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演員的困境
在追求「配合導演」的拍攝過程中,演員常陷入「模仿式表演」的困境,過度依賴外在指令而忽略身體的真實感知。這種「反應式創作」不僅消磨自我,更削弱了演員透過身體記憶與情緒連結的核心能力,情緒本質上是身體狀態的自然反應,悲傷引發哭泣、憤怒催生反擊,這種身心連結才是真實表演的基礎。
導演與演員的共生關係
我期待導演們需具備「尊重表演專業」的謙卑心態,而表演指導的角色正是成為這種橋樑。在有效指導需先建立信任關係,引導演員「歸零」後重新連結身體感知,最終在排練中自然產生互動張力。這種過程不僅修復演員的創作疲勞,更能讓導演從影像端獲得更具生命力的表演素材。時代挑戰與解決方案
當產業追求效率時,表演指導課程成為演員「重生」的關鍵空間。聖希延長課時至四小時的決策,正是為了提供足夠的「浸潤時間」,讓學員在持續的戲劇感受中,逐步建立從觀影細節(如呼吸節奏、肢體張力)到劇本創作的全方位藝術視野。這種「刻意練習」雖耗時但能避免速成式訓練的空洞感,透過陪伴與觀察,協助演員在技術與情感間找到平衡。
(喜歡我文章教學記錄歡迎按讚追蹤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