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談<烏台詩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有。

時間上有點怪

「烏台詩案」的發生在時間上有一個值得推敲的地方,蘇軾由徐州被貶調到湖州,進《湖州謝上表》這個被指稱為「嘲諷朝庭」、指責變法的詩案導火線是在四月份上呈的,可是卻是在七月二日才由御史台官員群起攻之,紛紛上書彈劾蘇東坡,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這些御史們受到指示利用這段期間尋找可以羅織罪名的證據嗎?要不然怎麼中間會空了那麼長的時間?


逮捕蘇東坡的過程

「烏台詩案」負責逮捕蘇東坡的人值得一提。御史台派的人叫皇甫僎(有的史料稱他為”皇甫遵"),他帶著一個兒子和兩個獄吏即刻出發,日夜兼程,疾馳湖州。此時友人已緊急通知蘇氏,蘇氏已事先知情,但卻不知究竟所犯何事?除惶惶然外,也不知如何是好?(皇甫僎為何出公差還帶著兒子?史書沒有記載,蘇氏之所以事先知情,乃因皇甫僎的兒子患病治療耽擱了半天。通報者後來受到嚴懲。)七月二十八日皇甫僎等人抵達湖州。

“僎徑入州廨,具靴袍,秉笏立庭下,二台卒夾侍,白衣青巾,顧盼猙獰,人心洶洶不可測。軾恐,不敢出,乃謀之無頗。  

(皇甫僎身官袍官靴,手持笏板,氣勢洶洶的徑直闖入州衙門大廳之內,站在那兒,一句話也沒說;兩個御史台的軍士,身著白衣,頭帶青巾,眼露凶光,四處觀望,面貌猙獰的分列在皇甫僎的兩側。衙門上下人心惶惶,一片混亂。蘇氏沒看過這種陣勢,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非常害怕,不敢出去。在衙門後和代理知州事的湖州通判祖無頗商量對策。)祖無頗認為事已至此,不想出去也得出去。蘇氏又問「應該穿什麼服裝?因為我已經是罪人了,應該不能再穿朝服了吧?」無頗認為現在還不是罪人,當然要穿朝服出迎。

蘇東坡穿著朝服出去見皇甫僎,官員們也都身穿朝服站在他身後。皇甫僎面容鐵青,一言不發,兩個軍士腰間鼓鼓的像帶著匕首,氣氛緊張恐怖,雙方對視了好一會,蘇東坡先開口說:「我多次激怒朝庭,使者肯定是賜死。只求能在死前與家人訣別。」皇甫僎這才從牙縫中擠出一句:「還沒有那麼嚴重。」祖無頗這時上前要求察看詔令,皇甫僎厲聲執問:「你是何人?」祖無頗回答:「代理知州。」皇甫僎這才拿出詔令,原來只是把蘇軾革職帶進京的普通公文。(那你那樣裝腔作勢的幹嗎?

撰促軾行,二獄卒就直之。即時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

 皇甫僎催促蘇軾上路,兩名士兵直接上前綑綁,蘇軾這位湖州知州就像雞犬一般被拉出城外,拖上官船。送行的人為之號淘大哭。(上述資料均載於:宋。孔平仲《孔氏談苑》)


千古留名的小人

我想看了上述描述,你大概跟我一樣,對這位裝模作樣,狐假虎威,一心威嚇老實人的千古怪伽印象深刻(這個怪伽大概不知道,他之所以會在史書上留名,就因他的此番造作)。你知道嗎?對下(或自己可以欺負的人)作威作福者,對上一定卑躬屈膝,搖尾乞憐,這是政壇才能多方見識到的、真正的兩面人。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變法圖強 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距離王安石變法[1069年]已經過了十年之久—。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所進行的變法原本目標在於「富國強兵」,國家因文吏人數的逐年澎漲、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政效率;加上土地兼併、地主逃稅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財政窘況,亟需解決,加上建國初期為了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前言 在之前的《劉禹錫》一文中,曾比較劉禹錫與柳宗元在被貶謫後,其因應方式的大相逕庭—兩人是同榜進士,而且是紀輕輕(21.22歲)就考中進士,雄心壯志,勃然而發,亟欲有所作為,可惜改革因故中道而廢,相關人士或死,或直接被放逐邊疆(包括二人),擔任閒職—,柳氏一直
《論語。微子》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前言 為什麼我們知道”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是經過他的車呢?因為他歌完之後,"孔子下",孔子從車上下來了,如果沒有車駕何必下車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論語。微子》: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粗解 楚國的狂人接輿故意在路過孔子車旁時唱著
變法圖強 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距離王安石變法[1069年]已經過了十年之久—。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所進行的變法原本目標在於「富國強兵」,國家因文吏人數的逐年澎漲、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政效率;加上土地兼併、地主逃稅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財政窘況,亟需解決,加上建國初期為了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前言 在之前的《劉禹錫》一文中,曾比較劉禹錫與柳宗元在被貶謫後,其因應方式的大相逕庭—兩人是同榜進士,而且是紀輕輕(21.22歲)就考中進士,雄心壯志,勃然而發,亟欲有所作為,可惜改革因故中道而廢,相關人士或死,或直接被放逐邊疆(包括二人),擔任閒職—,柳氏一直
《論語。微子》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前言 為什麼我們知道”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是經過他的車呢?因為他歌完之後,"孔子下",孔子從車上下來了,如果沒有車駕何必下車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論語。微子》: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粗解 楚國的狂人接輿故意在路過孔子車旁時唱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忠肝情義能寫出什麼詩詞呢?喜愛三國的一定要看看。
Thumbnail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他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公餘寂寞的心靈最佳的安頓處。 有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Thumbnail
https://www.instagram.com/p/C6mJNrJyUlR/?igsh=YzljYTk1ODg3Zg==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看看,或留言推薦更多好看的小說給小P哦!謝謝看到文章的朋友們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艣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一尊還酹江月。 背景 此闋詞作於蘇軾貶謫黃
Thumbnail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 《望江南·超然臺作》
Thumbnail
最近這半年來,一直沉浸在「重讀蘇東坡」的這個閱讀計劃中,希望今年能盡快把自己對蘇東坡的心得寫成一本書出版。 市面上有關蘇東坡的書已經太多了,比較知名的就有林語堂《蘇東坡傳》、衣若芬《陪你去看蘇東坡》等等,於是我開始思考:我還能寫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由於自己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畫畫,於是想嘗試把蘇東
Thumbnail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前兩句寫詩人旅居嶺南,與家鄉音信斷絕,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這兩句語言簡潔,卻含意深刻,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長期客居他鄉,與家人音訊隔絕,心境孤寂、思鄉情切的心情。後兩句寫詩人渡過漢江,離故鄉越近,心中越發膽怯,不敢詢問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長河,你是否曾在時間的腳步中迷失方向?在逆境與迷惘的路途上,你是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讓我們從蘇東坡在黃州孤獨時光中找尋答案,他如何在寂靜的寺廟與繁忙的田野間,重塑自我,創造出歷久彌新的作品,重新理解「時間」。
Thumbnail
滄海與浮海 故宮博物院展出蘇東坡親自書寫的〈赤壁賦〉,因其中「渺浮海之一粟」與通俗版本的「渺滄海之一粟」不同,而引起媒體數度報導,意外成為故宮最近幾年最受矚目的展品和話題。 可惜的是,當記者問到故宮相關人員「為什麼會蘇東坡會寫浮海而不是滄海」時,受訪者顯然沒有做過任何準備,以致答出「一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忠肝情義能寫出什麼詩詞呢?喜愛三國的一定要看看。
Thumbnail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他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公餘寂寞的心靈最佳的安頓處。 有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Thumbnail
https://www.instagram.com/p/C6mJNrJyUlR/?igsh=YzljYTk1ODg3Zg==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看看,或留言推薦更多好看的小說給小P哦!謝謝看到文章的朋友們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艣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一尊還酹江月。 背景 此闋詞作於蘇軾貶謫黃
Thumbnail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蘇軾 《望江南·超然臺作》
Thumbnail
最近這半年來,一直沉浸在「重讀蘇東坡」的這個閱讀計劃中,希望今年能盡快把自己對蘇東坡的心得寫成一本書出版。 市面上有關蘇東坡的書已經太多了,比較知名的就有林語堂《蘇東坡傳》、衣若芬《陪你去看蘇東坡》等等,於是我開始思考:我還能寫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由於自己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畫畫,於是想嘗試把蘇東
Thumbnail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前兩句寫詩人旅居嶺南,與家鄉音信斷絕,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這兩句語言簡潔,卻含意深刻,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長期客居他鄉,與家人音訊隔絕,心境孤寂、思鄉情切的心情。後兩句寫詩人渡過漢江,離故鄉越近,心中越發膽怯,不敢詢問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長河,你是否曾在時間的腳步中迷失方向?在逆境與迷惘的路途上,你是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讓我們從蘇東坡在黃州孤獨時光中找尋答案,他如何在寂靜的寺廟與繁忙的田野間,重塑自我,創造出歷久彌新的作品,重新理解「時間」。
Thumbnail
滄海與浮海 故宮博物院展出蘇東坡親自書寫的〈赤壁賦〉,因其中「渺浮海之一粟」與通俗版本的「渺滄海之一粟」不同,而引起媒體數度報導,意外成為故宮最近幾年最受矚目的展品和話題。 可惜的是,當記者問到故宮相關人員「為什麼會蘇東坡會寫浮海而不是滄海」時,受訪者顯然沒有做過任何準備,以致答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