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台詩案」談”說服”之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歷史好玩的地方就在不管經過了多久的時間,你都還能看到人性的類似,問題的相同。今人強調溝通、互動、說服的重要性,事實上,因為人性的類似,問題的相同,因此你同樣可以從歷史上看到溝通、互動、說服的重要性,因此,用古代的案例,來模擬較佳的做法,就成了歷史的功用之一。上文提及,為了營救蘇東坡,曹太皇太后用親情,張方平用執問,然而其成效都令人存疑,張方平的說法甚至有可能產生反效果。那其他人的說詞又如何?其成效又如何呢?

吳充

宰相吳充,為王安石親家。一日召對,他問神宗皇帝:「魏武帝(曹操)何如人?」神宗說:「何足道!」吳充說:「陛下動以堯、舜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猶能容禰衡。陛下以堯、舜為法,而不能容一蘇軾,何也?」神宗有些驚詫,說:「朕無他意,止欲召他對獄,考核是非爾,行將放出也。」(你覺得你會比你看不起的人差嗎?這話不得不讓神宗考慮再三,並試圖解說自己的想法,因為,我總不能比我看不起的人差吧?)

王安禮 

直舍人院王安禮,王安石的弟弟,也向宋神宗進言:「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語言謫人。按軾文士,本以才自奮,謂爵位可立取,顧碌碌如此,其中不能無觖望(觖望,指埋怨的心理)。今一旦致於法,恐後世謂不能容才。」神宗說:「朕固不深譴,特欲申言者路耳,行為卿之。」皇帝解釋說自己並沒有要深罪蘇軾的意思,只是有諫官彈劾他,需要調查清楚,很快就會放他出去。( 貰有寬貸、赦免之意。這是說之以理,然而,被說者其實也知道這個道理,之所以如此作為,乃因其中還有情感成份在,光想用理來說服,卻忽視或漠視其中的情感成份—我也知道他是人才,但老是反對,老是唱反調,煩不煩啊!他就不能體諒我的難處嗎?—因為純粹用理來說服,讓神宗動心的力道似乎弱了些。)

章惇

屬於變法派中堅人物的章惇,亦上奏神宗:「(蘇)軾十九擢進士第,二十三應直言極諫科,擢為第一。仁宗皇帝待軾,以為一代之寶,今反置在囹圄,臣恐後世以謂陛下聽諛言而惡訐直也。」(章惇乃變法派中堅,他能替保守派的蘇軾伸冤,足見其人品不差。然而,他同王安禮一樣,是以”理”為主,但,其中提到你祖父—仁宗—視為一代之寶的蘇軾,你把卻把他關了起來【含有你好像不如你祖父的含意】,而且你的作為很可能會在後世留下惡名喔。既貶抑了神宗的能力或看法,最後一句還帶有恐嚇成份,你想神宗可能採納或接受嗎?我想:不僅不可能採納或接受,反而有點睹氣且更加固執的想加罪蘇軾,以證明我不比仁宗差,我也不怕留惡名。因為,我沒錯、沒錯、沒錯!)

 蘇轍

有友人問蘇轍:「然則是時救東坡,宜為何說?」蘇轍說:「但言本朝未嘗殺士大夫,今乃開端,則是殺士大夫自陛下始,而後世子孫因而殺賢士大夫,必援陛下以為例。神宗好名而畏議,疑可以止之。」(蘇轍所言有幾分對,提醒神宗本朝沒有殺士大夫的先例,一旦有了開頭,底下就一定會有仿傚者,而且這些仿傚者都可以以此例做為藉口,讓神宗可以選擇,成為殺大夫的第一人,以後類似情況都被提出來指責呢?還是寬諒為懷,大事化小,成為佳話呢?如此一來,神宗必然需要仔細考量。然而,此種說詞仍然是以"理"為主,只是讓神宗多了選擇的空間,比純用理性說服多了點力道。)

王安石 

王安石聽聞「烏台詩案」後,也很震驚,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神宗,信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曾經猶豫再三的宋神宗終於因此而下定決心。(蘇軾是於7月28日被捕,8月18日下御史台監獄,)11月29日,聖諭下發,詔書中說:「朕之所治,雖非盛世,但朕決不以文字之罪殺人,更不會以文字為獄而累罪於天下文人,招致千古不絶之唾罵!」從詔書中的用詞,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打動神宗心霏從而奏效的正是王安石的那句話。(「皇帝,現在可以算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盛世;在這樣的盛世,帝王有可能去殺害有才德的文士嗎?」這話說到神宗的心坎裡了,他首先稱讚神宗是難得的帝王,然後提了一個問題讓神宗去自問自答,讓他去做選擇,讓他去說服自己。你看看神宗的詔書:「沒有啦,我沒有那麼偉大啦,還稱不上是盛世啦,可是我絶對不會因文字而殺人,以遺萬世之譏。」王安石的說服功力真的是高,他根本沒有嘗試去說服神宗【其他人則是透過說理,透過情感,企圖去說服神宗,問題是:需要說服的人,大多已先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大多固執己見,因此上述做法—說理或用情—成效有限。】王安石則不然,他先是稱讚神宗—如果是你,你聽了會不會覺得舒服—,然後問了一個問題,如是而已。哇賽,他的說法仍可做為”說服"的典範。)(王安石根本不提蘇軾有沒有罪?該不該殺?而是站在神宗的立場,請神宗自己想想看:有沒有必要因為殺才士而毀掉「聖世」的名聲,「明君」的形象?如果你是神宗,答案很清楚,不是嗎?其他人的說詞—吳充除外—都不是站在神宗的立場,都是站在神宗的對立面,都把神宗視為或不講道理,或不明事理,或不如祖上的君王,所以都不足以說服神宗。

說服技巧

Ian 伊恩(2024/1/25)在《如何說服對方?最有效的3個技巧》一文中,提到:說服對方的技巧有三:

1.     不要嘗試說服別人,要讓對方說服自己:這是原則。因為沒有人喜歡被說服。

2.     善用問題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這是實際做法。找出合適問題。

3.     透過提供選項能降低抗拒心理:讓對方覺得這是我「自己做決定」的。


小結

能夠符合上述技巧的只有吳充和最後奏效的王安石。即使到今天,說服需求仍然時時、處處都有,我們從分析上述說詞中是否可以得到什麼?從王安石奏效的說詞中,又可以學到什麼?

 

Ian 伊恩(2024-01-25)。如何說服對方?最有效的3個技巧,202408-08擷取自https://drawwow.com/convince/

註:此文部份取材自https://kknews.cc/history/vp6x8jq.html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我對「烏台詩案」中,蘇東坡在被捕時的驚駭失態,沒什麼興趣,因為常人突然蒙冤後的反應,大概也是如此,沒什麼好驚怪的,不是如此,反倒值得一提;對蘇氏在獄中的非人處遇—日夜不停的謾罵凌辱,威逼認罪—,沒什麼興趣,前段時間的緬甸以及台灣詐騙團對被詐對象的凌虐,可能更加酷烈,最後竟然是不了了之,比較起
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有。 時間上有點怪 「烏台詩案」的發生在時間上有一個值得推敲的地方,蘇軾由徐州被貶調到湖州,進《湖州謝上表》這個被指稱為「嘲諷朝庭」、指責變法的詩案導火線是在四月份上呈的,可是卻是在七月二日才由御史台官員群起攻之,紛紛上書彈劾蘇東坡,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這些御史們受到
變法圖強 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距離王安石變法[1069年]已經過了十年之久—。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所進行的變法原本目標在於「富國強兵」,國家因文吏人數的逐年澎漲、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政效率;加上土地兼併、地主逃稅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財政窘況,亟需解決,加上建國初期為了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前言 在之前的《劉禹錫》一文中,曾比較劉禹錫與柳宗元在被貶謫後,其因應方式的大相逕庭—兩人是同榜進士,而且是紀輕輕(21.22歲)就考中進士,雄心壯志,勃然而發,亟欲有所作為,可惜改革因故中道而廢,相關人士或死,或直接被放逐邊疆(包括二人),擔任閒職—,柳氏一直
前言 我對「烏台詩案」中,蘇東坡在被捕時的驚駭失態,沒什麼興趣,因為常人突然蒙冤後的反應,大概也是如此,沒什麼好驚怪的,不是如此,反倒值得一提;對蘇氏在獄中的非人處遇—日夜不停的謾罵凌辱,威逼認罪—,沒什麼興趣,前段時間的緬甸以及台灣詐騙團對被詐對象的凌虐,可能更加酷烈,最後竟然是不了了之,比較起
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有。 時間上有點怪 「烏台詩案」的發生在時間上有一個值得推敲的地方,蘇軾由徐州被貶調到湖州,進《湖州謝上表》這個被指稱為「嘲諷朝庭」、指責變法的詩案導火線是在四月份上呈的,可是卻是在七月二日才由御史台官員群起攻之,紛紛上書彈劾蘇東坡,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這些御史們受到
變法圖強 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距離王安石變法[1069年]已經過了十年之久—。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所進行的變法原本目標在於「富國強兵」,國家因文吏人數的逐年澎漲、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政效率;加上土地兼併、地主逃稅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財政窘況,亟需解決,加上建國初期為了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前言 在之前的《劉禹錫》一文中,曾比較劉禹錫與柳宗元在被貶謫後,其因應方式的大相逕庭—兩人是同榜進士,而且是紀輕輕(21.22歲)就考中進士,雄心壯志,勃然而發,亟欲有所作為,可惜改革因故中道而廢,相關人士或死,或直接被放逐邊疆(包括二人),擔任閒職—,柳氏一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前言 我對「烏台詩案」中,蘇東坡在被捕時的驚駭失態,沒什麼興趣,因為常人突然蒙冤後的反應,大概也是如此,沒什麼好驚怪的,不是如此,反倒值得一提;對蘇氏在獄中的非人處遇—日夜不停的謾罵凌辱,威逼認罪—,沒什麼興趣,前段時間的緬甸以及台灣詐騙團對被詐對象的凌虐,可能更加酷烈,最後竟然是不了了之,比較起
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有。 時間上有點怪 「烏台詩案」的發生在時間上有一個值得推敲的地方,蘇軾由徐州被貶調到湖州,進《湖州謝上表》這個被指稱為「嘲諷朝庭」、指責變法的詩案導火線是在四月份上呈的,可是卻是在七月二日才由御史台官員群起攻之,紛紛上書彈劾蘇東坡,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這些御史們受到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歷史上有不少謎團。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前言 我對「烏台詩案」中,蘇東坡在被捕時的驚駭失態,沒什麼興趣,因為常人突然蒙冤後的反應,大概也是如此,沒什麼好驚怪的,不是如此,反倒值得一提;對蘇氏在獄中的非人處遇—日夜不停的謾罵凌辱,威逼認罪—,沒什麼興趣,前段時間的緬甸以及台灣詐騙團對被詐對象的凌虐,可能更加酷烈,最後竟然是不了了之,比較起
說你有,你就有,沒有也有。 時間上有點怪 「烏台詩案」的發生在時間上有一個值得推敲的地方,蘇軾由徐州被貶調到湖州,進《湖州謝上表》這個被指稱為「嘲諷朝庭」、指責變法的詩案導火線是在四月份上呈的,可是卻是在七月二日才由御史台官員群起攻之,紛紛上書彈劾蘇東坡,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是這些御史們受到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歷史上有不少謎團。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