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京都,就只是你的京都:我讀朱天心《三十三年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書封取自網路書店

書封取自網路書店

這是一本借遊發揮的作品。

朱宥勳曾撰文評論《三十三年夢》,直指為何讀者怕讀朱天心。朱天心以三十三年間,圍繞著京都為中心的日旅史為表象,長篇大論直抒胸臆間,對台灣朝向民主化與本土化轉型的臧否,與自己離主流漸遠的滿腹委屈為內裡,重申自己擁有「不認同的自由」,外加行文間對親友的明諷暗婊。本來想看完就算了,因為書裡有些日旅史的線索可撿,想想還是說點甚麼好了。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1979年,台灣開放觀光的日旅初體驗

1979年,朱天心在「胡爺」胡蘭成的邀約下,與姐姐朱天文和胡的女弟子仙枝赴日,展開將近一個月的日本行。他們暫住於東京很郊區的胡宅,由胡爺安排門生故舊,預習日本歷史文化的相關知識,為京都的見學之旅作準備。

這一年,台灣甫解禁海外觀光,而日本正處泡沫經濟還未來臨前,富庶美好的年代。除了遊覽了京都、奈良,胡爺的門生還贊助旅費,帶著朱天心一行人去了伊勢神宮。此後三十多年,朱天心屢屢與家族成員,以及各時期往來密切的藝文界友人,遍訪不同時節的京都,與日本列島的其他地區。

在自助旅行還不是大眾都玩得起的80、90年代,朱天心就已呼朋引伴,從北到南玩遍日本。朱書裡記錄了1979年到2015年,約有40多次的日旅紀錄。他們最常去的是京阪神奈、東京與近郊,而北海道、東北、中部、北陸、信越,九州也其足跡,連最北端的禮文、利尻島都曾去過。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不走大廟,探索坂道、小徑與沿途採果的漫遊路線

朱天心初識古都,是通過胡爺所選擇,並帶領其遊覽的伏見稻荷大社、平安神宮、京都御所、二條城、龍安寺、醍醐寺,與奈良東大寺、法隆寺、唐昭提寺等景點,而隨著訪日經驗的累積,朱天心漸次脫離胡爺的模板,探索出一套自己喜好的漫遊方式與路線。

這年開始,也才循路走三年坂二年坂,並喜歡在那三年坂轉折下二年坂的坡上望望二年坂竹久夢二曾寓居處,……(按:其實「坂」就是坡道的意思,坡、坂齊發實在是疊床架屋)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我心中有一張京都的季節果子地圖,野莓果、夏柑、枇杷、無花果、獼猴桃、山楂果、金橘……野林地、田畔、路邊景觀盆栽、人家院裡長出牆外的……例如冬天入境,心中那地圖便星羅棋布的閃著金橘色的燈,那受凍了的金橘,吃起來像原汁冰沙好吃極了。(按:在京都到處採果採出一張地圖,多失格就不解釋了)

追櫻狩楓踏雪,捨門票景點,徒步川畔,或在六波羅蜜寺與六道珍皇寺周邊路徑的尋常街道細走,融入在地生活,探索小徑間的咖啡與飲食店,閒坐放空讀書寫作。而多年沿途採(ㄊㄡ)摘,摸索出的季節果子地圖,也成了他自詡對京都熟門熟路,紀遊中不時炫耀的成就。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胡爺版」的日本,與自己從漫遊路線裡,發現屬於自己喜愛的日本,成為朱相約親友遊日,規劃採擇行程的兩套基礎藍本。友人若為初心者,先導之以「必遊」、「必去」的寺社景點外,再搭配私房漫遊路線與採果樂;若是好為人師的友人,朱則不多置喙行程安排,就算去過二條城,也要假裝自己還沒去過;至於孝親之旅,則在兼顧父母抗日與親日截然兩樣的情結間,頗費心思。


曾經遠得要命的醍醐寺、不收拜觀料的寺院遺產,與仍未問世的車站地景

圍繞著朱書裡的紀遊,除了約略得見日旅尚未成為台灣庶民日常之前,素負文藝名望者之流等菁英群體的旅行身影,三十三年間的京都漫遊裡,行文間也細數了旅行史的變遷。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像是位於地鐵東西線上的醍醐寺,從市區半小時即可抵達,不過在地鐵仍未聞樓梯響的1970年代,卻是個需要搭公車輾轉移動,遠得要命的景點;當時京阪電車從東福寺上行的各站,是沿著鴨川行駛於路面;至於寺社等史蹟,仍普遍未收取拜觀料,經過1980年代的各寺聯合罷工抗爭,付費參觀才漸成如今的常態。

1997年,躬逢原廣司所設計的京都車站落成,朱文裡也表露了從新站體將破壞天際線與市民記憶的質疑,到逐漸接受這座新的京都玄關,每回必訪的心境轉變。2000年的訪京,則有感於京都已不再是日本人或京都人的古都,而成了外國遊客絡繹的「世界的京都」。


史事與人物的記憶,差不多就好,不要分那麼細

楊照曾在序言裡,盛讚三十多年的日旅細節,存藏於朱天心驚人的記憶力中。不過,爬梳全文可知,其實朱的記憶力,有所用心,亦有所不用心。他自承去過京都數十次,至今仍不知清水寺本堂供奉的是何神明(按:千手觀音),而文中提及諸多人物、史地與地景典故,也存在錯誤之處。

宇治平等院的創建者,是藤原道長之子藤原賴通,被朱誤寫為「源賴通」(按:查無此人),藤原氏與源氏,並非系出同源;朱聲稱讀過作家壽岳章子的「京都三部曲」,卻將對方誤寫為「章岳壽子」(按:你到底是看過還是沒看過);東山地區的連峰自古被稱為「東山三十六峰」,也被朱誤寫為「東山三十三峰」。

知恩院旁的大谷御廟(祖廟),是親鸞上人原本的埋骨處,德川時代則將遺骨遷葬至大谷本廟,所以御廟被稱為「東大谷」、本廟則是「西大谷」,所以京都的親鸞御廟,有東、西大谷兩處。只是,朱聲稱自己很喜歡走在祖廟的那條參道,卻在書裡頻頻將「東大谷祖廟」誤寫為「東大祖谷廟」。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與所謂的「知日」從來就不是正相關。確實,京都史事人物的書寫正確無誤與否,從來就不是朱以此標榜,自己數十年把京都玩通透的「炫耀文」。


剪裁京都,以符合我心中的華國文化與國難想像

朱自有一副(或者說是好幾副)據以觀看這座城市的濾鏡,唯有通過其濾鏡所看見的京都,才是他喜歡,且想引領親友認識的京都。

古都的漫遊裡,朱總將長年接受黨國教育所置入的中華文化典故,牽強附會於景物與史蹟。寺社裡的松樹,在他眼中盡是國畫山水裡的中國松;鴨川畔的街燈夜景彷彿是唐朝,而自己宛如話天寶遺事的白頭宮女;諸如「鳥羽街道」、「伏見稻荷」、「藤森」、「墨染」、「丹波橋」等京阪電車站名,就像好一幅清明上河圖;九世紀就已創寺的大覺寺,朱竟將其寺號腦補為係出典自雍正帝所編纂的《大義覺迷錄》。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而近代中華民族的國難敘事,也與朱的古都漫遊,如影隨形。參拜寺社,有樣學樣仿效日本人投賽錢、搖鈴、鞠躬、拍手,最後祈願日本能夠反省二戰罪行;與親友相約享用和牛吃到飽的鍋物,得意的炫耀和牛吃夠本之餘,也不忘表達以此追討八年抗戰家國債的快意恩仇。

或許有些經常奔走在日本大旅行之路,或流連在古都寺社坂道與鴨川畔間的讀者,或試圖通過朱的文字,追尋著舊時代的日旅風景,或從中照見與自己相似的京都旅憶。對我來說,撿拾完旅行史的材料與線索,剩下的,不是無言就是心累。

我到底看了甚麼?


歡迎追蹤與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辛苦您了,看了這麼刺眼的東西還要寫心得,算是職業傷害吧?
Cathy Tsai │ 蔡凱西-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1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就想說不要浪費裡面的材料
我一直以為"源賴通"是鐮倉13殿裡出現過的人物XD (入戲太深~)
avatar-img
旅行史的寫作課、足跡與人間觀察
234會員
342內容數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2024/11/08
本文感謝麥田出版贈書。文中介紹三種契訶夫的薩哈林旅記的譯本。特別是近兩年由馬可孛羅與麥田出版的兩個繁體中文版,從中比較兩個版本編排、譯序與導讀,透過這些對照,讀者能更加深入理解譯本的差異,契訶夫薩哈林之旅的歷史與文學脈絡。
Thumbnail
2024/11/08
本文感謝麥田出版贈書。文中介紹三種契訶夫的薩哈林旅記的譯本。特別是近兩年由馬可孛羅與麥田出版的兩個繁體中文版,從中比較兩個版本編排、譯序與導讀,透過這些對照,讀者能更加深入理解譯本的差異,契訶夫薩哈林之旅的歷史與文學脈絡。
Thumbnail
2024/06/06
「表裡京版」原本是「故事StoryStudio」網站在去年3月推出的系列專題,後來決定跟天下文化合作,集結已上線的專文9篇,也另外邀請幾位作者,撰寫原本網路專題裡沒有的10篇文章。
Thumbnail
2024/06/06
「表裡京版」原本是「故事StoryStudio」網站在去年3月推出的系列專題,後來決定跟天下文化合作,集結已上線的專文9篇,也另外邀請幾位作者,撰寫原本網路專題裡沒有的10篇文章。
Thumbnail
2024/05/15
有一種旅遊,雖已成為歷史,離我們很遠,卻也沒有那麼遠。
Thumbnail
2024/05/15
有一種旅遊,雖已成為歷史,離我們很遠,卻也沒有那麼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臺灣開放觀光以來,朱天心便走在「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1979年至2015年間,造訪日本數十次,尤其對京都有自己獨特旅遊方式與觀看視角。
Thumbnail
臺灣開放觀光以來,朱天心便走在「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1979年至2015年間,造訪日本數十次,尤其對京都有自己獨特旅遊方式與觀看視角。
Thumbnail
獨自迎向未知的忐忑沖刷,在品川街道跳島散策中起始。 品川散策的收穫,提起文字落定方格子沙龍地圖上,回歸我心靈意義上的家。
Thumbnail
獨自迎向未知的忐忑沖刷,在品川街道跳島散策中起始。 品川散策的收穫,提起文字落定方格子沙龍地圖上,回歸我心靈意義上的家。
Thumbnail
年初在規劃行程時,只是想從疫情出走。過去 三年漫漫,在島上周折迂迴,放棄一些也獲得一些,無論如何覺得是時候畫一個分號,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雖說是規劃,也只是隨想而已。 直到訂機票的當下,說好的旅伴突然反悔,我看著機票與查好的旅館路線,一瞬間廢棄的願望,難以回收,惶然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Thumbnail
年初在規劃行程時,只是想從疫情出走。過去 三年漫漫,在島上周折迂迴,放棄一些也獲得一些,無論如何覺得是時候畫一個分號,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雖說是規劃,也只是隨想而已。 直到訂機票的當下,說好的旅伴突然反悔,我看著機票與查好的旅館路線,一瞬間廢棄的願望,難以回收,惶然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Thumbnail
走訪一座城市,要閱讀多少書呢? 京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四季風情萬種。 從眼裡風景、舌尖美食、鼻聞嗅香、耳聽雅樂到身體的沐浴、體驗,樣樣豐富。 我十九歲第一次去京都自助旅行,短短停留兩三天,清水寺、金閣寺、東西本願寺、三十三間堂、祗園、先斗町等,目不暇給。 三十歲初,和先生去大阪出差,應是擠了兩天到
Thumbnail
走訪一座城市,要閱讀多少書呢? 京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四季風情萬種。 從眼裡風景、舌尖美食、鼻聞嗅香、耳聽雅樂到身體的沐浴、體驗,樣樣豐富。 我十九歲第一次去京都自助旅行,短短停留兩三天,清水寺、金閣寺、東西本願寺、三十三間堂、祗園、先斗町等,目不暇給。 三十歲初,和先生去大阪出差,應是擠了兩天到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質樸的藝術作品感覺也很讚~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朱銘美術館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質樸的藝術作品感覺也很讚~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朱銘美術館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很喜歡位於朱銘美術館科學園區的作品,還有一些分布在各角落和大門口。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朱銘美術館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Thumbnail
【朱銘美術館】 久違的朱銘美術館~ 很喜歡位於朱銘美術館科學園區的作品,還有一些分布在各角落和大門口。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朱銘美術館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Thumbnail
每次點開照片時,我便彷彿再次感受到當時的靜謐、十一月時乾冷的空氣、殘留在屋瓦與窗櫺上的夕陽餘暉,以及那鮮明的日本印象。
Thumbnail
每次點開照片時,我便彷彿再次感受到當時的靜謐、十一月時乾冷的空氣、殘留在屋瓦與窗櫺上的夕陽餘暉,以及那鮮明的日本印象。
Thumbnail
我感覺到「異國」了。連空氣都吸起來不一樣。十六歲的我,深深地記得第一次踏進「異國」時的恐怖。 ──松本清張〈越過天城〉
Thumbnail
我感覺到「異國」了。連空氣都吸起來不一樣。十六歲的我,深深地記得第一次踏進「異國」時的恐怖。 ──松本清張〈越過天城〉
Thumbnail
熱病蔓延的盛夏裡想起兩年前買的書,因為標題應景的吸引人,以為翻開後能暫且忘卻現實,不曾想看見的是另一種更加荒誕的過去。穿越時空跟隨導覽書摸索那條通往自由的小鹿,由在往回走,沒想到、竟也要一路砍除荒草。
Thumbnail
熱病蔓延的盛夏裡想起兩年前買的書,因為標題應景的吸引人,以為翻開後能暫且忘卻現實,不曾想看見的是另一種更加荒誕的過去。穿越時空跟隨導覽書摸索那條通往自由的小鹿,由在往回走,沒想到、竟也要一路砍除荒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