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問題通通歸咎到「沒錢」,讓我們無法活在當下、賠掉幸福瞬間,值得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迷思,扎根在我的腦海裡。或許是因為長期以往自己的收入都處在「從未達標,甚至低於基本工資」的狀態,有時在想「這樣的我,為什麼還能繼續存活下去?」主要原因是,愛我的人都在為我負重前行,以及生活在臺灣。沒有經歷重大傷病或一無所有,難以理解和珍惜所擁有的幸福,什麼意思?以前看著逐年調漲的「健保費」,心裡總不免有「中華民國萬萬稅」的諷刺感,直到診斷為「公主病」後,遇到專業有醫德的醫生及減免部分醫療費用時,我才知道「雪中送炭」的健保制度,讓受到疾病重創的我,不用擔心龐大的醫藥費而拖跨家庭,或不需要因為錢而不得不放棄治療。只是「虧欠感」總是存在,因為總希望回報愛我的家人,給他們最好的。只是「傲人的財富」畫面從未出現在「現實中」,只存於夢中或幻想中。當自己掙扎在「渴望財富自由、金夠用就好」的價值觀間,突然忍不住問自己:「賺錢是為了什麼?」


以前的我絕對不會問「賺錢是為了什麼?」這個傻問題,因為「沒有人嫌錢多,當然是錢多多最好。」但「公主病」初期的「寫遺書」策略和理解「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道理後,開始將「健康」擺在首位,以及反思「那些曾深信不已的信念」,比如「工作是為了什麼?賺錢是為了什麼?」等問題。先回過頭說明「只要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迷思,是怎麼回事?舉例而言,2024年國定的父親節即將來臨,以往的我看著「網紅們在平日或節日時,動不動為父母安排豪華餐廳、奢華的名牌商品時」,總覺得自己的準備根本不值得一提。想著若有錢,就可以給父母豪華的體驗,唉,但沒有!長久租房的我,想著「若有錢,就可以買一棟」,父母就不用這麼勞累!久而久之,「錢是萬靈丹」的想法不自覺地扎根在大腦裡。但真的是如此嗎?當然不是,不勝枚舉的有錢人告訴我們並不是這麼回事,只是腦袋簡單的我,把所有問題都歸咎在「沒錢」身上,以為有錢就是一切!事後回想,只能摸摸鼻子說:「沒有人一出生就是成熟的大人,我懷念過去單純美好的小幸福」。


問自己賺錢的目的,卻沒有答案。但我知道把所有問題都歸咎在「沒錢或全部寄望未來」,只有當下的自責和賠掉可能的幸福瞬間,什麼意思?以「慶祝父親節」為例,以往的自己不管當時多麼的開心,最後總以「自己不爭氣而愧對父母」結尾,什麼意思?想給父母更好的「父親節體驗」,但歸咎自己「沒錢」,才會讓他們根本沒有「享受」的機會,甚至在互動中,常不自覺地說「對不起,委屈您們」或「我不夠好」。事後回想,只能說「父母真的辛苦,明明是歡樂且美好的時刻,卻得忍受我『無預警的解嗨』」。然而,今年的父親節前夕,突然冒出新的實驗想法,即「坦然面對財力有限,在有限的範圍內,盡力創造美好的回憶,而不再奢望或強求『有錢』的情況」。在家人相互體諒的前提下,「執行後的體驗」是「輕鬆自在,沒有自責,只有當下的享受」,即使「搭Uber、公車或多數時間都是步行」。若在以前,「總自責自己沒有能力親自開車載著父母走走逛逛」,但現在會告訴自己「難得有相聚時間及擁有健康,還能說說笑笑,心裡只有珍惜和滿滿的感恩。」這並不容易,因為現實常教我們「不得不接受」,能平靜地珍惜和感恩『不如預期、不完美或甚至有點糟』的自己已難如登天,遑論遇見願意相互體諒的家人親友!


現在問自己:「賺錢到底是為了什麼?財富自由有可能嗎?」若按照以前「賺錢是理所當然」的心態,「財富自由」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在「沒有需求就創造需求」的消費主義下,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世界上只有1%的人可以負擔得起。有興趣的,請看「為什麼99%的人都無法達到財富自由?► 他們活在錯覺之中... - Dr. John Demartini 約翰.迪馬提尼」(題外話,影片中提到「投資」,但沒說的是「投資有賺有賠,必須審慎評估」)。回到「賺錢到底是為了什麼」的問題,目前暫定的答案是「在寫作的目標下,希望在物價通膨的時代,至少能維持健康的生活條件」,有人可能會說:「也太沒有追求了吧!」我會說:「大病一場後,才會知道『維持營養、住在便於往返醫院和陽光通風處』的不容易;『財富自由』則不抱任何期望」。直到看了「要怎樣才能算財富自由?前台積電高階主管點1心態:不一定要非常有錢」這個視頻,對「財富自由」重新定義,才看到一絲希望,怎麼說呢?


對「財富自由」的重新界定,關鍵在「自由」而非「財富」,而「自由」是「能力減掉欲望」,當然排除「能力限制(如「智商處在臨界值或以下」)、購物成癮、長期入不敷出(如「無法離開都市租房且工作薪資偏低,生存已難,遑論財富自由」)、負債或戰爭」等多元化的狀態。達到「自由」是有可能的,因為我們對「本身的能力、消費的欲望」有主控權。以治療「公主病」的日常生活為例,從未想過「自己每天至少一餐是同款的雞肉飯,並持續一個月以上」,也不曾想過能養成每天吃固定的早餐(起司蛋餅,同時補充蛋白質與鈣)的習慣,甚至「以前在乎燈光美、氣氛佳或食物的美味程度;現在是只要有營養,且不辣不油不鹹不酒不咖啡因,都吃」。可能是「慢慢在消除自尋煩惱的壓力」、可能是「危機意識」,也可能是「看淡消費主義」,但沒有條條框框的生活,真的讓我感受到「有餘裕」的自由。然而,談論「財富自由」卻省略「財富」,並不適當,只是要怎麼定位「財富」呢?


參考視頻中「郝旭烈」老師的定義,「富」必須包含「富有(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和富足(自己能感恩和知足現在的狀態,是一種心理滿足)」。目前的我有「富足」,但沒有富有。以前一想到「窮或沒有富有」,自己就會覺得焦慮不安;現在則換個想法,「沒有就沒有,努努力說不定就有,不驚不怕。」前後的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這無法用三言兩語說完,後續有空再跟大家分享。有興趣的話,花兩個小時看完「玩美人生」或日版的「遺願清單」,或許可以得到部分線索。這部電影由「天海祐希」和「吉永小百合」兩位飾演人生際遇大不同(一間公司的社長與家庭主婦)的角色,卻雙雙確診癌症末期的。兩人在生命消逝前,一起實現一份願望清單的心路歷程。印象深刻的一段話是,「窮人真好,光靠『有錢』的幻想,就可以幸福的活著。」同樣的事件,多元的想法實屬自然,因為沒有「什麼都有」的完美人生,人生起起伏伏是常態。比如「裸辭搬到紐約,不能工作的 14 個月,我學到了....」,絕大多數的我們會認為是「人生勝利組」,但箇中的辛酸血淚只有當事人才懂。沒有誰比誰好,只是看得到和看不到背後奮鬥和掙扎歷程的區別,這是人類「可貴也可悲」的共性。以上,我們下次見嘍!一起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吧!

皇宮或貨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仍活著,珍惜和感恩一切的際遇!













目前「公主病」多是「醫生說」或「預防疾病說」,而沒有診斷後的「相處說」。作者以病患的身分和特殊教育專業的角度,分享治療過程的點滴和因應策略。雖然沒有辦法適用所有情況,但希望給大家另一種思考方向,讓我們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習慣把「未解之謎」放在心中,可能是5、10年或以上,直到時機成熟時,大腦會突然想起久遠的謎,搭配當下的情境而在偶然中解開謎底。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神奇」?可能要追溯到研究所,突然想起「為什麼實習的時候,明明都按照指導老師的步驟,但在與情緒障礙學生對峙的時候,他卻把桌上的電筒扔向我?」
是否揭露赤裸的個人經驗,讓我思考很久,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不希望大家在治療公主病的過程,還擔心變化的生理週期。在服用藥物以前,生理週期是固定且規律的,使用手機內建或加裝的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就可以預測生理期可能到來的時間,已做好相關的準備。只是這情況在服用藥物後半年......
對於新事物的解讀,我們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是,以既有的經驗框架去推測可能的結果,但能百分百正確預估嗎?常常會出乎我們意料,因為人與環境可能分秒間迅速地變動,但我們對環境中的人事物解讀卻是採取固定思維,這是人類的盲點與優勢——預測。
當執著或承擔某種目標時,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可是,相對要付出的健康代價很龐大,如「『公主病』的症狀與臺灣就業市場格格不入,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這篇文章提到的問題。當下的我,真的哭到不行,因為知道父母的期待。期待落空是一件「讓人憂鬱和迷惘」的事情。當時,真的有點怨恨「公主病」......
對自己的觀察越來越多時,會發現更多跟以前不同的地方,例如:自己的記憶力和抗壓程度的轉變,真的讓人傷心。並不是無法記憶,而是以往可以記住好幾個月的事情,現在可能不到兩個禮拜或一個月,就把這些事情拋在腦後。但母親跟我說......
在「公主病」的過程中,面對以前從未見過的自己,像是「服藥初期躺在床上整天昏睡、行走時持續疼痛的雙腳、坐姿轉站姿的疼痛、雙手無法支撐自己的身體、上廁所時因為只有蹲式馬桶而跪在地上,用巍巍顫顫的雙手勉強支撐起自己的身體、無法坐在低於膝蓋的椅子上」等,我都知道也接受,但......
習慣把「未解之謎」放在心中,可能是5、10年或以上,直到時機成熟時,大腦會突然想起久遠的謎,搭配當下的情境而在偶然中解開謎底。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神奇」?可能要追溯到研究所,突然想起「為什麼實習的時候,明明都按照指導老師的步驟,但在與情緒障礙學生對峙的時候,他卻把桌上的電筒扔向我?」
是否揭露赤裸的個人經驗,讓我思考很久,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不希望大家在治療公主病的過程,還擔心變化的生理週期。在服用藥物以前,生理週期是固定且規律的,使用手機內建或加裝的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就可以預測生理期可能到來的時間,已做好相關的準備。只是這情況在服用藥物後半年......
對於新事物的解讀,我們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是,以既有的經驗框架去推測可能的結果,但能百分百正確預估嗎?常常會出乎我們意料,因為人與環境可能分秒間迅速地變動,但我們對環境中的人事物解讀卻是採取固定思維,這是人類的盲點與優勢——預測。
當執著或承擔某種目標時,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可是,相對要付出的健康代價很龐大,如「『公主病』的症狀與臺灣就業市場格格不入,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這篇文章提到的問題。當下的我,真的哭到不行,因為知道父母的期待。期待落空是一件「讓人憂鬱和迷惘」的事情。當時,真的有點怨恨「公主病」......
對自己的觀察越來越多時,會發現更多跟以前不同的地方,例如:自己的記憶力和抗壓程度的轉變,真的讓人傷心。並不是無法記憶,而是以往可以記住好幾個月的事情,現在可能不到兩個禮拜或一個月,就把這些事情拋在腦後。但母親跟我說......
在「公主病」的過程中,面對以前從未見過的自己,像是「服藥初期躺在床上整天昏睡、行走時持續疼痛的雙腳、坐姿轉站姿的疼痛、雙手無法支撐自己的身體、上廁所時因為只有蹲式馬桶而跪在地上,用巍巍顫顫的雙手勉強支撐起自己的身體、無法坐在低於膝蓋的椅子上」等,我都知道也接受,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全世界正面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況,作為國家將來希望的主人翁們,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漸升高,而且青少女的比例高於青少男非常的多。本篇文章要探討的是透過外化問題,或是將問題具象化,都是有助於改善狀況的。如果一直壓抑情緒,那出現問題也是必然的。
Thumbnail
企業的正常軌道上,不外乎是不斷的「解決問題」與「創造價值」,倘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定義及界定問題的方式偏了,或堅持複雜問題必定有複雜解答,或是總是依據團體決策來作出最後的決定,那就極可能反而變為「創造問題」與「解決價值」。
Thumbnail
我們開始計畫想要養成的習慣,會安排很多行程、菜單,這些都讓我們充滿幹勁,覺得有一天一定會達成這些目標。 但也往往發現越是這樣想,中間的阻礙越大。
Thumbnail
最近在EE Times (電子工程專輯)讀到關於這幾年科技相關產業都很缺電子零件 裡面有一段用英文描述關於某個電子零件的問題 因為問題的面相很多, 所以文章用了一整段英文來描述這個問題的細節 我拆解一下這段話的英文架構,突然覺得這個架構很適合模仿起來呢!
Thumbnail
剛出社會時,通常不太會有什麼能力去改變公司裡的現狀,而在其中的我們又不可避免的會被影響,面對指責時,我們最常做的通常都是指出問題,接著雙手一攤說「沒辦法,這不是我能控制的」。 會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呢?撇除掉硬技能不足的狀況(就是你吃飯的技能),最常遇到便是人的狀況。
Thumbnail
從面對改變卻失敗的案例中,常見的經驗啟示是:要更大膽、擁抱創新、冒更多風險,以贏得賽局。 命題究應是要「如何推動更快的轉型?」還是「如何確保轉型方向是正確的?」 我們無法選擇賽局 也不能決定規則 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迎戰 – 賽門.西奈克 ( SIMON SINEK ) 懂得用賽局思考,不但可以簡化我
Thumbnail
我們可以挑選朋友,但很難挑選同事,面對以下這些把問題丟給我們的同事,哪種最讓你煩躁呢? 【卸責型】快下班時,同事來找我聊天,突然工作又變成我的了? 【搶功型】明明是一起合作要完成的業務,怎麼做得好全是他的功勞,出錯卻都是我的錯? 【雜談型】上下班手機一直響,找你聊各種事,成了情緒垃圾桶?
Thumbnail
坐在診間等著,在醫生還沒召見我跟TeTe,對著籠子喵喵叫的他,思緒已飄遠,腦子不斷的回朔,貓咪為什麼生病,昨夜透過大量爬文的大概可知,這次會生病的幾個原因... 水分攝取不夠:難道是我之前逼他吃罐罐,這傢伙不妥協,我就放棄的結果造成他生病? 外尿道感染:難道是貓砂盆清得不夠乾淨,造成尿道感染嗎?
Thumbnail
在轉換跑道後,我成為了醫療資訊科技公司的業務,我本以為透過自身的人脈與專業背景,新工作應該能快速上手,豈知公司尚處於初期階段,市場又早已臻飽和,經過三個月的試用期,我仍無法踏出簽約的第一步。
Thumbnail
膚淺的檢討,是解決不了所有的深層次的問題。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全世界正面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狀況,作為國家將來希望的主人翁們,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漸升高,而且青少女的比例高於青少男非常的多。本篇文章要探討的是透過外化問題,或是將問題具象化,都是有助於改善狀況的。如果一直壓抑情緒,那出現問題也是必然的。
Thumbnail
企業的正常軌道上,不外乎是不斷的「解決問題」與「創造價值」,倘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定義及界定問題的方式偏了,或堅持複雜問題必定有複雜解答,或是總是依據團體決策來作出最後的決定,那就極可能反而變為「創造問題」與「解決價值」。
Thumbnail
我們開始計畫想要養成的習慣,會安排很多行程、菜單,這些都讓我們充滿幹勁,覺得有一天一定會達成這些目標。 但也往往發現越是這樣想,中間的阻礙越大。
Thumbnail
最近在EE Times (電子工程專輯)讀到關於這幾年科技相關產業都很缺電子零件 裡面有一段用英文描述關於某個電子零件的問題 因為問題的面相很多, 所以文章用了一整段英文來描述這個問題的細節 我拆解一下這段話的英文架構,突然覺得這個架構很適合模仿起來呢!
Thumbnail
剛出社會時,通常不太會有什麼能力去改變公司裡的現狀,而在其中的我們又不可避免的會被影響,面對指責時,我們最常做的通常都是指出問題,接著雙手一攤說「沒辦法,這不是我能控制的」。 會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呢?撇除掉硬技能不足的狀況(就是你吃飯的技能),最常遇到便是人的狀況。
Thumbnail
從面對改變卻失敗的案例中,常見的經驗啟示是:要更大膽、擁抱創新、冒更多風險,以贏得賽局。 命題究應是要「如何推動更快的轉型?」還是「如何確保轉型方向是正確的?」 我們無法選擇賽局 也不能決定規則 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迎戰 – 賽門.西奈克 ( SIMON SINEK ) 懂得用賽局思考,不但可以簡化我
Thumbnail
我們可以挑選朋友,但很難挑選同事,面對以下這些把問題丟給我們的同事,哪種最讓你煩躁呢? 【卸責型】快下班時,同事來找我聊天,突然工作又變成我的了? 【搶功型】明明是一起合作要完成的業務,怎麼做得好全是他的功勞,出錯卻都是我的錯? 【雜談型】上下班手機一直響,找你聊各種事,成了情緒垃圾桶?
Thumbnail
坐在診間等著,在醫生還沒召見我跟TeTe,對著籠子喵喵叫的他,思緒已飄遠,腦子不斷的回朔,貓咪為什麼生病,昨夜透過大量爬文的大概可知,這次會生病的幾個原因... 水分攝取不夠:難道是我之前逼他吃罐罐,這傢伙不妥協,我就放棄的結果造成他生病? 外尿道感染:難道是貓砂盆清得不夠乾淨,造成尿道感染嗎?
Thumbnail
在轉換跑道後,我成為了醫療資訊科技公司的業務,我本以為透過自身的人脈與專業背景,新工作應該能快速上手,豈知公司尚處於初期階段,市場又早已臻飽和,經過三個月的試用期,我仍無法踏出簽約的第一步。
Thumbnail
膚淺的檢討,是解決不了所有的深層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