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這篇文章寫於一年前,當時李梓嘉發了一首歌,歌名是:這個少年到底犯了什麼錯,現在看著他步入奧運半決賽,心中滿是感概。
正篇:
李梓嘉大概是現今馬來西亞體壇里,輿論壓力最大的運動員。 如果現在有一份問卷調查顯示大馬人最討厭的運動員排行榜,李梓嘉的名字也許會名列前茅。 縱觀體育史,尤其是進入社交媒體時代后,被攻擊與質疑的運動員數不勝數。 在還沒有社交媒體的年代,強如籃球之神喬丹在還沒奪冠以前,一樣備受質疑,甚至在奪冠以後,依舊會因為私人的原因被媒體添油加醋地攻擊。 而在社交媒體時代,運動員們要比以往面臨更大的輿論壓力,運動員們的一舉一動更容易被民眾熟知,也更容易在聚光燈下被放大。 就連李宗偉英雄遲暮的那幾年,都有輿論要求拿督退下來把位置讓給年輕人。
在19歲的時候,李梓嘉就已經在波蘭收穫首個成年賽冠軍,無論他想或不想,李宗偉接班人的稱號從那時起已經扣在他身上了。 那時的他短短一年內便躍升成為國家隊第2號男單。 即便李梓嘉沒有表現出任何的自滿,甚至一再表示不會自我滿足,希望做好自己,但在一個當時李宗偉已經35歲,輿論迫切需要一個大馬羽壇接班人的環境里,社會會裹挾著一個潛力新星前進,去吸取原本不會有的高關注度,而這種高關注度最終會轉化為不切實際的期待,這種期待值再和社交媒體對任何事物都過度反應的特質參雜在一起, 最終便形成一個兩極的輿論環境。
於是在往後的很多年裡,李梓嘉一輪游二輪游的時候,有人會抨擊他 :“和拿督比差得遠” ,在拿下全英賽冠軍時,大家會提醒他繼續努力:“李宗偉拿了4次全英賽冠軍” ,在李梓嘉決定退出國家隊時,大家的思路是:“李宗偉不會這麼做”。
我不知道李梓嘉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怎樣的球員,或許他早就意識到他計劃里的體育生涯會面臨什麼樣的風險,比如退出國家隊,直到現在還是會有輿論認為這是一個狂妄自大的決定。再比如一直沒有教練的時期,在那以後輿論一直用這點來詬病他的比賽成績。 總之,種種的輿論必然會干擾身處其中的人的判斷。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突然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惡意,在各種輿論的抨擊嘲諷下,是個人都會做出反應,他在德國公開賽輸球后寫下“I'm fking done”,全英賽8強賽后做“閉嘴”手勢慶祝,這些舉動的結果便是針對他的爭論更加激烈了。
平心而論,李梓嘉有犯什麼錯嗎? 也許“菜”在競技運動里是原罪,但在社交媒體放大一切事物的時代,也許他只是一個不符合人們審美的運動員。 畢竟,拿督李宗偉所立的標準很高,而強如拿督在這個矯枉過正的時代依然會被質疑,更不用說一開始被寄予厚望的李梓嘉了。
李梓嘉是個合格的運動員嗎? 不妨看以下兩個問題:
李梓嘉還是羽壇top 10 的球員嗎? ——當然;
李梓嘉還能進步嗎? ——看起來是的,他才25歲。
李宗偉有著無與倫比的職業生涯,但我們得承認的是李梓嘉還有機會繼續追趕李宗偉,無論他想或不想和李宗偉作對比,李梓嘉依然還有機會成為更好的運動員。 當然,或許還是會有人質疑他做得不夠好,不夠多,坦白說我也認為他可以更好,但我們不能用一句話就概括李梓嘉整個人,去否定他整個職業生涯。 而作為競技體育愛好者,我期待李梓嘉去挑戰和超越極限,去用成績回應質疑。 鼓勵和支持的話,我也不多寫,畢竟,有人又會說這些話慣壞了他,而這些話在這個時代也許就是錯吧。
寫在後面:
祝福李梓嘉在來臨的準決賽更進一步,成功奪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