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洋配」創下奧運連續兩屆同搭檔獲金牌的羽球男雙紀錄。然而,他們並非一帆風順!我想簡單介紹一下他們所遭遇過的挫折,以及帶給我們教育上的啟發。
王齊麟原先的搭檔是現任教練陳宏麟,然而陳在年齡與舊傷的壓力下,選擇退役轉任教練。當務之急是幫王找到與他球風能互補的夥伴。李洋:齊麟的國中同學,這個名字浮現在二人心中。不過王隸屬土地銀行,李隸屬合作金庫,況且拆夥不只對不起原先搭檔與球團,比賽積分也將全部歸零。
李洋幾番深思熟慮後,決定跳槽。隨之而來的是「背骨」的罵名,更慘的是,麟洋組合第一戰,就遇上李洋的老搭檔李哲輝,比賽結果更是不如預期。「這個決定是對的嗎?」是他們當時內心的叩問。
幸賴教練陳宏麟的提醒:你們最終目標是國際賽,不要輕易被國內賽一時表現,影響士氣。
東奧讓他們一戰成名,誰也沒想到第一場比賽就輸掉的組合,無論是國內初試啼聲,還是奧運小組賽(首輪就輸給印度組合),最後竟然能摘金。
物極必反,高光時刻後,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場比賽的不如意,世界排名往後跌。就當大家、賭盤,甚至連他們自己都覺得無法在巴黎奧運奪牌的狀況下,竟奇蹟似地完成奧運奪金二連霸!
他們曾經被嘲諷為「最水的金牌」,然而再度奪金,證明一點也不水,更不是單純運氣好而已。大家以為選手得要贏得每一場比賽,殊不知戰術的調配、受傷後的復原等等綜合因素考量下,很難盡善盡美,必須有捨,才有得。
教育現場時常見到學測的大黑馬,他們平時表現可能普通或者不佳,但在大考卻能異軍突起,一支獨秀。我想是心態上的穩定,以及目標方向上的正確。
有些人面對大考頗有大將之風,能臨危不亂,處之泰然,自然不容易在關鍵時刻失常,像「麟洋配」就是標準大考型選手,很適合打奧運。
另外,課堂小考、學校段考、學測分科,準備的方向、範圍、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我常跟學生說,不要因為一次考試不如意,就放棄自己,只要方向正確,路途就不會太遙遠,人生更是如此!誠如宏麟教練所言,他們目標是奧運,當然鎖定這個目標進行規劃、訓練。
大家喜歡多多益善,以為多就是好。就拿人類的腦容量來說吧,遠古尼安德塔人的腦容量比現代智人還多,可是演化競爭下,腦容量較多的尼安德塔人卻被淘汰。我們總以為腦容量愈多愈聰明,愈有利於發展,可是卻沒想到「大腦」是很消耗能量的器官,一旦腦容量過多,反而不利於物種生存。
適時的取捨很重要,沒有一位考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高中三年的課程完整複習,這時候就必須捨去一些不重要,或者更直白地說:「不會考」的東西。考試不是比誰記的多,而是誰忘的少。不需要每場賽事都贏,只要在關鍵的比賽贏得勝利,在關鍵的人生路口做對選擇,一切就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