他的朋友們深信一定是約伯得罪了上帝,所以約伯才會面臨許多的災禍,他們毫不遲疑的相信這是出於上帝的審判。但約伯不斷地為他自己來辯解,他不認為他有做出任何得罪上帝的行為,他也不明白他為何會受許多苦難,所以他堅決地要找上帝並到祂的臺前,陳明案件,為自己辯護。(23:3-4)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許多古早神話、族群既有的價值觀,以維繫社會最基本的倫理與道德的運作。尤其在現代的司法體系尚未健全之前,有賴於每個人拿捏好倫理與道德的尺度,而一旦某人開始踰矩,超越社群所能容忍的尺度時,就需要當地的耆老出面調解。而若調解失敗,就有可能被迫與當地社群劃清界限,或者被迫流浪他鄉。因此,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報應原則,是提醒每個人在與他人以及社群相處時,必須要掌握好明確的人際界限

  然而,在社群中不去侵犯他人的利益,雖然是公認的好人,但這樣地人在上帝眼前,是否是一個義人呢?這是《約伯記》第一個要探討的主題。

  其次,教會在發展的早期,有許多人因為相信耶穌而被羅馬政府迫害,進而殉道。羅馬政府的逼迫是否是一種苦難呢?對於現代人來說,我們總有許多疑問:如果上帝是公義地,為何上帝不制止羅馬政府逼迫呢?但令人意外的是,初代教會的信徒並沒有質問上帝是否公義,而是勇敢地接受羅馬政府對於他們的審判,並心甘情願地獻上自己的生命。然而,教會受到迫害後,人數並沒有下降,反而越來興旺。以至於初代的教父特土良留下了一句名言:「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


新、舊約,世界觀的演變

  現代讀者太容易把今天對於聖經的所有想像,套用在每一卷書上。然而聖經寫作的幅度,橫跨超越千年,也深受中東神話、希羅哲學等影響。試想,百年前的聖經譯本也跟不上今天語言的轉變,更何況是跨越千年的聖經書卷呢?因此,新舊約所使用的字彙可能相同,但背後的概念也可能天差地遠,聖經中「撒但」就是一例,另一個例子是天堂、地獄與陰間。

撒但

  在新約裡面,「撒但」這一詞的意涵為:與上帝作對的 敵對者 ,有時也與「魔鬼」互用;當耶穌在曠野禁食40天時,就是撒但去試探耶穌。保羅也曾警告,撒但會為偽裝光明的天使來欺騙信徒(林後11:14)。耶穌也曾描述當祂差遣72人去宣揚福音回來後,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路10:18)。上述的用法,確實就是明指撒但與魔鬼,就是墮落天使,時常跟上帝與基督徒作對。

  然而在彼得阻擋耶穌上十字架時,耶穌當下也斥責彼得:「撒但,退到我後邊去(可 8:33)」這邊不是斥責彼得等同於墮落天使,而是說此時彼得的想法與行為,是在敵對上帝的心意。當亞拿尼亞欺騙彼得時,彼得也說:「亞拿尼亞!為甚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這部份也不是指亞拿尼亞的心真的被墮落天使附身,而是指他的心思意念動機不純、想要欺瞞上帝。

  簡單來說,新約的用法,要不是明指魔鬼,要不然就是暗指人的心思在敵對上帝。然而在舊約,這字詞跟新約比較起來,有相當大的差異。

  在《民數記》22章,耶和華的使者就前去「抵擋」巴蘭,這邊的抵擋在原文就是「撒但」(v22, 32)。在《列王記上》有兩處經文:「耶和華使以東人哈達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11:14 )」、「神又使以利亞大的兒子利遜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11:23)」,當中所使用的「敵人」在原文也是「撒但」。因此,在這幾處經文,撒但並不是指墮落的天使,或是敵對上帝的勢力。甚至這邊的用法,其實有上帝的主導在裡頭。

  因此《約伯記》裡面的撒但,真的是墮落天使嗎?學者也被這困惑很久,但至少大家都能同意,不能把《約伯記》裡面的撒但,等同於新約的撒但。最大的差異,就是新約的撒但不需要經過上帝的同意就可以出手;但是《約伯記》裡的撒但,卻需要等候上帝的授權,才能出手。

  當我們的生命出現敵對我們的人、事、物時,我們確實很難分辨這些勢力到底從何而來,那時,我們能倚靠的,是什麼呢?


約伯與朋友們的對話概要1

    第一回合:勤誠與忠告第二回合:惡人的結局第三回合:指控

以利法 呼求神,承認你犯錯   看看神如何對待惡人,  悔改並回轉向神。
                看看神如何對待你,你
                再就知道自己是有罪的
                。你的虔誠都是白費力
                氣。

約伯  不要再以我為有罪的。  我需要受保護免受神的  看看你周遭的世界!這
    我不要假裝謙卑,用虚  擊打。我需要中保為我  世界是如此脫序,誰能
    構的罪名向神認罪。我  申訴。         倖免於難呢?
    要求與神當面對質。

比勒達 嚴肅看待傳統的賞善罰  別再偽裝:惡人注定要  面對事實,傳統的報應
    惡原則,善有善報、惡  滅亡。你就像那不認識  原則所言不假。
    有惡報,這是必然的。  神的人。

約伯  我相信賞善罰惡的傳統  我受苦是出於神,不是  神無窮的大能可以治理
    原則,但我不認同結果  我自己造成的。我知道  宇宙,卻教我的人生失
    必然如此。況且我是孤  我的救贖主必興起拯救  序:我為神所害,你也
    立無援的。       我脫離你們的批判。   無法逃離神的手,我堅
                            持我是無辜的。

瑣法  潛心向神,遠離罪孽。  你犯了騎傲的罪,神認  從缺
                定你就是邪惡之人。

約伯  你對神,對我的敘述皆  制度(神的法則)是不  從缺
    非事實。我希望有機會  對的。
    申訴,好在死前恢復與
    神的關係。

  為什麼約伯的朋友們,堅持約伯一定有犯罪?因為朋友們看見他一夕之間,就遭遇人生極大的苦難,按照他們的理解,除了上帝的懲罰,斷乎沒有其他可能。所以第一回合,他們柔和的勸說約伯要認罪,但第二回合,看見約伯依然堅持自己無罪,就用較強烈地語氣跟他爭辯。

  當今天我們看見某人、某家族、某國家發生天災人禍時,我們會用什樣的觀點去看待與回應這件事呢?我們自身,會站在因為他們得罪上帝,所以上帝來報應的立場去斷定,又或者,我們能學習保持緘默不語呢?


《約伯記》最後的難題:約伯真是義人嗎?

  羅馬書3:10提到:「就如經上所記: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雖然是引自《傳道書》7章20節。然而聖經對於「義」的觀念,確實是隨著時間與文明的發展,而不斷有新的解釋呈現。舉例來說,摩西五經是以《申命記》6:4-5,其中的「聽」(Shema)為教導的核心:「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這時的教導,是以能夠行出律法才能為義。

  但是保羅在《羅馬書》3:20提到:「 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在5:8-9又接著說: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上帝的忿怒。」當然上帝看我們為義人,不代表我們可以過不義的生活,保羅也再次警告:「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8:6)

  因此,舊約對於義的觀念,是能夠活出完全的律法為主;而在新約,則是先與耶穌聯合,進而能活出戰勝罪惡的生活。那,約伯的義又是哪一種呢?約伯的義,一開始,是出自於《約伯記》對於約伯的描述,以及約伯自認為,自己沒有做出不義的事。也因為約伯堅持自己沒有犯錯,也堅持跟上帝對質,因此以利戶才指出他的矛盾之處:

約伯啊,你曾向上帝承認過錯,決意不再犯罪嗎?你有沒有求上帝指出你的過錯?你有沒有答應不再作惡?你既然反對上帝的作為,你能期待他做你所要求的嗎?該做決定的是你自己,不是我;你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們吧。(34:31-33《現修》)

  以利戶的話,為上帝的出場做了鋪陳。確實約伯在許多人眼中,沒有做出任何傷天害理的事,他也十分地謹慎為每個兒女獻燔祭(1:4-5)。但也正因為他的過度小心,揣摩他的兒女們會無意中得罪上帝,那為何約伯不直接了解他兒女們所犯的過錯,並協助他們不再犯錯呢?換言之,約伯所想像的上帝,是一個無時無刻盯著人們,一犯罪就修理人的上帝(7:17-21),所以他戰戰兢兢地過著虔誠、自律、但是沒有喜樂地生活。

  然而人真的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與善行稱義嗎?不,我們的義來自於祂的賞賜,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信任祂,並靠著祂給予的恩典過好每一天。

身為基督新教自由派人士(ecumenicalism), 在信仰傳統與當代文化上的反思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NETFLIX的迷你影集,說是影集,其實更像一部偽紀錄片,因為他是用影集方式呈現,中間穿插了現代宗教或考古學家的解說,呈現出非常有意思的面貌。 摩西對基督徒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舊約聖經開頭最重要的五卷書相傳就是他寫的,被稱為摩西五經(當然我們很清楚作者至少不會只有他一個人,畢竟卷裡還記載了他的
Thumbnail
最近教會的讀經進度來到《希伯來書》,這是《新約聖經》中,一封寫給猶太基督徒的書信,被列在《新約聖經》全書第19本。內容大略陳述耶穌基督在舊約與新約時代的獨特地位,並解釋部分舊約聖經的真正含義。書中並未提及作者姓名,但顯然是個對新舊約聖經內涵有極深度瞭解的聖徒。
Thumbnail
我們的服事的確不求名垂千古,因為一切都是上帝的,祂甚至根本不缺我們的服事。但我們是否真的擺上了值得紀念的心態和敬畏,在全能的上帝面前?還是其實我們所擺上的,的確不足以用更多的篇幅記載?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耶穌基督族譜的章節,介紹了對於若瑟和瑪利亞的相關訊息,以及對神祕名稱的討論。
Thumbnail
舊約 Jiù yuē (Old testament) 創世記 Chuàngshì jì (Genesis) 出埃及記 chū āijí jì (Exodus) 利未記 lì wèi jì (Leviticus) 民數記 mín shù jì (Numbers) 申命記 shēn mìng jì (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約西亞王在得到聖殿中所找出耶和華的律法書後,向他的大臣要求去詢問上帝的先知他該怎樣應對。文章中也分享了作者成長背景以及對律法和福音的想法。最後,以禱告結束,表達了對神智慧的渴求。
Thumbnail
NETFLIX的迷你影集,說是影集,其實更像一部偽紀錄片,因為他是用影集方式呈現,中間穿插了現代宗教或考古學家的解說,呈現出非常有意思的面貌。 摩西對基督徒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舊約聖經開頭最重要的五卷書相傳就是他寫的,被稱為摩西五經(當然我們很清楚作者至少不會只有他一個人,畢竟卷裡還記載了他的
Thumbnail
最近教會的讀經進度來到《希伯來書》,這是《新約聖經》中,一封寫給猶太基督徒的書信,被列在《新約聖經》全書第19本。內容大略陳述耶穌基督在舊約與新約時代的獨特地位,並解釋部分舊約聖經的真正含義。書中並未提及作者姓名,但顯然是個對新舊約聖經內涵有極深度瞭解的聖徒。
Thumbnail
我們的服事的確不求名垂千古,因為一切都是上帝的,祂甚至根本不缺我們的服事。但我們是否真的擺上了值得紀念的心態和敬畏,在全能的上帝面前?還是其實我們所擺上的,的確不足以用更多的篇幅記載?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耶穌基督族譜的章節,介紹了對於若瑟和瑪利亞的相關訊息,以及對神祕名稱的討論。
Thumbnail
舊約 Jiù yuē (Old testament) 創世記 Chuàngshì jì (Genesis) 出埃及記 chū āijí jì (Exodus) 利未記 lì wèi jì (Leviticus) 民數記 mín shù jì (Numbers) 申命記 shēn mìng jì (
Thumbnail
從以賽亞的預言到耶穌來到這世界,這中間有七百年之久。神要滅掉所多瑪時,先知會亞伯拉罕,並接受亞伯拉罕的招待。亞伯拉罕忠心到底,順服到底,也苦到底。在神面前,要用誠懇的心,作真實的事,不幻想,不妄想,心常苦,事求妥,追求完美,最好你所作的能成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